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上下游两个内河港口之间的竞争问题,考虑相邻港口同时选择单一定价、单一定价—差别定价、差别定价—单一定价和差别定价4 种竞争策略情形下,运用Hotelling 博弈方法,在考虑港口之间水运成本的情况下,对不同竞争阶段港口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港口的均衡结果与两港的位置和水上、陆路单位运费率之比有关;只有单一港口选择差别定价时,其可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以不同阶段的市场份额、利润作为支付函数,上下游港口的纳什均衡均为差别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下游两个内河港口之间的竞争问题,考虑相邻港口同时选择单一定价、单一定价-差别定价、差别定价-单一定价和差别定价4 种竞争策略情形下,运用Hotelling 博弈方法,在考虑港口之间水运成本的情况下,对不同竞争阶段港口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港口的均衡结果与两港的位置和水上、陆路单位运费率之比有关;只有单一港口选择差别定价时,其可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以不同阶段的市场份额、利润作为支付函数,上下游港口的纳什均衡均为差别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模博弈的定价与舱位控制联合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运输市场中,多家航空公司共同经营的航线上,各家航空公司对折扣机 票的定价及订座限制不但会影响自身的收益,而且会对其他航空公司收益造成影响.将竞 争因素考虑在内,主要研究相同航线竞争下航空公司之间的折扣票定价与舱位控制(预 订阈值)联合决策问题.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引入超模博弈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证明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分析了均衡结果的一些特点,给 出了存在唯一纳什均衡点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分析了竞争程度改变后对均衡行为的影 响,并通过算例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种群演变和共生理论,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描述航运市场整体需求,从顾客的购买行为出发,以收益最大作为集装箱班轮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基于时间序列的运力与运价作为决策变量,构建了集装箱班轮公司航次运力销售过程优化模型。运用Taylor公式与最小二乘法等代数变换手段将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标定与敏感性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单个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运力为104 TEU时,采用常规的销售策略,集装箱班轮公司可售出的运力为7 534~9 966TEU,获得收益为1 233 158~12 915 936USD,采用提出的优化模型,可售出的运力为9 915TEU,获得收益为15 111 975USD,收益至少提高17%;当2个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运力均为104 TEU时,采用提出的优化模型,2个集装箱班轮公司可售出的运力分别为9 920、9 947TEU,获得收益分别为14 241 771、9 737 528USD,达到纳什均衡;当3个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运力均为104 TEU时,采用提出的优化模型,3个集装箱班轮公司可售出的运力分别为8 289、5 526、6 034TEU,获得收益分别为6 755 755、6 119 906、4 377 758USD,达到纳什均衡。可见提出的模型可描述多个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销售情况,且表现出显著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考虑停车收费定价对私家车出行者、停车场运营者、交通管理者三方停车参与者的影响,本文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了三方参与者共同决策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引入效用理论分析三方参与者在停车收费定价中的行为特征,分别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停车行为选择模型、停车场运营者运营利润模型和交通管理者社会负效用模型。针对三方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三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入停放饱和度和道路饱和度作为新的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三方博弈下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并用咸阳市两个公共停车场的实测数据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算例中的两个公共停车场收费费率分别为4.5元/h和3.9元/h时,停车需求为303个,私家车出行者的总出行成本之和为12 999.41元,总运营利润之和为6 902.17元,公共停车场的停放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0.35,周边道路的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1.51,为三方博弈下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案。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可为公共停车场综合考虑三方主体需求制定停车收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下城市停车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价是否合理,过低或过高的定价都会影响项目的效益。本文分析城市停车PPP项目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采用调查问卷调研不同用户群体的停车支付意愿,发现随着月收入的增加,用户所能接受的最大停车费用逐渐增大。基于风险收益对等原理构建项目公司期望定价模型,根据项目成本及收益确定政府补贴额度,在PPP项目公司、政府方和停车用户三方不同的期望定价下,构建了目标规划模型,并以安庆市停车PPP项目为例,求解模型得出用户实际支付额度和政府补贴额度。