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力缓速器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整车散热,文章分析了牵引车高速工况下液力缓速器对整车散热能力的需求,给出了经验匹配算法,对主机厂匹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有并联液力缓速器,分别设计2.0、2.03、2.138三种不同齿轮增速比的缓速器驱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并装配样箱进行缓速器外特性实验,研究齿轮增速比对缓速器制动扭矩性能的影响。根据现有缓速器实验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设计满足整车匹配缓速器所需的缓速器齿轮增速比及对应缓速器制动扭矩曲线。实验表明,可通过增大缓速器齿轮增速比来解决缓速器低转速区间段制动扭矩较小问题,进而满足市场上大马力小后桥车型匹配缓速器的需求,并可通过限制扭矩控制方法实现高转速区域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平稳输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液力缓速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以及在客车上匹配时的计算,并对车辆应用液力缓速器时的优缺点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Voith R133—2液力缓速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以及在车辆上匹配时的计算。并对车辆应用液力缓速器时的优缺点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液力缓速器在国内的发展及现状,并以法士特液力缓速器为例,详细阐述了缓速器在匹配整车时的机械连接、控制系统匹配、气路匹配和冷却循环系统匹配,最后就缓速器匹配整车时的一些常见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对运输车辆的运营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匹配的发动机功率不断提高。由于传统制动系统受多重因素的限制,制动功效无法提高到同步水平,这对商用车自身的制动性能是非常大的考验。液力缓速器最高能吸收制动能量的90%,可以有效地辅助行车制动系统,故液力缓速器作为商用车制动辅助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接受,已逐渐成为重型车辆主流配置。文章以某重卡车型匹配液力缓速器案例为背景,对缓速器布置形式、扭矩大小、冷却水路布置方式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  相似文献   

7.
液力缓速器对于山路工况运行的公路客车辅助制动效果更好.本文主要介绍公路客车用液力缓速器的工作特点、应用匹配及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液力缓速器控制算法开发对测控系统的需求,然后介绍了测控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方法,最后结合液力缓速器控制系统进行了测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动性能、应用匹配、使用经济性三大方面对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对比。为缓速器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展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商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车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2年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修订,也凸显了对车辆安全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液力缓速器的应用不断增长。下面以福伊特液力缓速器VR115CN及中国重汽的HW19712变速器为例进行说明液力缓速器在整车上的应用与匹配。1原理液力缓速器是一种车辆辅助制动设  相似文献   

11.
带液力缓速器的商用车在下坡工况时,需将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冷却液热能,对整车冷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建立了下坡工况的能量转化数学模型,得到了冷却系统的需求散热量;利用ANSA和StarCCM+进行了整车热平衡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和CAE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后期液力缓速器车型的冷却系统匹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滑动网格理论,将液力缓速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接合面定义为网格分界面来传递不同子域间的流动参数.采用标准k-ε模型及SIMPLEC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全充液工况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液力缓速器内流场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基于流场数值解计算了制动扭矩,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流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缓速器在国内商用车上的使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用于重型卡车的缓速器则相对少见。由于重卡自质量大,对制动力矩需求较高,因此优先使用液力缓速器。近年来,除了德国福伊特不断力推液力缓速器之外,其他厂商并未见大的动作。或许因为技术含量太高难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液力缓速器在整车中的不同安装位置进行制动过程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针对城市客车特殊制动需求,提出液力缓速器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修正,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就制动性能对叶栅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制动转矩为目标,对某型液力缓速器工作轮叶片进出口角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优化后的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福伊特液力缓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性能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国内液力缓速器的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带蓄能器装置的液力缓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采集整车试验数据,验证了带蓄能器装置的液力缓速器响应时间更快,明显提升了缓速器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分析了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响应时间的因素,为液力缓速器的设计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案流场结构过度简化的问题,以VR120液力缓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流道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计算。采用扣除机械摩擦阻力矩的台架试验方法实测了VR120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并与全流道式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在9.7%以内,证明了全流道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从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出发,通过试验测试整车在不同冷却系统中其持续制动性能,阐述了整车散热系统对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车辆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液力缓速器作为辅助制动装置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液力缓速器对于提升司机的驾驶体验、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明确找到影响液力缓速器使用效果的外界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调整,才能保障液力缓速器的合理利用。本文对液力缓速器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车辆改装注意事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