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志奎  李长海 《船舶》1998,(5):55-56
全圆回转舵桨广泛应用于拖船,渡船,机动性好是其突了的优点。舵桨控制是一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我院研制的计算机舵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蔡惠礼 《江苏船舶》1995,12(4):8-13
本文从适应长江斜坡码头的汽车渡船使用要求及航行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全回转车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它们的船型特征和操纵特性,从而提出了两翼梭形船体与对角布置的二个全回转舵桨相配合的新船型,并采用了三支点上层建筑结构型式。这种新型的车渡取得了良好的使用经济性,并在改善航向稳定性方面出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3.
施浩  许劲松  张华 《船舶工程》2013,35(3):59-62
全回转舵桨船操纵机动性强,但航向稳定性差,在长程航行中尤其需要采用航向自动控制技术。针对双舵桨驱动的"润江1"科考船,将卡尔曼滤波器与模型预测控制器级联建立了适用于舵桨驱动船的航向控制系统,具备滤除高频波浪干扰并有效处置舵桨限制条件的功能。仿真测试和船模控制试验充分验证了上述系统的有效性,适用于舵桨驱动船的航向控制。  相似文献   

4.
陈建平  顾振华 《船舶工程》1997,(2):31-32,40
针对全回转舵桨汽车渡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机气控调速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调速方法及调压阀设计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州船用机械厂是一家有20多年专业制造调距桨、侧向推进器(定距、调距)及全回转舵桨(Z型推进)的专业工厂。在船用特种推进器的设计、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尤其是引进瑞典KMW公司及德国Schottel公司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后,产品更臻完美。生产的船用特种推进器分获国际、国内众多船级社认可。产品已大量装船使用。全回转舵桨(Rudder Propeller) 通过舵桨的转舵机构,使螺旋桨能绕其中间垂直立柱在360°范围内任何回转,因此它集推进与操舵功能于一体,既能操纵船舶航向,又能获得该航向上的最大推力。常用作拖船、推船、渡船、驳船、工程船等的主、辅推进和动力定位。  相似文献   

