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上除了使用常见的发泡聚氨酯材料制作零件外,还大量使用非发泡聚氨酯材料,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灌封材料、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胶粘剂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使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KY线液压系统泄漏的现状、液压缸密封圈失效原因分析,提出了传统聚氨酯密封材料并不适宜铸造厂高温、高湿、多尘的恶劣工况条件,并对所选型的美国CHESTERTON公司的聚醚型聚氨酯系列材料与国产传统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改型效果。  相似文献   

3.
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改善研究是近些年来的一项重要热门环保题目,而座椅聚氨酯发泡是车内VOC的主要贡献材料之一。通过对不同厂家的座椅聚氨酯发泡更换聚醚配方前后样品的乙醛挥发性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聚醚配方在改善座椅聚氨酯发泡乙醛挥发性方面的作用,以明确聚醚配方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确定座椅聚氨酯发泡的VOC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热塑性弹性体(TPE)兼具塑料的可塑性和橡胶的弹性,是最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可回收、污染小、机械性能好等特点,TPE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汽车上。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性能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等,并对国内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汽车上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分析。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以下简称TPE)是一类兼具橡胶弹性和热塑性塑料熔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新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山都平热塑性橡胶的特点,发展与应用。论述了用该材料研制等速驱动轴万向节防护套的先进性,通过试验证明该材料性能优于氯丁胶等一般橡胶,工艺先进,无污染代替进口件,实现了国产化。在汽车上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相似文献   

6.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以其代替金属材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可以实现减轻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介绍了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复合的模压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用种类,以及LFT、GMT、CMT等复合材料的特点、性能和典型工艺;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设计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PU)材料是汽车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化工材料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聚氨酯在汽车上的应用超过其他车用塑料材料;在德国,聚氨酯的用量仅次于PVC,在日本和中国,聚氨酯在汽车用塑料的品种中排列第  相似文献   

8.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既拥有类似塑料的可塑性,又具有类似橡胶的弹性,因此热塑性弹性体在汽车制造工业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文章调研了全动态硫化型热塑弹性体(TPV)材料性能和应用现状,并对不同硬度等级的TPV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性能测试,分析了其在进气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将其在轻卡空滤器出气管路上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其耐压、密封、老化等性能完全满足整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低密度、高强度、加工简便、美观舒适、无毒无害和能回收利用等特点,以密封条、内饰表皮、汽车内饰件、护套、安全气囊盖板、电线防护、保险杠和外装件为例说明了聚烯烃弹性体(TPV)、聚酯弹性体(TPEE)和聚氨酯弹性体(TPU)等材料在汽车行业的传统应用,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涡轮增压管路、载货车外进气风道、运动型密封罩、紧固件和堵塞、减振件、输油/输气管、密封件、透明油杯、动力转向管、同步齿形带和密封垫片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陈工 《汽车与配件》2002,(48):32-32
聚氨酯是汽车制造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塑料,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大约需使用16kg聚氨酯,而高档汽车的用量则更多。其应用面包括轿车内装件、车身、轿车外装件、发动机箱、结构部件以及行驶机构。 用于汽车制造中的聚氨酯包括用聚酯和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组成的许多产品,如硬泡、软泡、半硬泡、刚性结构和自结皮等各种类型的泡沫材料,还有用于RIM(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组合料。还包括浇铸成型料、冷态固化的浇铸弹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压冷拉循环试验模拟填缝材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应用状况,以测试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以硅氧键为主链的有机硅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优异,经热压冷拉后,粘结强度保持在95%以上,远高于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焦油型和芳油型填缝胶。此外还得到了一个最佳填缝工艺条件:深-宽比为2∶1。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中外公路》2021,41(3):304-309
随着车流量与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大,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了普通改性沥青外,人们开始关注非沥青材料在路面材料中的应用。其中,聚氨酯材料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车辙试验、抗滑试验与四点小梁弯曲试验对比了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5种不同配比的聚氨酯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含有合适比例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松散、低温抗裂、抗水损、抗车辙及抗滑性能均优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更适合于高温重载交通路面。异氰酸酯比例较高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强度与抗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种材料所生产的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中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应用与研发案例,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其在材料、工艺和仿真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上接2021年第3期)3.5热塑性聚酯热塑性聚酯是具有热塑性特性的饱和聚酯,多指聚对苯二甲酸酯类,其实广义上还应包含其他线型聚酯。在聚对苯二甲酸酯中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产量大、用途广,其他多用作高性能薄膜和纤维。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又称聚酯橡胶,是一类含有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酯硬段和脂肪族聚酯或聚醚软段的线型嵌段共聚物,兼具橡胶优良的弹性和热塑性塑料的易加工性,软硬度可调,设计自由,是热塑性弹性体中倍受关注的新品种。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中的聚醚软段和未结晶的聚酯形成无定形相,聚酯硬段部分结晶形成结晶微区,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具有橡胶的弹性和工程塑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以门窗密封条和传动轴防尘罩为例说明了以热塑性弹性体替代传统橡胶而获得的轻量化效果,以进气软管、减振器缓冲块和轮胎的实例证明结构优化是实现零部件轻量化的另外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聚氨酯自结皮重卡扶手总成的结构和所用材料,扶手总成的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艺等;通过分析影响发泡质量的关键因素,选择出优化的聚氯酯自结皮重卡扶手的发泡工艺条件;介绍了聚氨酯自结皮重卡扶手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典型指标;为扩大聚氨酯自结皮材料在汽车饰件领域的应用范围,研制和开发环境友好型聚氨酯自结皮制品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主机厂顶棚售后出现的顶棚复合面料分层的质量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类型顶棚复合面料背面泡沫材料性能差异(聚酯型和聚醚型以及半酯半醚型),寻找解决顶棚耐水解的最佳应用方案,通过建立材料和功能对应试验方法,为后续车型成功避免售后质量问题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由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具备塑料和橡胶的特性、成型简便、材料便于再生利用等特点,已在汽车保险杠和内饰方面取得广泛应用,将来作为汽车轻量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材料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