对比其他学者提出的基于收益法和停车需求量的定价模型,本文模型可降低PPP模式下期望定价13.6%,降低用户付费20.4%,有利于兼顾三方主体的利益。研究结果可以为PPP模式下城市停车项目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之间是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其定价策略既要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又要受到政府限价的影响。采用MNL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收益函数模型和非合作博弈模型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公共交通方式间的均衡定价策略,提出了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分析社会偏好理论视野下的服务链定价策略博弈问题,本文构建了服务提供商和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平台组成的旅游出行服务链联盟。基于社会偏好理论建立不平等厌恶决策模式、利他决策模式和社会福利综合决策模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与分散决策和合作决策两种服务链基本决策模式下的博弈结果进行比较。探究MaaS环境下考虑决策者社会偏好特征的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定价策略及服务链收益,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决策权的分散导致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服务链整体最优收益降低。不平等厌恶决策模式下,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不受影响,服务链整体利润不变;利他决策模式下,服务链整体最优收益不断上升;社会福利综合决策模式下,各最优决策变量受服务提供商利他偏好的影响更大。关注服务链决策者的不平等厌恶偏好并实施利他行为,可以提高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需求和总体收益,有利于旅游出行服务链的协调运营状态,实现交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平行航班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高航空公司收益,对机票销售系统中的航班和旅客分别建模。将航班的动态定价问题建模成马尔可夫博弈过程,对混合类型旅客建立Logit选择模型。利用多Agent的强化学习算法对实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WoLF-PHC算法收敛所需迭代的次数大于Nash-Q算法,但在计算速度上WoLF-PHC算法优势明显,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此外,航空机票的定价策略与其他易逝品有所不同,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旅客环境参数的变化,也会影响定价策略。基于WoLF-PHC算法得到的定价策略对于收益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流园区的2大投资主体——政府和企业,利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构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在企业与政府博弈模型中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求得纳什均衡。在企业与企业的博弈模型中利用合伙人博弈模型,计算出两者的反应函数,寻找纳什均衡。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物流园区是共赢的选择;若2家企业合作投资建设物流园区,投资比例为1∶1时能使双方收益最大,且两家企业合作投资的协同程度越高,他们各自的收益函数值就越大。研究结果能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ʱ��仯�Ļ�Ʊ�ۿ۶����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票定价一直是航空公司关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间推出适当折扣的机票可以让航空公司增加收益. 本文首先考虑到旅客提前订票存在风险,并认为风险概率满足指数分布;然后通过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动态博弈,给出航空公司的关于时间的定价模型;接着在得出的定价模型基础上,确定不同折扣机票的退票手续费和航空公司销售各种折扣机票的时间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① 航空公司能承受的最低票价越低,订票周期越长;② 订票越是提早票价越低. 最后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定价机制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在现实中也能很好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销售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费缓解交通拥堵的政治可行性取决于谁获得通行费收入。指出如果收益被分配给城市,特别是高速公路经过的城市,拥挤收费取得政治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与已有的很多建议不同,指出城市是比个体驾驶人和区域政府更有力的收益申索人。基于行为经济学和政治科学理论并结合几个大都市区的数据,对提议进行解析和阐述。在洛杉矶,潜在的拥挤收费收入估计每年接近50亿美元,将这些收入分配至高速公路经过的城市对拥挤收费的实施是有政治影响力和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收益管理的思想将铁路货运市场分为合同市场和自由市场,针对铁路运输网 络中每个OD,合同市场的运力需求服从正态分布,自由市场的运力需求表现为价格的反应函 数并辅以随机变量来反映需求的波动性.同时考虑列车的停站约束条件,以列车的停站方案、2 个市场运力分配方案和自由市场的运价为决策变量,构建多列车运力分配和定价联合决策的 混合整数概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 有效性.