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Oracle Spatial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重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如何用Oracle Spatial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和一体化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结合开源软件的特点,采用GIS技术,描述了空间数据以及用于交通管理的属性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了1种能够满足城市交通信息管理需求、基于开源GIS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既能够在交通信息平台中方便地引入GIS功能,又能减少开发的成本,同时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是交警部门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调查,分析交通管理设施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系统的需求、目标和定义,并进行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扩展设计,最后给出对应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采集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车辆实时调度中的城市路网及交通描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满足车辆实时调度对城市路网交通信息的需求,本文应用GIS节点弧段拓扑数据模型对具有交通管制信息及实时、动态交通流信息的城市路网进行描述。完整地表达了路网的连通性及交叉口的转向管制信息,并通过实时更新路权来体现路网交通状况的变化,依此路权可以进行动态最短路径计算,为车辆调度提供了可视化平台。本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别存储路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保证了模型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汛期安全行车雨量警戒制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姚令侃  华明 《路基工程》2003,(2):1-3,46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同时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优越性。本系统是一个以铁路工务汛期安全行车雨量警戒制管理为主题的基于GIS的专业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然后论述了将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起来,解决图形的生成显示和利用点线状数据生成暴雨等值线图等关键技术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技术建立机动车污染仿真模拟系统,能够直观反映机动车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工具,通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连接,实现了武汉市机动车污染的数据查询和空间显示等功能,通过GIS和高斯扩散模型的集成,分析了武汉市交通污染分布,为机动车污染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系统能对武汉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公路养护管理子系统是针对养护管理业务而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采用GIS技术、运用电子地图,使得公路的空间数据与业务属性数据紧密结合,不仅给公路数据提供了较强的图形处理能力,而且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公路实施动态管理、评价使用性能、制定养护对策和计划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公路养护管理子系统是针对养护管理业务而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采用GIS技术、运用电子地图,使得公路的空间数据与业务属性数据紧密结合,不仅给公路数据提供了较强的图形处理能力,而且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公路实施动态管理、评价使用性能、制定养护对策和计划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养护系统中实现空间数据的远程访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传统GIS与WebGIS的不同,探讨WebGIS中空间数据的存储方式的演变,提出空间数据传输与控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运输系统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中,车辆导航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车辆导航系统在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造的路网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进行车辆定位,确定最优驶路线,并为驾驶员适时地作出路线指引,本文提出了对路网数字化地图中所应包含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推荐存贮方案,对该路网数字化地图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可作为同类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制作影像交通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浩平  蔡先华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52-154,166
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图中可以获取大量与交通规划、控制与管理相关的信息,如土地利用、交通小区人口、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量分布、交叉口类型、停车场分布、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甚至主干道路渠化信息等。制作遥感影像交通图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述这些信息,并能实现一图多用、一库多用。本文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交通图的优点、内容、制作的技术路线,以及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分析基于GIS的重大公路设施安全管理系统,针对系统的特性,提出了系统对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完成了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及空间信息的编码设计,采用ESRI的Geodata-base技术创建了空间数据库,从而提高了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搜索速度和计算精度及相同数据库之间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滁河大桥是主跨96m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跨径布置为(53+96+53)m,采用对称悬臂浇筑法施工。在滁河大桥的施工中发现波形钢腹板空间定位对桥梁成桥后的受力影响较大,为解决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悬臂对称施工过程中波形钢腹板空间位置的定位问题,根据该工程的施工监控方案,结合该桥设计的特点,对滁河大桥波形钢腹板施工中空间位置的定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采用了数学上关于空间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可以确定平面准确位置的定理,对施工中的钢腹板进行定位,通过对理论计算的数据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形空间几何特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公路线形的空间几何特性,采用高等数学几何中曲线空间曲率的计算方法,结合高等级公路平纵组合设计方法,对公路线形进行空间曲率计算,并结合运行车速方面的特征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空间曲率指标,以及高速公路中不同车辆运行特征、运行分布与安全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客车占有率提出了多个针对高速公路断面运行状态的空间曲率指标模型;通过数学回归,进行评价模型与道路事故率统计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空间曲率指标与事故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的以高速公路空间曲率为主要指标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能够为道路线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人机空间布置对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人体驾乘姿态是汽车人机空间布置的依据。文章设计试验,扫描得到500样本分别在8辆车中的驾乘姿态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座椅适宜线方程与中国人体2D模板,基于标杆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方程及模板精度较高,符合中国人体驾乘特征。该研究为汽车人机空间布置提供理论依据,为研发适合中国人驾乘的车辆提供支撑,对建立中国汽车人机设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索塔是缆索承重桥梁中的一重要受力构件,型式多样、荷载条件复杂,其最终的应力状态同桥梁施工过程密切相关,且空间受力特性明显。以一实际斜拉桥索塔为背景,采用实体退化系列单元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对索塔结构的空间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索塔根部截面竖向正应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索塔结构的竖向应力空间特性明显,施工过程中应力变化复杂。空间分析弥补了平面分析的不足,其结果对保证索塔安全、完善索塔设计具有实际意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行人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显著因素,收集上海市中心城区263个交通分析小区(TAZ)的行人事故、道路、人口及土地利用数据,并开展行人宏观安全研究。考虑到TAZ之间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贝叶斯负二项条件自回归模型,在条件自回归模型中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包括0~1邻接矩阵、边界长度矩阵、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倒数矩阵、事故空间中心距离倒数矩阵这4种既有矩阵,以及首次引入的宏观安全建模中的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结果表明: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的模型拟合效果和事故预测准确度均显著优于既有的4种空间权重矩阵,证明了在宏观安全建模过程中考虑研究对象交通特征(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距离等)的必要性;人口数量、主干道长度、次干道长度、路网密度等因素均与行人事故呈现显著正相关,平均交叉口间距、三路交叉口比例等因素与行人事故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高等、低等土地利用强度,中等土地利用强度对行人事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自驾车房车营地空间结构特征和选址规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基于GIS的核密度(Ko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Voronoi图构建等方法,系统分析陕西省重点建设营地空间分布范围、空间结构类型、空间热点区域和空间发展模式,进一步研究营地空间分布规律和特色。结果表明:全省营地最邻近点指数R为0.79<1,说明营地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结构形态为凝聚型;基于GIS的核密度、Voronoi图构建方法,可将全省营地划分成4级密度区、五大板块,其中秦岭南北两坡的西安-柞水-宁陕和朱雀-太白山-紫柏山地区、咸阳彬县-铜川渭北坮塬地区、汉中汉江流域地区、安康巴山地区等是营地聚集和热点区域。依据营地功能、依托要素及服务类型不同,营地主要有"景区依托型营地"、"交通依托型营地"(又称"驿站补给型营地")、"城郊休闲度假型营地"和"项目依托型营地"4类模式,七成以上依托于高禀赋资源景区发展营地,体现了"近景、近路、近城"的特点;依据依托资源及分布环境,以山地型营地、水域型营地、坮塬型营地为主,缺乏乡村型营地、森林型营地。未来营地选址应进一步加大丝绸之路廊道、红色旅游带和渭河沿线等地营地的发建设,形成"一廊五带"空间格局;加大陕北黄土高原建设力度;培育驿站补给型、休闲度假型营地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