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岭公路隧道洞口美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化城市、交通、景观的发展,隧道洞口美学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隧道作为特殊的交通要道,为使其美学发展符合隧道的工程特性、满足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原则,在对隧道洞口美学已有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对隧道洞口美学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和研究: 从隧道的工程特性出发去认知美学,将隧道洞口美学的研究设定为审美活动; 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3个层面对隧道洞口美学设计进行分析,指出“绿色生态”“以人为本”“内实外美”是隧道洞口美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提出隧道洞口美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由定性向定量转化。  相似文献   

2.
隧道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成为了公路上最大的封闭区间,其狭窄幽暗的洞内环境与公路上的环境相差甚远,隧道洞口作为隧道内外环境的衔接,其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缺乏指导性的设计原则,不乏出现华而不实的洞口景观,其给驾驶安全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分析了隧道洞口景观的表达形式以及隧道洞口景观的作用,并提出了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设计原则,可为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由于结构特殊性,导致其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路段.适宜的隧道景观可以有效缓解驾驶人的不适心理,合理的隧道洞口景观还能缓和行车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由于缺乏成熟的设计体系和详细的行业规范,隧道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效果把控困难.目前部分设计未充分考虑驾驶特性,使隧道景观在行车安全方面的作用未...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8,(12)
以驾驶员视觉特性为切入点,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动态性加以强调,提出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概念,并论述了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特性及其与传统园林景观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案例,对我国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归纳为:洞口动态景观设计理论不够完善、洞口动态景观设计尺度把握不到位、洞口动态景观元素设计不适宜,并全面且系统地分析了出现洞口动态景观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诱发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避免出现洞口动态景观问题的几点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国内外隧道洞口景观概念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隧道洞口绿色景观概念,认为隧道洞口景观应是在全生命周期的视野下关注其结构安全性、艺术性、经济性和生态安全性.确定了隧道洞口绿色景观包括洞门、洞口伸出物、洞口周边施工建设涉及到的山体、洞口延伸段及其绿化等内容,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3层隧道洞口绿色景观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隧道洞口景观工程进行评价时,可采用AHP法确定指标层权重向量,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确定隶属矩阵,最后通过矩阵运算对隧道洞口绿色景观进行两级评价,并根据其综合评价得分按最近原则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对于公路工程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安全与通行的基本层次,对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公路的舒畅与快捷及生态和景观美学特性提出了新要求。隧道洞口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结合甘肃省定西至临洮高速公路黑山隧道和豹子沟隧道工程,根据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则、洞口场地条件及当地人文特征,对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葛娟  李冬雪 《公路交通技术》2011,(3):139-142,14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数学法,提出一种适合景区旅游公路的美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将其用于张家界环武陵源景区旅游公路试验段落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中,其评价结果能为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及后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公路景观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研究公路景观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三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并以广西水(任)-南(宁)路为实证,对多级模糊评价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运营管理阶段的安全评价是科学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及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核心.文中根据公路隧道安全评价的过程和特点,引入层次分析(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修正的AHP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议确定评价指标的权值,运用模糊层次方法对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进行单因素评价和整体综合评价,并确定其安全等级.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准确,可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隧道洞口路段的安全性,分析路线线形要素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原理,结合规范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 s行程范围内平、纵线形的一致性要求,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价方法,得出隧道洞口不同安全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甘肃省某山区公路上海甸峡长隧道为实例,对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安全评价,得出隧道进出口安全水平,并对不良线形进行优化处理,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优化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现状,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及安全评价体系;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了服务区评价、分隔绿化带评价、隧道洞口评价等多个方面,得出一套体现生态环境、区域文化、安全舒适的景观评价思想,为今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公路景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3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最后以水南路为实证,提出了适合水南路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杜志刚  梅家林  倪玉丹  陈逸飞 《隧道建设》2020,40(11):1558-1569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 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琼  潘晓东  杨辉  陈聪 《中南公路工程》2013,(5):99-102,118
隧道内是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由隧道内封闭单调的行车环境引起的侧墙负面效应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设计合理的隧道侧墙图案可有效缓解这一效应.通过利用3DMAX等软件模拟长隧道驾驶环境,采用评价清单的方式,从视认性和闪现率的角度对隧道内侧墙图案的色彩、图案尺寸及间距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侧墙图案应用设计,可改善隧道内的视觉环境,提高其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C均为最优方案,即RPMs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两侧边缘线位置。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设施的评估及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进一步形成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指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评价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隧道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及运营灾害的特点,从隧道重要度、运营环境、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运营管理5个方面,提出隧道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系统的提出了生理负荷在公路线形设计评价中的理论和操作的具体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可视化,然后让驾驶员使用驾驶模拟器在虚拟交通环境中驾驶,通过眼动仪和生理测试仪实时采集驾驶员的注视点、注视持续时间、瞳孔面积、脉搏、皮电、体温、轨迹、速度等生理数据,同时采集车辆的速度和行车轨迹等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找出人、车、路不协调的突变点,认为是事故易发路段,分析其原因并且在设计中加以改进,通过设置循环和判定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