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某新型高网受电弓为对象,根据受电弓平面机构简化模型,对受电弓结构进行了运动分析.探讨了受电弓在升弓过程中的弓头水平位移、弓头转角等参数的特性,建立受电弓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受电弓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基于ORE疲劳评价方法,并根据Goodman疲劳曲线对受电弓焊缝疲劳强度进行了评价,为将来受电弓的局部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臂受电弓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臂受电弓结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受电弓工作高度范围、落弓高度和保证静态接触压力恒定为约束条件,以受电弓工作高度范围内弓头轨迹、所需升弓转矩与升弓力臂匹配、弓头平动等为目标,运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和MATLAB软件对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优设计参数。在建立受电弓三维模型基础上,运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MATLAB软件优化结果和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自主化高速受电弓的技术参数,结构及设计特点,对受电弓的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进行计算与分析。该受电弓采用单上臂、单滑板弓头结构,采用垂直式气囊升弓驱动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CRH5型动车组中央控制单元冗余切换过程中受电弓不能保持升弓状态的问题,对CRH5型动车组中央控制单元冗余切换和受电弓控制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中央控制单元冗余切换过程中受电弓不能保持升弓状态原因,提出了中央控制单元冗余切换不降弓的优化策略。大量现车试验证明,该优化策略能够实现中央控制单元冗余切换不降弓的功能,保证动车组运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受电弓是一种铰接式的机械构件,它通过绝缘子安装于电力机车车顶。受电弓的集电头升起后与接触网导线接触,从接触网上集取电流,并将其通过车顶母线传送到车内供机车使用。受电弓由底架部分、铰链机构、集电头部分、升弓装置和气路组装等组成。受电弓由空气回路进行控制,升弓时电磁阀得电,气路打开,压缩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单向调速阀(升弓)、精密调压阀、单向调速阀(降弓)、稳压阀进入气囊,同时压缩空气通过管路经气控快排阀向具  相似文献   

6.
受电弓在升降过程中未接触到接触网线之前,受电弓碳滑板需要止挡在近似水平的位置。针对TSG18受电弓运行过程中止挡杆止挡失效问题,对在升降弓过程中限制弓头翻转的止挡杆限位机构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验证其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高速受电弓机构几何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高速受电弓框架结构的几何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列车平稳受流对受电弓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弓头平衡杆的平动为目标,以受电弓机构正常工作所要满足的条件为约束,运用单目标优化技术,以Schunk型受电弓为例对受电弓机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使受电弓性能达到最优的几何参数,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优化方法在受电弓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力机车受电弓的三维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受电弓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对受电弓的弓头轨迹、升弓力矩、自振频率和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模型适用于任何工作高度,能够作为子结构由Simpack方便地调用,为利用Simpack进行弓网动力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受电弓的安全状态直接影响到地铁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针对受电弓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受电弓安全状态检测方法。通过在列车顶部安装受电弓安全状态检测系统,采用相机成像、紫外探测、光纤MEMS技术、红外热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受电弓羊角断裂、升弓位置异常、弓头滑板倾斜、燃弧、弓网压力、硬点等状态进行识别,并对获取的图像和数据信息进行检测分析,最终实现全天候在线对受电弓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及异常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H380BL型动车组受电弓的历史故障数据,利用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针对4种主要故障零件,研究其故障分布规律,进而评估受电弓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受电弓零部件中发生故障的主要是ADD及供风管、供风管路、10-X01继电器和升弓气囊4个部分。研究表明,ADD及供风管与10-X01继电器的故障分布规律为两参数威布尔分布,供风管路与升弓气囊的故障分布规律为指数分布。利用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找出受电弓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为动车组故障检修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