最后以双市场统一定价策略为对比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提高收 益,且自由市场需求波动越大,收益优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的补贴政策有效性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低值货主在运输价格和运营平台服务质量偏好上的差异,考虑补贴货主运价和补贴平台公司运营成本两种补贴方式,构建由政府、运营平台和货主组成的三级博弈模型,分别求解统一定价补贴机制和差异化定价补贴机制下各主体的最优决策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情形下货主订购量、消费者剩余,以及政府补贴额度的差异探究各补贴方式和定价补贴机制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实际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差异化定价补贴机制下,补贴运价能够比补贴运营成本给低货值货主带来更多消费者剩余;当货主的价格敏感系数低于特定临界值时,补贴既无法给政府带来补贴绩效也不能使该部分货主产生订购量,故可考虑取消该部分货主的补贴。此外还发现,当运营平台的单位运输成本满足一定条件时,采用差异化的定价补贴机制可在不降低货主订购量和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上实现“补贴退坡”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考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不同价值偏好,以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 资商为视角,构建三方博弈决策分析模型,揭示充电、换电模式下电价与投资均衡的机理。通过 引入投资商的投资建设水平,构建由充电汽车制造商、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三方组成 的3级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投资策略。对影响电动汽 车市场需求、充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最优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换电汽车 制造商与投资商合作与否对换电站的投资建设水平及充电与换电模式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 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的合作能降低竞争对手(充电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不合作时的 投资建设水平会受到换电模式的利润分成比例影响,出现投资过低或投资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股票期权计划行权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股票期权计划行权价在确定时,存在着激励效用不足、忽视高级管理人员的真实努力程度及缺乏约束等诸多问题.运用博弈论,拟定了股票期权定价博弈的基本思路.在股票期权定价博弈分析时,探讨了通过一次博弈与重复博弈合理确定股票期权计划中的行权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与现有大多数结果为连续值的高铁动车组定价理论不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价格的高铁动车组差异化定价优化模型。首先设置离散的折扣率档位,再将旅客群体按照价格敏感性分类,考虑出发到达时间不在同一时间段给旅客带来额外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各群体旅客乘车广义费用函数,基于广义费用函数估计总体旅客弹性需求函数,构建基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列车多区段下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列车的整体收益,同时可以将定价理论中输出最优价格为连续值的情况看做是基于离散价格定价优化问题的一个特殊情况,基于离散价格的假设应该更接近于定价优化问题的实际,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物流信息平台的竞争优势,考虑平台主体之间演化关系,探讨了物流信息平台增值服务投资策略问题. 首先,分析不同增值服务投资策略下的用户行为与特征,建立用户效用函数和平台利润函数;其次,构建基于Hotelling模型的竞争性物流信息平台增值服务投资定价模型,探讨了双边单归属与单边多归属两种情形下平台增值服务的最优投资策略;最后,基于平台增值服务最优投资策略构建平台主体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分析物流信息平台双方投资演化行为,获得平台增值服务投资的演化均衡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双边用户单归属下,当增值服务单位投资成本在一定阈值内时,两个平台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当增值服务投资单位成本不在该阈值内时,单个平台采取投资策略或两个平台采取投资策略;单边用户多归属下,两个平台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a price-based power control problem in the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CRNs).The primary user(PU) can admit secondary users(SUs) to access if their interference powers are all under the interference power constraint. In order to access the spectrum, the SUs need to pay for their interference power.The PU first decides the price for each SU to maximize its revenue. Then, each SU controls its transmit power to maximize its revenue based on a non-cooperative gam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U and the SUs is modeled as a Stackelberg game. Using the backward induction, a revenue function of the PU is expressed as a non-convex function of the transmit power of the SUs. To find the optimal price for the PU, we rewrite the revenue maximization problem of the PU as a monotone optimization by variable substitution. Based on the monotone optimization, a novel price-based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convergen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ared to the non-uniform pricing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