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沉井周边地质情况是沉井的设计及沉井下沉施工的主要因素,沉井的平稳下沉及成功下沉到设计位置是沉井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沉井下沉过程的沉井仞脚土压力和井壁摩阻力进行实时监测,以指导沉井的信息化施工。四川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10号沉井仞脚土压力和井壁摩阻力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沉井周边的地质情况,指导了沉井的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2.
浮运、定位、着床是沉井施工的开始阶段,也是影响沉井施工成就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中塔沉井的浮运、定位、着床施工做简单介绍.以供同类型沉井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桥梁基础——根式沉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式沉井是以传统沉井为基础,通过仿生创新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桥梁基础。文中分析了根式沉井的加固原理;以阜阳至合肥高速公路淮河特大桥跨堤桥左半幅桩基础施工为例,从底节沉井管壁施工、沉井安装下沉辅助措施、顶推根键等方面对根式沉井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摸索和改进,简述了其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京杭运河边软土地基沉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质条件下,沉井的施工时易产生周边土体沉降、失稳、底涌、超沉等问题。该文通过杭州运河边丽水路沉井施工,对软土地基沉井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今后软土地基上施工沉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尺寸为69.0 m×58.0 m×52.8 m,距长江大堤仅90 m.沉井体积庞大,所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依据规范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提出沉井几何姿态监控标准.介绍沉井下沉深度和平面位置及偏斜、刃脚踏面反力、沉井侧壁土压力、沉井结构应力、地下水位与井内水位、沉井底部土体开挖地形、地表沉降和长江防洪大堤沉降量的监测方案.通过施工监测,掌握沉井下沉的实时信息,为施工提供指导信息,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特大型水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策 《公路》2010,(12)
泰州大桥中塔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水中沉井基础,浮运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水流、泥沙三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浮运沉井施工期冲刷,进而影响沉井施工,准确地了解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深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大型水中深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施工期间对河床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模型试验的结果基本可靠,并根据实际局部冲刷数据,提出了有关的沉井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某综合管廊中沉井工程为例,对垫层厚度、下沉系数、接高稳定性、抗浮系数等内容进行了施工计算,并且分别对垫层铺设、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等沉井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要强化沉井的施工计算,选择合理安全的方案;二是要注重施工过程控制,提前制定纠偏、突沉等情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新型沉井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多圆孔环形截面新型沉井结构。沉井中间大圆孔内设置十字形隔墙,圆环内沿圆周均布有小直径井孔。沉井总高43 m,共分8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第2~8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北锚碇施工中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壁增加空气幕等措施减小施工难度及风险。采用软件FLAC3D对沉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估施工安全性能、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及运营加载后锚碇基础的变形等。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分节下沉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地面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可有效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29号主墩采用倒圆角的矩形沉井基础。为研究沉井施工及桥梁施工后沉井结构与地基间的受力特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沉井-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实体模型,分析5种荷载组合下沉井基底和侧壁土体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沉井施工和桥梁施工后,沉井基底和侧壁土体应力沿纵、横向分布差异较大;基底的竖向应力相对较为均匀,沉井隔墙对应处基底土体的附加应力略大;沉井深度范围内侧壁土体的附加应力受相应隔墙位置的影响显著;地基土体和沉井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沉降变形,沉井的沉降差异主要由架梁引起,且对桥梁上部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船闸基地锚泊区采用沉井式结构作为基础,主要是由于受周边环境影响,施工场地狭隘,同时地基承载力较弱.沉井施工能较好地适应上述问题,从施工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沉井施工对缩短工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中介绍了施桥三线船闸工程土建标船闸基地锚泊区沉井的制作、下沉及下沉过程中施工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1.
沉井是修建深基础、地下构筑物所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之一。该文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及进水泵房T形沉井(构筑物)基础的下沉施工设计计算、施工实践,解决了T形沉井制作及不排水法下沉施工中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杏花路下穿通道雨水泵站项目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泵站深度较深,为选取合适的建造方案,在设计前期针对雨水泵站常见的两种施工工艺——明挖现浇法和沉井法,做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并在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沉井法比明挖现浇法的优势在于综合造价低、风险小,但工期较长,在工期不是控制因素的前提下可以优先采用;在软土地区施工沉井时,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充分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沉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上软下硬土层中沉井施工时克服阻沉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剖析了沉井施工下沉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软下硬的地基土层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特别推荐了选用复式沉井结构形式,采用沉井法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并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大型沉井制作和下沉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出口泵房为特大型沉井,该文针对此沉井的具体特性,着重研究特大型沉井下沉分析及相关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沉井以其整体性强、结构稳定性好、适用土质范围广等特点,对于一些较大埋深的泵井构筑物,是一种较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遂宁某污水厂进水泵房工程沉井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砂、卵石地质条件下,通过分析地质、水文特点,选用沉井排水下沉与不排水下沉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深井降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沉井附近区域的地下水位,使沉井在施工中锅底无水,达到干施工的效果。该文以上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一期市政配套工程Y2雨水泵站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项目中为配合"排水下沉法"施工的沉井所采用的深井降水施工,对深井降水施工工艺进行讨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沉井是泵房工程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具有投资省、工期短的优点,但因其在下沉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应用逐渐减少。本文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初雨提升泵房沉井工程为例,介绍在软土地区复杂环境下对周边建(构)筑物采取保护措施,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顺利下沉成功的案例,可为类似条件下沉井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鞍山长江大桥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入土深度超过50m,其施工采用“3次接高,3次下沉”的工艺:第1次下沉采用降排水措施,第2次下沉采用半排水措施,第3次下沉采用不排水措施。在沉井第3次下沉过程中,开启空气幕助沉,显著加快了下沉速度。沉井下沉期间,采用综合监控手段,保证了沉井顺利、精确下沉。实践证明,该桥所采用的沉井下沉方案科学合理,下沉到位后沉井几何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问题,提出井筒式地下车库自下沉沉井建造技术,充分挖潜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该技术采用“装配式+自下沉沉井”技术施工,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自下沉沉井工艺相结合; 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片,质量可靠; 现场拼装,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量,有效节约工期。整个沉井施工过程无放坡、占地小、无需大型设备、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噪音小,对周边建筑和管线影响小。该技术已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