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佛氏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心脏病,在国内仅报导6例,1965年Kwittken氏收集125年的病例还不到200例。我院自1976年8月至1980年12月共手术治疗佛氏窦瘤6例,其中5例破裂,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从13岁到55岁,4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一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突向右心室腔,该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脱垂,1例为右窦破入右房。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的应用,诊断病例数有所增加。我院自1980年2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1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4.5~56岁,平均15.5岁。主要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4例,胸闷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全组病人于心前区均可闻及2~3/级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前,误诊3例,分别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均经超声证实为冠状动脉心腔瘘。全组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瘘源…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13例报告王永亮,蔡澄,周斌,李淳成,曹克宏(西安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710004)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窦瘤13例,全部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5~47岁,平均2...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60岁)共24例,均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外科手术。根据病情采用相应术式,其中Bentall术3例;David术1例;部分弓置换+Bentall术3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Bentall术1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升主动脉置换5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3例。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2.9±3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0±28.72)min,脑灌注时间(36.2.±11.3)min,手术时间(544.8±91.2)min,术后近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肾功能不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肾功能不全行CRRT治疗4例,3例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同时合并肺部感染需行气管切开,术后下肢功能障碍1例,低氧血症3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2~38个月,其中因心包积液再次入院治疗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是治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外科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纯自体心包片作心房间隔缺损修补和右室流出道加宽24例,术后早、晚期各死亡1例,均与心包片应用无关。随访4~26个月,22例疗效满意。主要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认为单纯心包片材料具有可靠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7年9月至1996年10月,应用液氮冷冻保存的同种主动脉瓣及带瓣主动脉对11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治,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8~44岁,平均25.8岁。术前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肺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法鲁氏四联症1例;右室双出口并肺动脉瓣及主干狭窄1例。全组病例均根据病史、查体、彩色超声多普勒及心血管造影确诊。2同种辩采集、处理及保存方法同种瓣均采集于年龄在45岁以…  相似文献   

7.
<正> 左室后壁破裂是二尖瓣手术中一种少见的致命并发症,各地均有报告。发生率约0.5%~2%,死亡率曾高达65%。本组报告2例,其中1例修复成功。病例摘要:例1:女,4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房颤,心功Ⅲ级,于1982年5月25日行二尖瓣替换术,植入25号生物瓣。置瓣时,小瓣处一褥式缝线撕脱,复跳后发现在室后壁瓣环处少量出血,裂口随心跳扩大,经各种修补无效,死亡。例2女,1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1989年1月7日在苏丹喀士穆人民医院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使用扩张器经左房扩张二尖瓣,扩张不满意,又经心尖减压口扩张二尖瓣,扩张后瓣口直径3.2cm,关闭良好。心脏自动复跳后,心包腔内充满大量血液,左室后壁有一约2.5cm×1.5cm“T”形裂口,立即阻断升主动脉,用2条4.5cm×1.0cm补片修补裂口成功,心脏自动复跳,术后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院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从而评估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复查Holter观察射频消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动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及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即刻成功率为89.29%,远期成功率为82.14%;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动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无明显改善(P>0.05);射频消融术后Holter示室性早搏负荷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合并主动脉佛氏窦瘤破裂,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形成。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35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急诊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治愈。29例单纯内科治疗,其一2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作者认为,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出现早,单纯内科治疗不能阻止其进行性恶化,预后极差。急诊主动脉瓣置换术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 1~ 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4例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手术 ,同时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架桥 4例。