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料含泥量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很大影响。含泥量过大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影响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强度。通过试验,研究集料含泥量对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的影响、含泥量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含泥量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机理,提出控制集料含泥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粗、细集料含泥量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轴贯入和圆环剪切试验分别对水损害前后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含泥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比粗集料含泥更显著,建议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并将粗集料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3.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和含泥量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速公路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针对石灰岩粗集料的针片状含量对集料压碎值、骨架的影响和对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集料含泥量对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片状含量对于集料性能影响显著,舍泥量对于沥青混凝土的各项路用性能都有明显影响: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按10%控制,含泥量技术指标建议采用0.5%控制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高含泥量集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最关键的因素。高含泥量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原因是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成分具有吸附功能,最终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建筑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集料的含泥量问题,控制其含泥量以提升混凝土性能。对此,从高含泥量集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具体表现、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具体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受到泥土污染的集料进行了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试验分析了粗、细集料在泥土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及在保证集料清洁对沥青用量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粗、细集料清洁度和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洁净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水敏感性大于洁净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水敏感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随着集料含泥量的增加而降低,且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影响更为明显;在达到相同的水稳定性指标值情况下,含泥量降低1%左右,可以节省沥青约为0.2%。  相似文献   

6.
含泥量是砂浆用砂、混凝土用砂、沥青混凝土用砂常规性能指标,也是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砂含泥量长期试验检测经验及试验分析研究,对含泥量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砂含泥量试验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MB值法存在大量假设前提条件,实际检测结果定性、定量价值均不高;筛分法含泥量(标准法)虽也有假设前提,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成果中,砂流动度比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相对含泥量;相对含泥量法基于亚甲蓝的吸附原理,可以十分准确地判断相对含泥量,实际指导意义显著,可推广并经进一步确认,定义为标准试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获取再生集料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得到再生集料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基于材料力学强度准则设计的混凝土道面面层不能满足新型飞机使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表面性能导向1的机场道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思想。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参数,设计了冻融循环试验和耐磨耗试验,研究了含泥量、砂的细度模数、砂率和水灰比对道面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冻性和耐磨耗性能随水灰比和含泥量的增大而降低,细度模数和砂率对混凝土抗冻性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存在极值,当细度模数为2.8,砂率为29%时,混凝土的抗冻性和耐磨耗性能最好。水灰比对表面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含泥量和细度模数,再次是砂率,得到的道面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泥,320 kg·m~(-3),水,137.6 kg·m~(-3),砂,585 kg·m~(-3),粗集料中5~20 mm为639 kg·m~(-3),20~40 mm为781 kg·m~(-3)。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路面抗滑性能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而集料品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集料的耐磨光性能直接决定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和抗滑终值。因此,集料磨光值的表征和评价对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抗滑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明确粗、细集料对沥青路面长期抗滑性能的影响,引入了3种新的试验方法:①使用Wehner/Schulze (W/S)加速磨光试验对不同种类粗、细集料的磨光值进行评价;②使用自主研发的轮式加速磨光机对9组试样进行加速磨光试验;③使用W/S试验仪抗滑测试机体在速度为60 km·h-1和水膜覆盖条件下测量试件磨光后的动摩擦因数。结果表明:①集料矿物成分是决定磨光值的重要因素,且磨光值越高沥青路面的长期抗滑性能越好;②密级配沥青路面细集料对路面长期抗滑性能的影响比粗集料更大;③W/S加速磨光试验不仅较Polished Stone Value (PSV)试验结果精度更高,还能评价细集料的抗磨光值;④不同抗滑检测设备与试验方法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轮式加速磨光试验能对试件的全磨耗周期行为进行表征,W/S抗滑检测则可在高速动态旋转和水膜覆盖条件下进行检测(且不受人为操作影响和可重复性高),二者的工况模拟和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未来工程应用中,应尽量提高细集料的磨光值,以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同时,如需精确地表征集料磨光值差异性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建议使用W/S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7)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粗细集料含量、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沥青用量等不同因素对经济型SMA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以高低温性能兼顾最优为原则,经济型SMA混合料粗集料的最佳含量为74%,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2%。