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志设置的路侧安全性考虑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标志是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合理地设置标志有利于交通安全。但它同时又是路侧障碍物的一种,路侧净区内的标志柱对驶出路外的车辆是一个潜在的危害。本文介绍国外路侧净区的概念以及对路侧安全的要求,并建议在满足视认性要求前提下从路侧安全角度出发交通标志设置的考虑和对策。交通标志应首先考虑设置在不易发生车辆驶出路外事故的地方,标志柱可以使用解体消能结构,或者对标志柱进行必要的防护和标识。  相似文献   

2.
乡村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安全隐患突出,县乡道交通事故频发,成为美丽乡村大规模建设的短板。从乡村交通需求特性出发,结合乡村交通设施现状,剖析乡村交通安全事故的根源。针对村庄交通对外衔接、路段交叉口设计及交通设施设置进行研究,提出通过设置辅路、渐变段,交叉口渠化及交叉口旋扭法等改造手段,并结合实例提出不用路段的交通设施优化措施。乡村交通应在“通达”的同时,加强交通设计及设施配套,补齐乡村交通安全短板,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作为重要基础性设施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该文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欢乐谷水上运动中心配套交通项目为例,论述旅游区交通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并重点探讨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现状和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设施在设计与设置时不仅要从保证安全、实行有效规范引导的角度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到交通设施使用的方便性。使交通参与者在使用交通设施时感到方便、快捷、安全.即实现交通管理设施的人性化。本文运用交通工程学原理和交通心理学知识.结合本人实际调查,通过对目前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设置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下一步对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设置的发展,并提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程度进行评估,以检验道路交通设计设置的人性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现有道路设计规范考虑了驾驶人感知反应时间和车辆动力学特征,而自动驾驶汽车与驾驶人在感知反应时间、感知距离和感知高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道路条件下面临挑战,例如复杂的道路线形、不规则交叉口等情况。为了解道路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的影响,需要开展面向自动驾驶的道路适驾性研究。针对不同道路类型,道路几何设计、交通控制设施和路侧设施等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运行影响的定量研究尚不充分。从路段、交叉口、交通标志标线3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表明:(1)现有的研究建立了道路线形设计、交叉口几何设计与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的关系,发现平曲线半径、弦长和曲线偏转角等设计指标影响自动驾驶视距;(2)实车测试发现道路类型、平曲线曲率和车道宽度对自动驾驶失效事件具有显著影响;(3)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加,自动驾驶汽车之间交互行为规则更加明确,有利于提升道路适驾性水平;(4)自动驾驶的感知识别准确率会受到交通标志的反光性能和设置位置的影响,失效概率与交通标线的尺寸、逆反射亮度系数以及延长线相关。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应用需求,针对已建道路,需要测试不同复杂工况条件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一些典型的车路协同系统逻辑与物理模型。在总结国内外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整体架构之后,提出新一代智慧高速系统的总体架构-IntelliWay,包括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分层模块化架构、基于变耦合程度的智能分级和基于事件驱动的数据分发机制。同时,根据当前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主流应用技术,总结车载高精度定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DAS)与车载总线、路侧设备优化、异构网络融合、网络负载均衡、网络信息安全、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感知、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自适应信息发布、车辆群体协同自动驾驶、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交通态势预测、车道级主动交通管理、组件式应用服务开发等驱动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基于以上关键技术的特点提出未来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用的实施建议;分析广播式交通信息服务、主动交通管理、伴随式信息服务、自动驾驶专用道、车辆队列协同驾驶等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智慧高速系统的测评方法分析和相关案例分析。最后,系统性地分析和预测智慧高速系统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公路平面交叉口(平交路口)交通事故,提高其综合运行水平,针对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效用评价及优化设置问题,提出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配套设置方法,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评价及组合设施的优化选择。基于道路相交形式、被交道路宽度、信号灯设置情况将公路平交路口进行分类,并将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功能划分为10类;根据实际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交叉口存在问题选取不同的交通安全设施组合,形成3,4组设施配套方案;采用驾驶模拟试验方法,从安全性、预见性、舒适性3个层面选取9项评价指标,实现配套方案的效果量化评估,提出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优化设置模型;选择典型公路干道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实现其设施配套优化设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现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配套设置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最终形成各类型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组合设置方案,为进一步形成干道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指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秀红  姜圣 《时代汽车》2023,(6):175-177
中国大量的道路基建工程建设充当着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交通基建并不能时刻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推动着车辆自身的安全及预警技术的研发,而该技术正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自动驾驶通过感知(传感器与创建环境地图)、规划(寻找与优化路径)与执行(ECU驱动车辆自动驾驶和安全功能)三个层面来实现,车辆自身的安全技术可被归纳为被动安全技术、防碰撞预警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式无人驾驶技术,因此自动驾驶也是实现车辆安全技术的最高等级,然而即使是当下已商用的自动驾驶系统也不能完全保障交通安全,不成熟的避让算法、机器识别效率或处理系统高负载运行崩溃将更容易触发致命事故。自动驾驶的发展具有明朗的前景,但需要与智慧道路形成更高层次的环境感知水平,从而真正的推动人、车、路交通三要素有机结合,在更完善的交通感知环境中全方位保障三者在交通参与过程中的安全,助力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相应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日,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车研")在重庆市永川区承建的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测试系统技术服务项目,顺利通过百度公司和业主单位的验收. 该项目是永川区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交通流量密集、道路场景丰富的两个交叉路口和一条双向十车道道路,由交通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场景库生成系统、车路协同规模测试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等模块组成,具备全年不间断典型场景采集、C-V2 X消息实时转化、车路协同场景可视化回放、真实车辆与虚拟车辆可动态交互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汤轲 《交通科技》2013,(Z1):107-110
分析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现状,从交通标志和标线,路侧防撞和视线诱导及交通静化设施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交通作为影响文旅综合类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因项目用地多样性、客流特征复杂性、游乐设施的特殊性,使得交通功能提升需从规划层面整体全方位研究.以淄博华侨城为例,分别从客流腹地交通可达性分析、外部交通功能优化、内部交通设施布局、路段及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等宏微观角度入手,全面考量项目特征及交通资源,提出交通设施布局与交通组织优化建议,以期为此类项目的交通功能优化提升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8月23日-25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作为参展单位在智博会上亮相,全面展示了公司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方面的测试评价能力。在智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智慧交通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创新奖颁奖典礼上,重庆车检院荣获该联盟"创新型领先企业奖",其科技成果"面向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的智能车路协同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14.
智慧道路中布设的路侧感知单元可以获取全域车辆运动轨迹数据,是交通流智能管控系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如何对其数据质量进行主动监测是道路交通运营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智能网联车的规模化应用,车载高精度定位与环境感知众包数据为路侧感知单元数据质量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基于智能网联车众包定位与感知数据的路侧...  相似文献   

