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最近由武汉船机承制的国产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配套主推进系统顺利通过DNV、CCS船检、会检。该船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国产首艘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主要用于南极地区磷虾捕捞、流水线加工、包装等作业,同时还兼具部分科考功能,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南极磷虾高端渔船领域的空白。主推进系统是"深蓝"号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万勇 《船舶工程》2018,40(S1):1-3
简要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论是保证捕捞产量还是提高船载加工产品质量,提升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舶及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是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的平台,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及配备的捕捞系统、加工工艺等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挪威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路径不难得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极地化、专业化、大型化、绿色化"是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应是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及相关系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8月12日上午,由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我国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在黄埔文冲船厂举行了进坞仪式。该船也是CCS广州分社正式承接广东渔业船舶检验局相关业务之后执行建造检验的首艘远洋渔船。"深蓝"号由挪威瓦锡兰提供基本设计,总长120.28米,型宽21.60米,采用了连续泵吸捕捞系统等先进作业方式,设置了冻虾、虾粉等智能化船载加工生产线,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20,(5):98-98
2020年5月14日,由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从连云港扬帆起航开赴南极。南极磷虾是全球可捕捞量最大和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项立扬  王万勇 《船舶》2019,30(2):7-12
通过极限完整稳性分析方法,对比国际海事组织(IMO)《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2008国际完整稳性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对远洋渔船的稳性要求,以国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为例,分析极限完整稳性临界条款,探讨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在极地环境下的设计工况与极限完整稳性,以对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和极地水域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1月6日,由中国船级社(CCS)负责审图和建造检验的62000吨多用途纸浆船"中远海运锦绣"轮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顺利交付。"中远海运锦绣"轮是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5+4系列62000吨多用途纸浆船的第2艘,入CCS船级。该系列船是为助力中远海特进军主流纸浆运输市场、打造一流纸浆船队、服务国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南极磷虾拖网加工船的捕捞效率,避免拖网内磷虾长时间相互挤压以保护其虾体品质,[方法]提出一种相较于常规南极磷虾尾拖网捕捞效率更高的新型双支架桁杆拖网设计方案。通过系统结构建模方法,对双桁架系统在吊放和作业状态下的受力与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拖网绞车与桁杆的距离,以及水平定位钢缆与桁杆距离的限制范围,从而避免双桁架结构的构件发生受力突变,确保拖网钢缆和水平定位钢缆在捕捞作业时的有效性。[结果]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该双桁架系统能够在提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效率的同时确保系统结构的安全性。[结论]该双桁架系统可作为未来我国南极磷虾拖网加工船桁架设计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22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全球首艘智能VLCC"NEW JOURNEY(凯征)"轮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命名交付。该轮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6艘VLCC姊妹船的第4艘,入CCS单一船级,由CCS执行船级和法定检验,是中国船级社首艘授予i-SHIP(N,M,Et,C,I)及OMBO附加标志的智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1773年1月17日1100时左右,库克船长穿过南极圈,首次驾船踏上南极探险之路。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向阳红10"和"J121"2艘万吨船前往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在南极从事磷虾捕捞作业[1]。时至今日,我国已完成34次南极科考活动,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与此同时,南极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数量从1980年的780人跃升到2008  相似文献   

12.
2022年3月3日,由中国船级社(CCS)建造检验的中国首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升级版智能散货船"山东新时代"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交付. CCS为该船颁授"智能船(智能机舱、智能能效)及船舶网络安全(S)"附加标志证书,"山东新时代"号就此成为CCS认证的我国首艘获得网络安全船级符号的大型散货船,标志着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月11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COSCO SHIPPING PISCES"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厂举行命名仪式。该船是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集团建造的第2艘20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入CCS船级,获得了CCS授予的EEDIIII、EOM等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能效、能效管理及能效在线监测智能船舶符号。船舶总长400.00米,  相似文献   

14.
正与常规水域作业渔船相比,极地水域渔船面临冰区、极低温度及恶劣海况等诸多不利条件,其船体构造、机械及电子设备配置、操作等都具有更高要求。为确保极地水域渔船的安全,需要研究与极地水域渔船配套技术规则的可行性,提出适合极地渔船符合技术水平现状的安全技术条款。本文将以极地航行渔船中最具代表性的南极磷虾船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对涉渔技术规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1月8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30.8万载重吨油船"NEW TREASURE(凯福)"轮在大连命名交付。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春林、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征、中国船级社副总裁范强等领导出席了交船仪式,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邓仁杰为新船命名。"凯福"轮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6艘30.8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着力发展南极磷虾捕捞产业,而南极磷虾的品质极大地依赖于渔船的捕捞作业水平高低。研究了南极磷虾泵吸技术,建立了三维吸虾泵模型并试制样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吸虾泵的泵吸效果非常理想。可为南极磷虾大规模连续捕捞产业的发展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7月17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COSCO SHIPPING LIBRA"(中远海运天秤座)轮顺利交付。该船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中远海运集团建造的20000TEU集装箱船二号船。中远海运集团外部董事徐冬根、中远海运集团总会计师孙月英、中船重工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征、中国船  相似文献   

19.
10月18日上午,由中远海运集运订造的20000TEU船(C20K-1轮)在大连船厂顺利出坞.该轮是大连船厂建造的首艘两万箱级集装箱船,总长399.9米,比首艘国产航母还要长80多米;可容纳20119个集装箱.该轮经过中间起浮、全船合拢、舵桨轴系安装、主机吊装、上建搭载、舱盖绑扎桥定位、压载舱及外板涂装等不同阶段的建设,实现了预定设计目标,是大连船厂建造的所有新船中下水完整性最好的一艘.  相似文献   

20.
2022年2月28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独立审图和建造检验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远瑞洋"轮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功交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忠,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文,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永强,CCS大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