结果 术中没有一例变更手术程序 ,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 ,亦无一例需输血治疗。随访 2~ 6 0个月 ,8例病人均存活 ,且未再有心绞痛发作。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某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报告Bental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余3例生存,且症状及心功能显著改善。并结合复习文献对病因、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手术技术、并发症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对14例生物猪瓣替换二尖瓣,对其抗原性进行了研究。用已知抗原测患者术后血清中抗体,均显示不同程度阳性。提示生物猪瓣替换于人体内,术后确存在不同程度抗原性,其免疫反应难以避免,这可能是生物瓣钙化、撕裂、坏损或衰败率高的因素之一。如何减轻免疫反应的发生、改善瓣的处理和制备方法,是提高生物瓣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4例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左或右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右室瘘,行双结扎贯穿缝合;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左室;2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右室;后3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切开瘤样扩张之冠状动脉(其中1例并切开右室)关闭瘘口。4例随诊平均7.8年均获满意疗效。文中重点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06例正常胎儿(妊娠16~40周)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发现如下特征:①右房、右室略大于左房,左室;②主动脉内径与肺动脉相似;③房、室和大血管的內径均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④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峰值流速三尖瓣快于二尖瓣,但肺动脉瓣慢于主动脉瓣;⑤正常卵圆孔的大小为3~5nm。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心脏畸形,作者建议凡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应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本文还对方法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血管舒缩功能与雄性大鼠睾酮水平降低的关系 ,我们测定去势雄性大鼠体内睾酮水平及胸主动脉环的收缩舒张功能。结果表明 :去甲肾上腺素为1 0 - 8~ 1 0 - 5mol/ L、乙酰胆碱为 1 0 - 9~ 1 0 - 4 mol/ L时 ,去睾丸组血管收缩张力、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未去睾丸组 ( P <0 .0 5 )。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明显低于未去睾丸组( P <0 .0 1 )。未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与血管最大收缩张力、舒张程度呈正相关 ( r=0 .71 4,r=0 .745 ,P <0 .0 5 ) ;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与血管最大收缩张力呈正相关 ( r=0 .931 ,P <0 .0 5 ) ,与血管最大舒张程度无相关性 ( r=0 .36 2 ,P >0 .0 5 )。本实验结果提示 :性腺是参与血管功能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雄性性腺功能低下可导致血管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 ,从而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assess colonic motility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colonic transit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34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in 20 healthy subjects. 20 radiopaque markers are ingested at 8 am before the day test, and plain abdominal films were obtained at 24 h, 48 h and 72 h. The normal value of colonic transit test was 16(80%), or more markers passed after 72 h. By means of transit time study, 34 constipat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2 groups: 12 normal transit patients and 22 slow transit patien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olonic transit time between normal transit patients and controls (P>0.05).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had more markers left in right colon, left colon and rectosigmoid colon at 48 h (P<0.01, respectively) and 72 h (P<0.01,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ransit index, 22 slow transi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types: 10 cases colonic stasis, 8 cases outlet obstruction and 4 cases colorectal stasi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hronic constipated patients have abnormalbilities of colonic transit.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冠状动脉铸型和注射的方法,对60例人心脏心室的分段进行了研究。根据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供应范围以及自然缺血管缝即段间平面,能够把心脏分为左、右室半心,每室半心再各分为三段。右室半心包括右室前段、右缘段和后室间段;左室半心由前室间段、左缘段和左室后段组成。六个段间平面是前、后冠间平面,右前和右后、左前和左后段间平面。  相似文献   

18.
利用4例人心房室隔水平连续组织切片,观察了房室隔内的疏松组织间隙和与其有关的组织结构:包括心房肌至房室结的过渡性心肌纤维,冠状窦末段的形态结构以及冠状窦口后方的右房后窝等。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23例狗心窦房结的连续切片。窦房结位于腔耳连结处(腔耳角)下方,界沟静脉窦侧的心外膜下,其长轴与界沟一致。窦房结为上部宽下部变细的长梭形,中心区位于上1/3与中1/3交界处,大小为11.06×2.95×1.16mm。窦房结动脉穿结实质者仅6例,其余者可在结的静脉窦侧、心房侧或深部的心肌内。构成窦房结的主要细胞有P细胞和T细胞。P细胞圆形、较小、核大、淡染,成团主要存在于结的中央。T细胞形态界于P细胞和心房肌细胞之间,主要位于结的周边。结内有大量胶元纤维。神经纤维和节细胞在结下部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