对实体工程的跟踪检测发现,经济型SMA路面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其抗滑性能初期衰减较快,之后逐渐趋于稳定,且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般集料中0.075ram之下的矿料多为土,包括尘屑、淤泥和黏土、粉土等,由于土的塑性指数比较高,易与水发生物理性结合,在沥青混合料中,就表现为易导致沥青剥离集料表面,从而影响耐久性,表现为水损坏;工程实际应用中,应该加强料源选定、破碎生产、拌和站除尘等,将集料含泥量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提高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通过试验检测了花岗岩集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对使用不同细集料、不同抗剥落剂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验证;利用常规水稳定性能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对各种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石灰岩细集料能够有效提高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掺加消石灰或水泥均能大幅度改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消石灰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中外公路》2021,41(3):274-279
采用再生集料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天然集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环保优势,但其中的低强度水泥砂浆和砖块成分较天然集料更易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破坏,导致沥青混合料性能出现衰减,因此亟需探究改善含有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方法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选用富含聚乙烯PE的抗车辙剂,通过马歇尔配合比试验,分析不同抗车辙剂用量对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力学指标、体积参数和沥青用量的影响;而后进一步探究抗车辙剂对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低温弯拉应变、冻融劈裂强度比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砖块成分对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应在再生集料中控制其含量;(2)富含PE抗车辙剂对提高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效果显著,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粗细集料的含泥量、混凝土养生等方面介绍了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通过钻芯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等分析了公路隧道二衬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预防隧道衬砌病害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以完善隧道施工质量管理,从而更好的预防隧道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保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连续厂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在国内应用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施工工艺。对广乐高速公路LM2标碾压混凝土基层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优化、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在有效控制细集料含水量、含泥量指标的条件下,连续厂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使用效果良好,路面使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使用X-ray CT扫描粗集料,在PFC3D中重建颗粒,按照集料级配设计随机生成各档集料,构建沥青砂浆相并结合空隙相的实际分布,在重力作用和伺服机制控制下生成沥青混合料虚拟试件,随后设置合适的接触模型以及微观参数,进行虚拟劈裂试验,对影响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使用虚拟劈裂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可行的;增大沥青砂浆间以及集料与沥青砂浆间的粘结强度可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大集料体积分数、空隙率会减弱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集料摩擦系数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6)
利用风淬钢渣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玄武岩细集料,制备沥青混合料研究其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及X-CT等材料检测技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风淬钢渣替代细集料极大地降低了油石比,显著改善了低温性能及水稳性能,从而表明风淬钢渣可以替代细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为钢渣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国内外轻集料混凝土施工轻集料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模拟了各种轻集料施工预处理方法,研究了轻集料施工预处理方法对高强轻集料预湿程度及所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目前国内常用的浸水预湿法,采用真空预湿法、加压预湿法可更为有效地提高高强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及所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施工有利,但应控制轻集料在新拌混凝土中的上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外公路》2021,41(2):281-285
为了掌握粗集料形态对宽温度域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影响,基于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对5种粗集料棱角性、三维形状和表面纹理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制备SMA-13试件进行不同温度范围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分析集料棱角性指数、球度和表面纹理指数与高低温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用棱角性好、粒形饱满和表面纹理深度大的粗集料有利于改善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随着试验温度增加,粗集料棱角性指数和球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纹理指数对其影响程度则逐渐减小,且高温性能对棱角性指数和球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随着试验温度降低,粗集料棱角性指数、球度和纹理指数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及低温性能对前述三指标变化的敏感性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粗集料空隙填充法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嵌挤特性,提出了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最小值的测定方法和密断级配混合料骨架嵌挤的新标准;据此,改进了粗集料空隙填充法,应用于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并通过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等检测了所设计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发现所设计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间隙率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