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GPS与微波干涉测量在桥梁动挠度测量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PS实时动态技术已经在多座大型桥梁的位移测量中得到应用,而微波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也在一些桥梁的挠度测量中得到应用.为评价这两种方法在超大跨度桥梁动挠度测量方面的适用性,在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中对比使用了以卡尔曼滤波三差解算法为核心的GPS测量系统与基于微波干涉测量技术的建筑微变远程监测雷达.结果表明,GPS可以满足超大跨度柔性结构桥梁动挠度测量的要求,而建筑微变远程监测雷达由于其一维测量特性更适合于平面位移变化很小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干涉雷达在桥梁检测中的适用性,并为桥梁工程师们使用干涉雷达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从干涉雷达的测量原理和实桥测量特点入手对干涉雷达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合干涉雷达的测量原理和桥梁检测的特点对可能影响干涉雷达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一座钢-混组合梁桥的成桥试验对干涉雷达在钢-混组合梁桥中的测量性能进行了验证。最后,综合考虑干涉雷达的测量原理、干涉雷达的实桥检测特点,对干涉雷达在桥梁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型形变测量产品——形变雷达在桥梁斜拉索索力测试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变雷达监测斜拉索的振动位移,提取其振动基频,进而应用频率法计算得到拉索索力。形变雷达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多索同测,不仅能够降低工程实施成本,而且能提高索力测试精度和索力检测效率,是更加快捷、方便的测量装备。  相似文献   

4.
IBIS-FS建筑微变形监测系统是基于微波干涉的创新雷达技术,可以一次性快速高效地完成结构的静、动态位移测量和自振特性测试。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对IBIS-FS监测系统在结构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具体探讨了结构位移、振动等参数的检测方法及数据精度,并与已有传统检测手段进行了比对分析,综合评价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业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桥梁、隧道、边坡、路面等交通结构物在建造或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或交通载荷的长期反复作用,有效的交通结构物监测系统能在结构物损伤导致的灾害发生之前及时检测并发出预警信息。相对激光、红外、图像识别、力学等手段,基于雷达的交通结构物形变监测雷达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先天优势,本文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从数学原理上分析了FFT变换、补零FFT、线性调频Z变换的频率测量精度及复杂度,推导证明了目标监测距离越远,雷达前端压控振荡器的非线性影响越大,及频率细化程度越高,同等信噪比条件下噪声引起的目标距离误判概率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交通结构物发生微形变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整体安全和使用寿命,有效的监测可以起到及时维护的作用。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交通结构物微形变监测系统具有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精度高的优点。基于FMCW雷达的交通结构物微形变的监测系统,回波差频信号的频率估计是实现结构物形变监测的关键。针对回波差频信号存在噪声的问题,小波阈值去噪后,联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线性调频Z变换(Chirp Z-transform,CZT)算法,可以做到对频率快速高精度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噪声抑制和高精度频率估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回波差频信号频率的高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7.
桥梁线性可直接反应桥梁的安全状态,是了解桥梁健康状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桥梁线性测量方法存在测量精度低、无法进行动态监测、测点数量少、易受环境影响、监测成本高以及无法实现实时监测等问题。基于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了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安全评估子系统构成的桥梁线性远程实时智能监测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模块功能和工作流程。为了检测该系统的性能,将本系统应用至刚架拱桥,对该桥进行加载并对测点部位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得到挠度的理论值、本系统输出值和高精密水准测量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本系统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同时系统具有可靠性强、可实时监测和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一套综合性能较优的桥梁形变监测系统,在桥梁线形测量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雷达形变测量技术工程实施中的两种常用测量方法,首先从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出发,分析雷达形变测量的误差因素。其次,推导了雷达形变测量误差的理论公式。最后,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误差情况进行了仿真,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减少误差的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某连续梁桥为例,介绍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跨连续梁桥形变监测系统。采集安装在桥梁上的北斗传感器监测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形变数据解算和存储,依靠互联网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至云计算数据中心。用户可通过各种终端访问数据中心查看桥梁形变,进行实桥数据对比分析。该系统具有高精度、全覆盖、全天候、全自动、大数据等特点,可进一步推动大跨径连续梁形变监测技术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现有桥梁挠度测量方法的不足,在开放式连通管测试法的基础上,基于液-气耦合压差传递机理,采用微压差传感器及RS-485总线等测量及传输技术,研制了一种半封闭式桥梁挠度及线形测量系统,其最高测量精度为0.1mm.该系统已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应用于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及南昌洪都大桥等10余座桥梁的挠度测试中.实桥运用表明:该系统可对桥梁挠度、线形进行高精度、高效率测试,可有效应用于桥梁检测及长期健康监测中的桥梁挠度及线形测量.  相似文献   

11.
虎门大桥长期形变监测系统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迎军  李钟志 《公路》1999,(A00):25-26
介绍特大型桥梁建立大长期形变监测系统的意义及虎门大桥建立形变监测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桥梁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荷载是引起桥梁变形和应力变化的主要荷载之一,因此对桥梁的温度进行监测是桥梁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桥梁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开发,还介绍了该系统应用于大佛寺长江大桥的情况,并对该桥温度测量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10):251-257
传统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较难获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信息,影响后续山区公路选线。为此,采用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以青海省沿黄公路隆务峡至公伯峡段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1A影像,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路线范围内沿雷达视线(LOS)方向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坡向方向的形变信息,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典型沉降区,以此提取出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实验结果表明,SABS-InSAR技术可有效提取出山区公路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山区公路的准确选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界应力的变化,光纤应变传感器中干涉光发生相应移动,输出多个干涉明暗变化,光波相位发生改变。利用此特性,通过对干涉光相位的解调,就可以测出应变的大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证明,该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大、稳定性好、灵敏度和信噪比高等特点,其测试精度达1微应变。可满足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要求,特别为桥梁的应变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ADA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由于其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其中,使用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根据24GHz角毫米波雷达的特性,使用2个角毫米波雷达对驾驶员盲区进行辅助监控,建立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而毫米波雷达输出目标存在一定的误检,文章使用角毫米波雷达连续5帧数据,建立反馈目标值运动模型,对目标位置数据进行更新,使用K-means算法对检测目标数据进行聚类,使用聚类结果判断检测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以消除毫米波雷达的误检,从而实现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  相似文献   

16.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对桥梁管理与维护非常重要,监测信息的采集,管理,可视化是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以香港青马大桥的监测数据为例,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并从系统总体设计、技术方案、数据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及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光纤传感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立一套高效实用且有客观统一桥梁状态评价标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桥梁工程界的目标,光纤传感技术的优点使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深入探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套高效实用且有客观统一桥梁状态评价标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桥梁工程界的目标,光纤传感技术的优点使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深入探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TCP/IP的局域网(LAN)技术是目前用于构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系统最为主流的2种技术.对这2项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TCP/IP的局域网(LAN)技术是目前用于构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系统最为主流的2种技术.对这2项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