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雪龙"号是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2013年4月起对"雪龙"号进行恢复性维修改造。该船轴系经过20年的使用磨损,已达到设计临界状态,此次轴系修理作为维修改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工程质量和船舶航运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对"雪龙"号基本性能、轴系技术参数等方面做了介绍,并着重对"雪龙"号艉轴拆卸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3.
3月24日,由江南船厂修船部承修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后安全顺利抵达上海。为保证这次“雪龙”号完成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6月,圆满完成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巨型轴系的特检任务,并创造了在国内首次不请国外服务商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5,(12)
由上海沪东造船厂为国家海洋局改装的“雪龙”号船,日前完工并交付船东,从而保证了1995年11月20日按时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为了有效地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提供性能优良、多功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决定对“雪龙”号船进行改装。沪东厂在承接了这一改装工程任务后,于短短的四个半月时间里,接连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底,由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近日,我国首制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建造,"雪龙2"号的设计和建造符合最新规范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处于世界前列。"雪龙2"号将于2018年8~9月下水,2019年交付使用,该船交付后将与"雪龙"号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8.
经两期自主整体改造的"雪龙"船已成为一艘国际一流的、极具特色的现代化极地破冰科学考察船。文中介绍了该改造工程项目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改造后的营运绩效。  相似文献   

9.
陈英 《船舶》2016,27(2):77-79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后勤物资补给和人员运输的第3代极地考察破冰船。文章主要针对此次大型维修改造过程中货舱两套双吊的拆卸改装技术、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有效利用原船吊机底座及结构加强做进一步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梁富伟 《航海》2007,(6):F0004-F0004
2007年11月12日,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从自己的"家"——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极地密集浮冰区极地考察船通过舷侧投放和回收科考探测及采样设备的作业模式受限,因此,为顺利获取极地密集浮冰区内数据和样品,需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舯部设计月池。[方法]结合我国多年极地科学考察的经验,充分考虑极地冰区作业的特点,合理设计可在舷侧与月池作业切换的动线方案,使用创新的水压密月池底盖、特殊的轨道对接方案、低温环境下活动关节除冰等针对性设计,并经过南极考察现场作业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有效开展极地密集浮冰区内科考调查设备的投放和回收作业。[结论]所设计的月池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我国极地考察船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与"雪龙2"号船破冰能力相匹配的密集浮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0):64-64
2008年10月20日上午,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对中山站进行改造建设并对南大洋进行数十项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船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切割车间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拉开了新船工程开工建造的序幕。我国已有"雪龙"号破冰船,为何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7,(6):5-7
一个重达11400吨的钢铁巨人在上海脱胎换骨,而后它就驶向地球的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耗资近两亿,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大修后,于11月12日开赴南极。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09,(3):2-3
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经历了173天、航程25000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誉归来。此次考察队由204名队员组成,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考察队。2008/2009考察年度是国际极地年(IPY)  相似文献   

16.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7.
《航海科技动态》2012,(3):40-4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11,(18):7-7
8月3日,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消息称,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己获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完成立项。新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与现有的“雪龙”号组成我国极地考察船队。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