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道路分隔栏的实际应用情况与车辆碰撞事故特征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从碰撞车型、碰撞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点位置等因素出发,结合分隔栏事故特征和车辆乘员安全指标,研究确定了道路分隔栏的碰撞试验参数与安全性能评价标准,并利用该试验参数和评价标准,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手段对目前常见的道路分隔栏结构进行了安全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在车辆碰撞分隔栏的事故中,事故车辆主要为小型客车,且分隔栏杆侵入乘员舱造成人员伤害的案例较多,而其他类型伤害较少,因此分隔栏在实际使用中应主要考察车辆碰撞时分隔栏及其构件因为刺入乘员舱对乘员伤害的可能;在1.5 t小客车以60 km/h速度正碰条件下,某常用道路分隔栏的横向杆件侵入了车辆乘员舱,其安全性能不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研究成果为道路分隔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路面混凝土受力特点和要求,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钢渣道路水泥。该水泥利用低铝高铁组分钢渣,同时掺用硫酸盐早强激发剂,经多组分研制而成。经系统试验和工程应用表明,钢渣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相同,在320kgnd的单位水泥用量下即能达到对龄期5.OMPa的抗压强度,并具有坚实耐磨的表面,且能提早开放交通、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钢渣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王生国  相似文献   

3.
路缘石铺筑机初探西安公路学院赵建林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高速发展,道路的施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但在道路的路缘石施工中,一直是采用先把砂、石料及水泥预制成型,然后用人工安装或现场灌注的施工方法。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适合道路混凝土工程和水利混凝土工程的高效引气型减水剂的研制开发过程.因其配方独特,使之价格低廉且产品性能良好,可大幅度提高水利混凝土工程和道路混凝土工程的综合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5.
渗漏水是隧道工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埋式止水带因具有结构形式简单、防水效果较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隧道防渗中。但传统中埋式止水带在安装过程中不易定位,且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不够,使隧道衬砌的防水效果大大降低。通过对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环向止水带利用组合钢模将后浇部分止水带与上一模混凝土隔开,避免止水带在拆模时造成损伤,保证止水带整体位置准确及线形顺直。同时利用"T"型定位筋与钢模组合,保证2次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不发生局部变形,很好地解决了止水带的安装与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董祥 《华东公路》2007,(4):83-86
道路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在我国路基路面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对高掺量粉煤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磨细矿渣粉道路碾压混凝土、硅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等的试验研究结论,论述了道路碾压混凝土在掺合料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国内隧道施工中拱架安装的机械化操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钢拱架安装机械.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模型,在ADAMS中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了机械手臂的工作范围.通过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为有限元分析和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隧道工程建设趋向于长距离、大断面与机械化,其防水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传统的PVC防水膜虽然存在限制,但在与不断革新的喷涂防水膜技术有机结合后,或将为隧道工程带来最好的防水效果。传统山岭隧道防水施工通常在隧道初衬与二次衬砌之间安装预制PVC薄膜,作为衬砌间的分隔与滑动层,但存在如下不足:1) PVC防水膜与喷射混凝土、内衬混凝土之间并不粘着,易产生空隙; 2) PVC防水膜呈平面,与隧道内部的不规则曲面难以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由新型制作制作 的适用于中小型零件加工,装配和搬运的组装式物料装置,这种物料装置具有轻便,灵活,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减少生产占地面积,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和降低工人 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公路》1960,(7)
我市装卸、搬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群众运动是逐步开展起来的,是经过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的发展过程。例如铁路系统开始是大搞高站台,低货位和线路搬家,从而迅速扩大了货位,扭转了货场堵塞的局面。公路运输部门,通过与工厂企业大搞协作逐步实现了长、大、笨重货物吊杆化,成件(包装)货物车子化。散装货物滑溜化的“三化”。运动是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的。其特点是:方向明确,通过大搞机械化的群众运动,消灭背、扛、抬的笨重体力劳动;方针对头,始终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土洋结合、自力更生以土为主的方针。因此,逐渐形成了规模壮阔,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目前除专业运输部门均已普遍地开展了装卸、搬运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抗压强度高、刚度较大、耐久性较强、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时间长,强度增长慢,开放交通晚,无法满足路面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技术理论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路面体系,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通过标准化设计基础板、中央应力板和连接板,进行工厂化预制和现场模块化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环境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装配式路面使用性能优异,既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也可用于地震、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的道路抢修。  相似文献   