15.
孙超  寇越  田林 《交通科技》2020,(2):106-109
为探究城市道路行车轨迹与路侧之间的横向距离对车辆运行的影响,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在某市滨海路进行汽车运行轨迹样本采集试验,使用AxleLight RLU11系列路侧交通数据采集系统分车道采集试验路段汽车运行轨迹样本,利用SPSS Statistics对试验路段不同车道车辆运行轨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绘制不同行车道运行车辆横向距离的累积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汽车运行轨迹与路侧的横向距离D85,通过绘制行驶车辆距路侧的横向距离直方图,得到不同车道的车辆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驾驶员大多数偏向选择在内侧车道运行。根据试验路段内外2条车道车辆横向距离和运行轨迹特性,可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文聪 《上海公路》2023,(4):109-112+211
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模式有别于传统汽车,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条件下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宽度,从车辆外廓尺寸、车辆速度、车辆技术性能等角度,对传统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的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研究表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距精确控制与车队化运行模式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空间,提升慢行舒适性。城市干路条件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摆动大幅缩小,2.85~3.05 m的机动车道宽度即可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需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条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的建设目标,重点结合高速公路现有条件对路侧系统的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就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对我国高速公路未来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精准化、动态化路侧停车管理策略,协调道路行车与停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路侧停车行为对交通流的干扰机理.选取北京市4处典型路侧停车带,基于路侧停车订单和实地调研数据,对停车设施利用特征、停车时长分布特征、停放车辆数目分布和驶入车辆数目分布等典型的停车行为特征进行了量化,建立了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与停车行为的映射关系;并根据以上特征规律建立路侧停车带设置于机非混行路段的仿真模型,分析最高允许停放时长、路段交通量和停车需求量等关键因素对路段机动车行程时间的影响规律,定量描述了各因素不同区间值对行程时间波动程度与波动范围的影响.选取新街下坡路侧停车带为例,以控制车流行程时间延误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时段的交通流特征、停车设施利用效率和停车需求量等要素,从停车泊位数目设置、停车需求控制和停车时长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限制停车时长为1h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影响,道路机动车交通量低于440 veh/h或停车需求下降30% 时,行程时间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范围趋于稳定,交通影响的改善效果达到瓶颈期.   相似文献   

19.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瓶颈点,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所在。交通控制是调控交通流、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策略,在效费比上具有较大优势。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常规车辆(Regular Vehicle, RV)、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 CV)和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CAV)组成的智能网联新型混合交通流,推动着城市道路交通控制对象、数据环境和控制手段的变革,为交通控制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交通控制理论方法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交叉口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根据路权特征,先从单点交叉口、干线交叉口和路网多交叉口3个层面梳理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共用设施交叉口控制研究,包括交通信号配时、车辆轨迹/路径规划以及车辆轨迹-信号配时协同控制。然后介绍自动驾驶专用设施交叉口控制研究,包括CAV专用车道、CAV专用路段、CAV专用区域和快速公交-CAV混合专用车道。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发现:虽然新型混合交通流交叉口控制研究取得了部分进展,但RV驾驶行为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地技术要求(试行)》。根据文件要求,自动驾驶车辆的速度等均具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并会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考核,未达标的车辆将无法进行测试。下面是文件中重点规划的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在测试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场景,在测试阶段必须有应急处置与人工介入能力。测试驾驶员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