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精密"作为机床区别于其他机械的主要特征之一,一直是全球机床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微纳时代的出现就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扶持,机床工具行业的智能化技术目前应用硕果累累。机器人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机床微纳的水平,内外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也是数控机床走向自动化更高阶段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  相似文献   

2.
理工光科     
<正>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旗下专门从事光纤传感及智能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企业之一,理工光科为石油石化/公路隧道火灾监测、重要场所周界入侵防范、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与综合管养、智能电网、重大装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多种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一系列完整先进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的光纤传感安全监测设备提供商。理工光科整合了国内最优秀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资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与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领导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光纤光栅传感行业标准化工作,为推动我国在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总体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也为"武汉中国光谷"的光纤传感技术与产业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是高科技发展过程的产物和需要,然而传感检测技术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和传感检测技术二者的关系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体现进行了有效论证分析,对传感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将制定措施要求全美新上路的汽车和其它小型车辆安装车对车通信系统。这种车间通信技术将能预防多达80%的交通事故。"联网汽车"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无线频率进行通信,即"专用短程通信(DSRC)"。虽然车对车(V2V)通信技术带来了许多道路安全优势,但这一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隐私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李恒 《交通科技》2010,(4):96-99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支撑系统,而通信网络技术是构建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核心。目前应用于高速公路通信领域的网络技术主要有SDH、ATM、WDM、IP、ASON等技术,这几种通信网络技术将是高速公路通信网络融合技术未来交通通信网络的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sport Systems)是改善世界性交通难题的希望所在。本基于交通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了ITS的功能及其相关的通信问题,对提高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子化是现代汽车的发展方向,电子化主要体现在电子传感技术在汽车中的大量应用。本文以轿车发动机为例,介绍电子传感技术的一些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同属车辆类的汽车行业和自行车行业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共性,两者甚至"亦敌亦友":可以把汽车看成是自行车的"敌人",因为正是汽车的诞生和流行挤压了自行车市场的生存空间,让后者由人人趋之若鹜的必需品和奢侈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普通代步工具。但我们也可把汽车看成是自行车的"同道者",因为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发展趋势都能为自行车行业提供宝贵的经验,让自行车行业在发展中少走弯路、抓对方向。  相似文献   

9.
光纤传感技术用于桥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保证大跨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需要在施工及运营阶段对桥梁进行监测。桥梁在运营阶段的实时监测对传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电子传感技术往往难以满足。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具有灵活轻巧、抗电磁干扰、耐久性好、传输带宽大等优点,并可沿同一根光纤复用多个传感器,实现对结构的准分布式测量,是实现桥梁健康监测的理想传感装置。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地介绍了其中最具优势的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技术。最后对国外近10年来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桥梁监测的典型工程实例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集成的主,被动系统能实现更强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防护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的集成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复杂的技术整合将近距离雷达、远程雷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定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对驾驶环境实施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