12.
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泥路面养护车,其主要功能是对出现严重病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大面积现场破碎,经破碎后的混凝土由压路机碾压后,直接作为道路基层使用.由于破碎的粒度可调,因而可满足各种道路基层的要求.这种处理工艺不仅加强了道路基层的强度和刚度,省去了废旧混凝土的运输费用,节约了施工时间,而且也避免了废旧水泥混凝土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因其具有三维空间结构且材料耐磨损、运输便利、可扩展性强、自推进性强、填料选择性大等特点的筑路材料,可用于抢修道路及铺筑简易便道。土工格室作为加固材料铺筑路面时,作用于路面结构的顶部,在受到压力时格式节点处容易断裂。为解决格室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工格室节点进行改进加固,铺筑试验用段验证其现场适用性。改进后土工格室铺筑道路具有优良的路面性能,道路抢修中,临时道路经过土工格室填充时,施工机械才能直接在其上运行。铺设在约5cm顶部的保护层可以达到足够高的道路质量,有效解决甚至消除缺陷,提高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土工格室在抢险救灾情况下道路铺筑可行性较高,故改进后土工格室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简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张玉宏  王松根  李昶 《公路》2003,(9):94-97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其使用年限末期,不能再承担服务功能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建构新的路面结构。国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面方法不够完善,这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有关。国外(主要指美国)在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相对严重时的原位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工艺。这一工艺能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小粒径嵌挤颗粒,从而为新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提供理想的基层。主要介绍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艺状况及其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的成套技术已经由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倡导引进并开始进行试验段铺筑。  相似文献   

15.
在旧沥青路面上加铺超薄白色罩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薄白色罩面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沥青路面维修新技术。其特点是罩面薄,接缝间距短,与旧沥青层具有较强的粘结力,而且开放交通早,适用于因起动、刹车造成车辙、拥包等功能性破坏严重的交通繁忙地带沥青路面罩面。为了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超薄白色罩面的路用性能,我国第一条超薄白色罩面的室内试验路在长沙理工大学的直线式路面加速加载实验室中完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交IC卡的公交换乘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否正常和高效地运营不仅取决于道路和车辆等设施条件,更有赖于运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调查结果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得数据不能动态反映城市公交出行的长期变化趋势。文中以公交Ic卡为切人点,通过对乘客2次刷卡间的时间分析以及利用公交GPS时间点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乘客换乘所用的时间,判断出乘客2次乘车是换乘行为还是2次出行。  相似文献   

17.
钢波纹管涵洞力学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柔性、高强度的钢波纹管涵洞,不仅具有优良的适应地基与基础变形的能力,而且具有自重轻、运输方便、施工简单且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对地基扰动小、对基础要求较低等优点,还具较强的抗拉、抗剪和抗疲劳能力,故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钢波纹管涵洞进行野外现场测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其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钢波纹管涵洞的管顶、管侧沿着波形(断面)方向呈现出不同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波峰和波谷处以及内侧和外侧、切向和轴向的应力应变呈现出管顶与管侧相反的拉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轻型防撞站石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桥梁由于人行道站石高度不足,容易使车辆在桥面发生意外时越过站石引起坠江事故。结合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站石改造工程,介绍一种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撞站石的结构型式和安装施工。采用这一结构,既不增加桥面人行道结构荷载重量,又不影响桥面行车视线和整体美观,施工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防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山洪  张朋民 《公路》2006,(10):75-79
采用现有的维修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破损状态,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板造价稍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出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复合板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探讨。这种路面具有建设和维修成本低的特点,同时,施工简便,施工后可以立即恢复交通,可作为既有道路大面积维修的有效方法,也可用作新建公路的路面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