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车道高速公路当双向车道数达到十车道及以上时,现行标准推荐采用内、外分离的复合式断面布置形式。而多车道高速公路边分带排水设计,在现行的规范标准中少有提及。本文提出几种边分带排水的设计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八车道以上扩建技术标准论证是沪武高速公路扩建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该工程为依托,通过扩建技术标准初步论证,并在沪宁高速特别是大交通量硕放枢纽至东桥枢纽段运行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整体式断面、整体复合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规模及安全风险可控角度推荐整体式十车道(客货分行)方案,从审批及安全风险角度推荐平面分离式3+3(客货分行)方案,优先推荐整体式十车道(客货分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至少具备四个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和全部控制出入,并设置完善交通设施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世界各国对高速公路各自有其建设标准,并设有统一的模式,如瑞典、法国、日本的高速公路有一部分是双车道,中央分隔带可设可不设,东欧各国的很多高速公路只是部分设置立体交叉和部分控制出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的深度调研,分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车道数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整体式断面及分离式断面条件下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确定进行研究。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以绥沈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研究确定了多车道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及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道路线形几何关系,建立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考虑车辆在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处的行驶安全与效率,选取时间占有率、路段饱和度、速度一致性和路段行程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运行状态评价云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获取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运行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云模型确定不同转换车道数、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等级。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所建模型设置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时,2车道与4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为K1等级,5车道与6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均在K2等级以上。验证了本文所建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模型可保障车辆在开口转换路段运行状态,且在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最内侧车道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可提高路...  相似文献   

6.
复合式断面高速公路断面组成和交通组织方式与传统高速公路均有所差别,其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首先结合复合式断面高速公路横断面特点,在分析主辅分离和客货分离两种交通组织方式下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沈阳段交通数据为基础,考虑各影响因素,利用VISSIM交通仿真平台建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得到的速度-流量曲线给出各修正系数的标定值,最后给出计算实例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相关工程实践,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路拱形式、横坡值,从新建和改扩建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和形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根据新建高速公路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特点,灵活应用双向路拱、折线型路拱和单向路拱;对于超高过渡方式,有中间带的公路均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不设路拱线适用于降雨量不大的地区,设一条路拱线可减小汇水面积和坡面汇流长度,改善路面排水,超高形式能较好地适应多车道高速公路特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客货运输需求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扩建为8车道或10车道的多车道高速公路,而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展开充分研究.本文研究了整体式、客货分离式和"长途+集散"式3种断面形式下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3种横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借助VISSIM仿真平台进行各断面形式下的交通流运行模拟,运用所得到的一系列速度—流量曲线,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标定.本文的研究思想与成果,可以从通行能力角度为新建和改扩建多车道高速公路断面布设与组织形式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央分隔带是高速公路的点缀,它时时刻刻与车辆及乘客相伴,其诱导行车视线、绿化等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对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又是其核心.本文结合山区公路建设的实践,系统归纳、总结、介绍山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综合国内外现有技术规范、相关研究成果及多车道高速公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必要性论证。在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左侧硬路肩宽度取值进行研究,提出不同功能条件下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宽度的取值。  相似文献   

11.
大断面高速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受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昆石高速公路某3车道大断面隧道为实例,对其典型断面洞室复合式衬砌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跟踪监测,详细分析了锚杆轴力、围岩压力、钢拱架内力、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受围岩体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其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结构的总体受力状况较为复杂,存在着一定的偏压现象,实测围岩压力远小于理论计算值,原施工图预设计的部分支护结构参数可以再作适当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大断面高速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受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云南昆石高速公路某3车道大断面隧道为实例,对其典型断面洞室复合式衬砌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跟踪监测,详细分析了锚杆轴力、围岩压力、钢拱架内力、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受围岩体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其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结构的总体受力状况较为复杂,存在着一定的偏压现象,实测围岩压力远小于理论计算值,原施工图预设计的部分支护结构参数可以再作适当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路基宽24.5m的一级公路断面:中央分隔带宽2.0m,路面宽2×10.5m,土路肩宽2×0.75m,车道宽4×3.75m,左侧路缘带宽0.5m,非机动车道宽2.5m,行车道横坡单向1.5%,土路肩横坡2.5%。现针对该高速公路的路基及其路堤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路基填料选取及其压实技术本项目各种技术指标要求均按照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路基填料应因地制  相似文献   

14.
朱宇  王鑫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9):35-35,37
通过对高速公路路侧、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土壤的要求,绿化带病虫害的防治的分析,提出在高速公路绿化的工作中应设置绿化监理工程师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绿化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速公路路侧、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土壤的要求,绿化带病虫害防治的分析,提出在高速公路绿化的工作中应设置绿化监理工程师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绿化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路线穿越低洼平坦的地带和高填深挖等复杂地形条件是不可避免的。地势低洼平坦的地形和开挖断面的水文地质条件通常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丰富,并且活动频繁,严重危害了公路沿线设施。同时,目前修建的高速公路在设计时考虑到行车安全和美学,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一般都设有中央分隔带,并对中央分隔带进行了绿化设计,这不仅了改善了高速公路线性单调的缺点,还起到美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于此同时,中央分隔带的设置还可以减少在夜间驾驶时会造成的眩光,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势必带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所增加的潜在行车风险,对高速公 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出入口中央分隔带的开口长度及位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基 于交织理论、可穿越间隙理论、排队论等相关理论,从服务区交织和冲突的驾驶行为特性分析出 发,以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中央分隔带进出口开口始端、开口中间区、开口 末端长度进行计算,确定了高速公路单侧加宽工程立交、服务区前后老路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 置的方法,并在分析了其安全性之后,结合出入口预告标志牌的布设位置得到中央分隔带合理的 开口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及位置设置可以通过定量计算 得到,能有效诱导驾驶员安全、舒适地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龙泉山隧道工程,研究多线并行大断面隧道群的工法适应性。采用数值分析的手段,分别针对2车道隧道与3车道隧道两种工况,考察全断面法、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等6种开挖工法的应用情况,通过围岩塑性区、围岩变形情况与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等指标计算结果的横向对比,分析不同工法的应用特点,提出不同工况下开挖工法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欧洲8国的高速公路,结合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提出路基排水,路基上边坡及分离式立交桥锥坡防护,路面排水,结构物外观质量,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中央分隔带护栏形式选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影响区开口长度及流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2种断面形式的高速公路出口,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的开口长度,结合3种不同流量条件设计了18个不同的驾驶模拟场景。实验招募30名被试者开展模拟驾驶实验,提取不同开口长度及流量条件下各断面形式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轨迹、换道间隙的选择、减速度、最小 TTC (Time to Collision)等驾驶行为特性参数,综合分析基于驾驶行为数据对不同开口长度的行车风险。结果表明:两种断面形式下,开口长度对于车辆在开口段上的换道点选择存在显著影响;两种断面形式下,1500 m的开口长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驾驶人的换道需求;在换道间隙选择中,大都集中在5~6 s,分离式断面下的开口长度对于低于临界间隙的换道间隙出现的频次具有显著影响;流量及开口长度对于最大减速度及TTC最小值和分布位置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分离式断面下的最大减速度和最小TTC相较于整体式断面更小;此外,整体式断面中内侧3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分离式断面,分离式断面中外侧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整体式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