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2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环境表现不及预期,基础建设、房地产投资表现不佳,在此背景下,从产品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承担建筑用料运输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车市场,并基于2021年度宏观环境、政策引导方向及行业动态,定性分析2022年市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十五”载货汽车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的宏观背景分析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规模、公路及城市建设以及其他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汽车工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影响汽车市场.我国载货汽车市场运行的基本规模和特征,就是在宏观环境下的经济政策及非经济的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23,(4):62-63
<正>2022年全国汽车销量达2050.4万辆,与2021年相比同期下降2.8%。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5万辆,同比增长80.1%,维持高速发展状态。2022年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保持高增长2022年全国汽车销量达2050.4万辆,与2021年相比同期下降2.8%。在疫情频发、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持续短缺、政治环境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杨再舜 《时代汽车》2009,(12):106-111
一、宏观分析 延续刺激汽车市场的部分政策能否优惠重卡? 在世界金融危机尚未消退和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力度已经成为2010年我国的主要政策导向。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GDP增速的稳定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为2010年汽车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扩大内需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住房和汽车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因此,促进中国汽车消费是一项长远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影响摩托车市场的主要因素一、宏观环境将为摩托车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保证。1996年是“九五”第一年,只要宏观环境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摩托车市场也就具备了正常运行的经济环境。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  相似文献   

6.
作业车市场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分布在建筑、工程、农业、环保等领域,其中垃圾车、救援抢险车等类型的市场需求均较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作业车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据此,针对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波动、整体下行压力有所增大的市场背景,对作业车市场的走势及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作业车市场未来展望提出预判。  相似文献   

7.
<正>宏观环境分析2015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呈下行趋势,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0%,较2014年全年下滑0.4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形态逐渐由投资主导型转化为消费主导型,商用汽车将逐步由服务投资向服务消费转型,专用车市场结构也随之出现调整(见图1、图2):作为我国公路运输主要载体之一的物流专用车的市场地位愈加稳固;与我国城市化发展紧密  相似文献   

8.
《中华汽摩配》2006,(1):14-15
从行业运行的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而对一些出口性行业构成支撑.但高油价和国际贸易摩擦也增加了我国一些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从产业运行的国内环境看,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为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部分行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的缓解.又会给众多的行业带来新的政策和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9.
司康 《商用汽车》2006,(4):98-99
2005年我国零部件市场的形势巨变2005年,受国家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和经济建设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商用车市场,特别是重卡市场陷入低迷的状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的统计,2005年我国商用车累计产销177.70万辆和178.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60%和0.75%。其中:客车累计产销17.68  相似文献   

10.
刘辰  李蝶 《专用汽车》2023,(5):10-12
物流车广泛用于物流行业,在快递、电商、快销零售、农产品及生鲜冷链物流等各个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物流车由于在新能源领域先行效果较强,新能源化进程较快,是企业着重关注的细分场景。据此,针对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波动、整体下行压力有所增大的市场背景,对物流车市场的走势及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政策、市场驱动下的新能源物流车发展空间提出预判。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将为2006年及其整个“十一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6宏观经济展望报告”提出:2006年GDP可增长8.5%。展望2006年重型汽车市场形势,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宏观环境分析从经济层面看,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缓中趋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略低于7.5%的市场预期,其中一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状况未见明显缓解,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局部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有所显现。下半年,在一系列微刺激政策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等利好因素推动下,经济将呈现总体趋稳的态势,这将为专用汽车市场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从政策层面看,国IV排放政策的严格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任诗发 《商用汽车》2023,(1):130-132
<正>在经济下行、补贴退坡、市场预期转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的客车市场陷入近年“至暗时刻”。对比整个商用车行业,客车同比增速仍然跑赢2022年商用车大盘,也好于货车。从大、中、轻各客车细分市场看,2022年大型客车市场同比唯一正增长,表现最好;轻型客车同比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2015年重卡市场销售总量以及2014年重卡市场车辆报废总量,经测算,2015年底,重卡市场现有车辆预计在330万辆,剔除不上牌照重型工程车辆等,市场保有总量在560万辆。影响我国重型汽车市场需求的经济因素影响2015年各类商用卡车总体市场的主要宏观因素如下四个方面:主要包括影响自卸车和专用车市场因素,影响公路物流车市场因素,影响用户购买力因素,影响用户运营因素等。2015年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基础建设及相关项目,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严重影响重型车辆需求,在市场的萎靡中,  相似文献   

15.
重型车主要运用在矿山、油田、基建等部门,为国家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将继续在社会主义的高层经济中发展、壮大。从分析几个来重型车的发展入手,较详细地对比分析了重型车产销量、保有量和占汽车总量的比重以及市场情况,展望了1995年的市场前景,认为汽车市场将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逐步走出低谷,而市场对重型车的需求也将缓慢地、小幅度地回升。  相似文献   

16.
环球经济表现持绩疲弱,最新公布欧元区、德国及日本2008年第四季的经济收缩情况进一步恶化,失业率却持续攀升,各地推出的救市措施亦未见成效,政府不断为市场注入资金但彷如泥牛入海.信贷市场则继续萎缩,经济活动大幅放缓。整个投资环境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市场是营销的起点和归宿。商用车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着,由过去的全部为单位购买,逐步发展到现在以单位为主、私人为辅的新格局。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用车的市场变化仍受众多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量大的当属宏观环境中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策法规等因素,《商用车营销环境关键因素分析》解读了这些因素对商用车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受宏观环境及政策影响,整体商用车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此背景下,专用车市场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5年1~4月,专用车产量36.6万辆,同比下滑30.5%(见图1)。从专用车月度产量走势看(如图2所示),前4月专用车产量均出现同比超过15%的下滑幅度,但近3月产量逐步增长,下滑幅度逐步收窄,市场在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9.
新宏观政策及经济环境下,房地产经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其行业环境,并在房地产经济特征、需求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业框架进行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只有具有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本融通能力及投资管理能力,房地产企业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才能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对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况、房地产经济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2023年,我国商用车市场呈现积极恢复的发展态势,各车型总体表现平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商用车市场在外部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将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下迎来持续变革。为此,基于中汽数据流通数据,并结合经济及政策作用下的市场表现,2024年商用车发展趋势和对各特定车型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