6.
李烨淳 《江苏船舶》2020,37(3):25-27
针对长江车客渡船在渡运过程中消防泵不能立即将火情控制的问题,以49 m全回转车客渡船为研究对象,对其消防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分析电站负荷的基础上,采用增加水泵数量的方法;其次,对驾控台控制、水泵控制管路、水泵进口蝶阀控制、消防总管蝶阀控制等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消防喷淋系统能力。实船应用表明:此系统使用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莫里 《广东造船》2012,(5):97-99
2007年6月"印度之星"轮进我厂修理,该轮装备有动力定位系统(即DP系统),船东反映左全回转舵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有异响,机油系统进水,机油乳化;右全回转舵桨系统变频电球输出轴承烧损。要求我厂对左右舵桨系统进行拆检,彻底排除异常。本文详细讲述了全回转舵桨系统修复工艺过程,希望对日后同类型船舶的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镇宇  陈松涛 《江苏船舶》2010,27(5):5-8,28
60 m新型全回转车客渡船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通过船型、型线、结构、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使新型船总体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今后同类型船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晓园  李新  郑锐聪  徐刘峰 《船舶》2013,24(4):39-43
国内设备制造厂在舵桨的设计过程中,多数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但是在装船运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螺旋桨过重、振动过大、航速低于设计要求等情况。文中针对传统舵桨所产生的这类问题,提出了进行适伴流全回转舵桨的设计概念。针对公司的内河运输船项目进行了新型全回转舵桨的设计。通过试航试验,新型全回转舵桨在综合性能上比传统舵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并对我国船用推进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霞 《江苏船舶》1998,15(6):24-25
通过对49米常规汽车渡船舵桨保护装置的分析,提出了取消舵桨保护装置以减小渡船阻力,提高航速的设想,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王世杰 《江苏船舶》2005,22(3):8-10
简要介绍新型20m全回转排档船的设计理念、局部线型特点、排档船舶的结构特征、全回转舵桨的应用、操纵性能及舾装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徐建豪 《世界海运》2009,32(4):60-61
舵是由桨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船是用装在船尾的桨来控制航向的,后来将桨固定在船尾中线处,成为可转动的专用舵,用以改变和保持船舶航向。舵系统主要由舵叶、舵杆、舵机等部分组成,航行时,通过舵机转动舵叶,使水流在舵叶上产生横向作用力,为船舶提供回转力矩,从而使船舶保持航向或回转。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全回转舵桨液压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舵桨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舵桨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及故障树模型,并结合拖轮的实际运行情况,对舵桨液压系统的可靠度进行评估,最后对提高舵桨液压系统可靠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运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大型船舶安全靠离码头需要港作拖轮的协助。港作拖轮本来船型较小就具有操纵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随着全回转舵桨装置的应用,港作拖轮能够实现原地掉头,十分灵活,能够有效地保障大型船舶安全且快速靠离泊。全回转舵桨装置的安全可靠工作不仅关系到拖轮自身安全,还关系到被协助大型轮船的安全。本文对全回转舵桨装置进行研究分析,以日本NIIGATA(新泻)ZP-31为例,讲述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结合工作实践遇到的故障案例加以分析,谈谈全回转舵桨管理要点,以促进全回转舵桨装置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配套新型航海保障工作船的主推进及定位系统方案,基于小型航海保障工作船的功能需求分析,通过对固定螺距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全回转舵桨、全回转可调螺距舵桨、电力推进、锚泊定位、动力定位等系统的分析阐述,结合该新型航海保障工作船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分析,提出可以运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在保留标准化船型的基础上,派生出多用途、系列化船型,让单一船型形成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某新造全回转港作拖船采用德国舵桨系统,舵桨型号为SRP1515FP型,功率为5 200马力(1马力=735 W),利用气胀式离合器控制舵桨的合、脱排,实现对舵桨控制和动力传输。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气胀式离合器时常出现合排时不能啮合,脱排时不能脱开的现象。1气胀式离合器控制系统原理气胀式离合器气动控制原理见图1。该控制系统由主气路和控制气路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立柱对对转式全回转舵桨敞水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法与k-ω湍流模型,对不同立柱型式的对转式全回转舵桨进行模型尺度和实尺度下的水动力性能预报,研究流场特性并监测后桨伴流,分析优化前后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结果]结果表明,立柱前缘削薄并整体前移的优化方案,使得整个舵桨的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01%;立柱采用扭曲设计且切面引入拱度的优化方案,使得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15%。另外,模型尺度的立柱尾部流动分离比实尺度的严重。[结论]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立柱可以改善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提高后桨吸收前桨的尾涡能量,增加后桨流入量,对于提高对转式全回转舵桨的推进性能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09,(6):F0004-F0004
上海世博会首批4艘新型客渡船近期抵达世博园区交船并进行试航。据介绍,上海市西渡船厂共承接了22艘世博新型客渡船的建造任务,其中16艘为全空调船。  相似文献   

19.
郭顺华 《中国水运》2006,6(6):56-57
从分析单片机的特点开始,介绍目前应用的一种抗干扰能力强、控制更加可靠的全回转舵桨随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周勇  朱荣泉 《江苏船舶》2005,22(3):26-27
0引言 跨江渡船作为架设在长江上的“浮桥”,沟通了南北交通。为了适应现代交通运输高效、快捷、安全的需求,一种集全回转推进装置和对转桨于一身的新型推进装置——全回转Z型对转桨推进装置将被应用到为汽渡建造的28车汽车渡船上,它既具有全回转推进装置所特有的良好机动性,又具有对转桨装置所特有的推进效率高、空泡性能好及减振降噪的特点,满足了汽渡对机动性及快速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