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卢瀚  于彬 《路基工程》2021,(6):219-223
以张家口旅游铁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资料,分析二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围岩失稳、涌水突泥以及危岩落石是二郎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路金竹山隧道,隧址区位于两大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同样相当复杂,涉及岩溶及岩溶突水、煤层与瓦斯、断层破碎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总结该隧道勘察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对今后在此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长大隧道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对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尧林  彭小平 《中外公路》2012,32(4):231-233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判释、工程地质调绘、综合物探,以及深、浅孔钻探等。结合工程实例,该文对综合地质勘察方法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准确查明了隧道地质情况及存在的众多不良地质问题,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围岩类别,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华蓥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隧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和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溶洞、涌水涌泥、煤层等一些不良地质问题。通过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今后我国长大隧道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华蓥山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对特长隧道通过岩溶、采空区、煤矿等复杂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工可阶段路线选择的原则,地质因素是确定路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穿越云贵高原北部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结合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隧区三大构造体系成生及复合关系,并重点研究各构造体系所属的褶皱、断裂发育特征,基本查明了隧区的地质构造,为隧道勘察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五龙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五龙山隧道进口段、中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交界段和出口段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开展洞内围岩变形监测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表明,所获取的施工地质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了隧道施工状况,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其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方斗山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界)至忠县高速公路上,左洞长7562m,右洞长 7600m。隧道经遇岩溶及岩溶突水、断层及软弱围岩、含瓦斯煤系地层、侵蚀性地下水等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隧址选择、结构设计、不良地质处理、通风、照明、消防及监控等设计内容,并总结了该隧道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厦蓉高速公路高尧隧道施工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浅埋段软弱围岩、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地下水等,致使隧道施工难度及风险性大大增加,隧道施工中多次出现变形坍方。针对隧道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在施工期应用适合的地质预报方法,较好地预测了该隧道的围岩地质情况,保障了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圆梁山隧道主要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新栋 《隧道建设》2004,24(5):72-75
论述新建重庆至怀化铁路工程最长的隧道--圆梁山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问题,以及施工中对这些地质问题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措施等 ,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南吕梁山特长铁路隧道工程地质选线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吕梁山隧道工程地质选线中,如何绕避采空区,优化穿煤段,并确保工程建设不破坏龙子祠泉域水环境,保证临汾市70万居民用水是关键问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对水文与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查明测区的煤层与岩溶水环境等地质条件,创造性地提出隧道从煤层与采空区以下、龙子祠泉域饱和水位以上的地层中通过。施工实践证明,隧道工程地勘资料是准确的,地质选线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覃俊 《路基工程》2012,(1):104-107
黔东南多为浅变质岩,其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给隧道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参数,通过地质调查、现场试验及室内试验等手段,对隧址区浅变质岩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岩石矿物成分和物理水理性质,应用单轴、三轴、点荷载及回弹试验,对岩石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并详细调查了隧址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分析了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隧址区浅变质岩抗风化能力较弱,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剧,其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面特征都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超前地质预报在方斗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 《隧道建设》2005,25(6):38-41
方斗山隧道通过地段岩溶发育、水流量大、断层破碎带多且还有煤层、瓦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施工在不同的地质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因此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对方斗山隧道超前预报的必要性,预报的手段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在预报中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韩波  尹志雨 《交通科技》2021,(2):138-141
为避免黄土地区大跨双连拱隧道因自身结构特殊,地质特性多变,力学效应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坍塌等安全事故,需在设计阶段结合水文地质、结构形式、荷载条件分析研究,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文中以某座双连拱黄土隧道为工程实例,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全施工过程模拟及结构验算,分析隧道结构力学效应。且在施工过程中,全程监控量测,动态控制,保证了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技术在隧道中施作效率低、数据不连续且原始数据难以再现的问题,采用基于kinect传感器和kintinuous算法的隧道岩体三维重建方法,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确定三维重建过程中光源、TSDF立方体等主要参数指标,将模型试验重建误差控制在1.9%~2.5%,并将该参数指标应用于现场试验,重建出良好的隧道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重建模型的全局鲁棒性和细节还原方面较好,具有可视化程度高、数据连续性强、操作简易等优点,有效改善了传统地质素描对裂缝、结构面等数据记录不够准确和不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舒华 《路基工程》2010,(3):159-161
先通过纸上选线,找出路线走向范围内可能的隧道轴线方案,再经区域地质调绘抛弃无比选价值的方案,进而通过物探、深孔钻探等多种手段,从平、纵面指标、主要工程数量、煤层采空情况、洞身围岩级别、岩溶情况等多方面综合比选,推荐了地质条件好、实施难度和风险小的隧道K方案。  相似文献   

18.
石荔  吴立 《路基工程》2014,(4):22-27
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应用十分普遍,反演分析是信息化施工的核心内容,位移反分析法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有它独特的优点。山岭隧道洞口是隧道施工的关键部位,由于施工扰动造成地应力的重分布,它是造成洞口边坡滑动、洞口浅埋段塌方的主要因素。结合油坊坪隧道,根据现场资料和监控量测信息找出了隧道出口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优化设计模块,对隧道参数进行优化反分析,结合反演结果预测出变形趋势。据此可以反馈原设计方案并进行修正,相应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9.
深埋长大隧道在施工中经常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地质体,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采用HSP水平声波剖面法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