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机动车辆法制化管理体系及其特点,希望对我国实施车辆法制化管理有所借鉴。美国联邦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纳入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汽车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的管理制度--自我认证和产品召回,从而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典型的法制化国家之一,联邦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纳入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的管理制度一自我认证和产品召回,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欧洲和美国汽车产品管理制度浏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等15个国家在内的欧洲联盟(简称EU)和它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EEC》为了确保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对汽车、摩托车和农林拖拉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辆的迅速普及,在改善人民出行条件的同时,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严重。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车辆法制化管理是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欧美日车辆管理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并概括总结了各国车辆法制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对完善我国车辆法制化管理体系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04,(48):36-37
汽车产品的召回制度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汽车产品实施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在美国和日本通过立法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的召回制度,而在欧洲主要实施汽车生产企业自愿召回、政府只负责监督管理的自愿性召回制度。在法制化的召回制度中,尤以美国的制度最为典型.最为复杂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等l5个国家在内的欧洲联盟(简称EU)和它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EEC)为了确保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对汽车、摩托车和农林拖拉机产品制修订汽车技术指令(EC指令),再根据这些指令实施零部件产品的EC型式认证批准,并对Ml类车辆(即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及某些由Ml车辆改装的特种车,诸如:某些防弹车辆、旅居车辆、救护车、殡仪车等,和摩托车产品强制实施各成员国统一的整车型式批准制度,对农林拖拉机实施自愿性的统一整车型式批准制度。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汽车制造行业,8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采用ISO9001:2000或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来建立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倡的"过程方法",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理解和接受.在汽车行业内部,有形产品生产企业的过程识别、管理及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已经形成基本模式和框架,但人们对物流服务这样的无形产品的过程管理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上汽与通用全球联合开发的汽车项目为载体,从管理流程、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等方面引入诸多创新,成功开发出适应全球市场的车型产品,构建出全球项目管理和工程开发体系,打造出具备全球管理能力的本土团队,为上汽通用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汽车》2015,(3):2+47
<正>北京新峰天霁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承担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营销工作,是专业从事汽车排放、安全和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汽车整车和发动机企业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TuV CERT认证机构)的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目前生产多种汽车环保、安全类系列产品,为全国数十家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厂配套。在产品性能控制与检验方面,依靠北京市汽车质量监督检验站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德国的汽车金融业发展已处于成熟阶段。本文在考察美国和德国汽车金融业的基础上,从汽车信贷的从业机构、业务类型、风险控制及金融产品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美国、德国等国家在业务模式和控制风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趋势,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量资源回地l和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德国在处理报废汽车问题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从法律制度、管理方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进行规定。通过对德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技术方面的专家,德国贝洱携其在中国的合资和全资公司集体亮相第13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展示了最新的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技术,其中用于商用车的产品包括电控Visco 风扇离合器,以及用于东风D310天龙和上汽依维柯红岩的空调冷却模块.车展期间,<商用汽车>杂志记者专访了贝洱亚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有喜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一种适用于汽车供应商建立适宜的质量体系所需要的标准,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经过长期的实践终于形成了《汽车工业质量管理》VDA6.1质量标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质量标准也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因此第四版《汽车工业质量管理》VDA6.1(中文版)终于出版了。这份质量标准的产生,对供应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起到实质性作用。为适应世界质量管理新潮流,修改后的第四版VDA6.1质量标准有这些新要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瞩目、备受关注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于2004年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了。这部新政策的诞生势必对中国汽车业产生深远影响,必将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引导中国汽车产业走上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道路,为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走向汽车产业大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汽车产品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型式认证+自愿召回;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我认证+强制召回。其他汽车生产国基本是在欧盟或美国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管理体系。1欧洲汽车产品管理法规上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车辆法规和型式认证要求,随着欧  相似文献   

17.
车坛传真     
德国LuK公司参加法兰克福汽车零部件展2006德国Automechanika汽车零部件展上,德国LuK汽车部件服务公司在其700平米的展台上,展示了旗下LuK、IN和FAG三大品牌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拖拉机的传动系统产品、发动机部件产品和底盘系统产品。舍弗勒汽车售后部旗下的产品覆盖LuK品牌  相似文献   

18.
<正>1985年,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一干就是24年,历任专业科室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1985年-1996年,从事汽车标准法规基础研究、标准法规体系建设,以及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研究与推进工作:1996年-2009年,负责组织筹建了中国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从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研究及相应认证工作,汽车产品认证工作。主持认证评审了上千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为上百家汽车企业做过企业管理诊断、咨询和培训。2009年至今,担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先后负责行业技术发展、标准法规、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和再制造、工艺与装备、质量与品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信息化与信息服务、汽车零部件,以及分支机构发展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新千年以来,德国大陆集团先后完成了对德国凤凰集团、摩托罗拉汽车电子业务、西门子威迪欧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收购项目,使其在全球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产品体系更为全面,系统效能更为强大,大大提升了其在汽车零部件OEM业务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韩毅在2005年4月6日举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工作研讨会上透露,鉴于9座以上客车一旦出现事故对交通安全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影响,质检总局将于2005年底前把其纳入召回管理范围内。现阶段主管部门将就M2、M3类汽车(9座以上的载客车辆)行业的整体状况进行调查,对M1类汽车与M2、M3类汽车召回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召回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要求,提前做好对M2、M3类汽车实施召回管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