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为了减小油箱在受压状态下的变形量分布,针对同一油箱设计了3种油箱底面结构,并通过仿真得到了油箱的变形位移分布云图,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3种不同结构的变形趋势以及可能原因,最后分析了3种因素对油箱壁面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钢带的方案为最优设计;油箱设计应尽量减少大平面结构;油液蒸气压对油箱壁面位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3.
在分析稳定土拌和机全轮转向试验平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四轮转向各个工况进行试验,绘制出系统的伯德图,确定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的幅值裕度为13.4 dB,相位裕度为48.9°,显示该稳定土拌和机转向试验系统具有一定的储备;试验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随着ETC技术的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混合式收费站的车道设置已经成为收费站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阐述了系统仿真、交通仿真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仿真理论在交通研究中的应用,并同传统方法相比较,分析了仿真理论应用于ETC车道设置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现浇预应力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桥梁施工进行仿真和监测分析,得到下述结论:桥梁的受力规律正常,变形和受力极限值均在规范允许值之内,桥梁施工稳定性良好;主梁实测预拱度和成桥理论预拱度差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说明主梁施工后的线性得到较好的控制,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主梁在浇筑施工和合龙期间,顶板和底板压应力变化规律与模型仿真得到的理论值变化规律相同,且二者差异不大,说明桥梁施工过程得到较好的控制,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核心是混合动力系统,而电动机又是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文中介绍了电动机仿真模型,并在ADVISOR仿真分析平台上对原有电动机仿真模型进行了修改,考虑温度敏感性和非热量损失对电动机模型的影响,使得仿真计算和分析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容易引起下肢偏瘫,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老年人重新站立和行走,为了解决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与穿戴者的运动协同、刚度调控等问题,采用Motion Analysis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记录人体以不同速度在平地行走的运动过程,获得人体下肢的刚度特性.参考人体下肢的刚度特性,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根据外界环境和运动方式自适应调节刚度.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建立穿戴者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三维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穿戴者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运动速度0.8 m/s在平地行走的过程中,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左侧大腿均值刚度增大6.84 kN/m,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右侧大腿均值刚度增大7.03 kN/m,为穿戴者提供稳定支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左侧小腿均值刚度减小1.55 kN/m,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右侧小腿均值刚度减小1.26 kN/m,产生柔顺化的运动效果,缓冲和吸收地面的冲击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刚度调控范围满足穿戴者下肢的刚度变化范围,能够提高穿戴者的运动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仿真的干线协调控制分析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协调控制方案评价时流量因素的重要性,提出了以仿真手段为基础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案的交通效益分析指标,该指标可用于分析协调控制方案对流量变化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指标具有可行性.通过分析绿信比变化、协调交叉口数量的变化对协调控制交通效益的影响,获取了协调控制方案的某些一般性特征,如干线方向的最小绿信比对整体交通效益起决定性影响;协调交叉口数应少于7个.  相似文献   

9.
以300 t矿用自卸车全液压转向系统中采用的流量放大器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其压力特性和流量放大特性及进一步研发同类产品,在矿用自卸车流量放大器的原理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自卸车流量放大器的动力学模型.设置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对流量放大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流量放大器响应特性好,在阶跃转向流量35 L/min时,响应时间约为0.16 s;流量放大器的放大特性好,在较长时间内成线性变化,放大倍数基本稳定在8倍;流量放大器的入口压力随负载变化而变化,但其放大流量随入口压力的变化很小,可见流量放大器的压力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桥梁结构剪力滞效应的理论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 .针对此不足 ,引入了用全桥结构仿真分析技术对剪力滞效应进行分析的方法 ,并讨论了它的优点 .作为例子 ,对不同工况下金马大桥主梁中的剪力滞效应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理论方法和仿真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讨论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从而为桥梁结构剪力滞效应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结构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 .  相似文献   

12.
箍筋对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考虑箍筋间距、直径变化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胀裂分析模型,研究箍筋对纵筋锈蚀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箍筋间距在100 mm以上时,对引起纵向裂缝的最大锈胀力影响很小,.但对裂缝产生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即箍筋位置处首先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最小,而相邻箍筋中间位置处可能性最大;箍筋间距在50 mm以内时,能有效抑制或延缓试件表面纵向锈胀裂缝的产生,箍筋直径变化对保护层纵向锈胀开裂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典型液压节流阀口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液压系统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液压控制阀节流阀口,建立了5种典型液压节流阀口过流面积的数学模型;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就输入信号、负载和阀口尺寸对5种节流阀口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形尺寸相同时,L形节流阀口适用于重载、系统压力快速建立的情况,三角槽形节流阀口适用于压力稳定、灵敏度要求高的情况;适当增大阀口的外形尺寸可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计算网格对明线列车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计算网格对列车气动特性的不确定性. 首先根据3种不同尺寸的计算网格及其计算结果,提出了计算网格对列车气动力和表面压力不确定性的计算方法;其次以ICE2列车为研究对象,划分了3种不同尺寸的计算网格,数值仿真得到了列车气动力和典型截面的压力;最后研究了该列车头车气动力和典型截面压力的不确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得到的气动侧力系数与试验数据的误差仅为0.31%;车身迎风侧表面压力的不确定性接近于0;车身表面压力不确定性较大的位置主要位于车体底部,其最大不确定度达到1.42;头车侧力系数的不确定度为0.002 6,而头车升力系数的不确定度为0.509 3.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将图形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建模过程,并着重了电路的图形模型和网络模型。系统软件由电路图形编辑,网络按线分析,操作显示,故障模拟等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际交通系统时变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通流量随机因素影响大、非线性强、规律性不明显的特征;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将含有综合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分量特征不同的时间序列,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对各个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分析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比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可用于交通流的实时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拉索滑轮组电驱方式,提出一种新型的外骨骼臂架肘部助力系统设计方案.臂架结构为单自由度双排并联四杆机构,根据实际工况,采用解析法,计算分析机构主要尺寸、应力,设计电控系统参数和绕绳方式.并结合SolidWorks集成仿真系统对相关机构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双侧拉索存在非线性动态变化,需引入相关比率系数,以修正驱动计算;其静应力和安全裕度皆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型柴油机气缸盖的装配工艺,设计了用于柴油机气缸盖自动化装配线的装配平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装配平台的实体模型,并规划了气缸盖在装配平台上的装配过程;为校核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优化设备中不满足材料强度和刚度要求的零部件结构;构建了装配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对翻转机构的转动和直线运动过程进行多组数据对比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得到翻转机构直线运动过程中导轨摩擦系数与驱动力和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转机构转动过程中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驱动扭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Magic Formula轮胎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参考模型和二自由度非线性汽车模型;针对汽车ESP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的特点,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以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的稳定性控制器;在湿滑路面上进行了转向行驶以及移线行驶工况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滑膜变结构车辆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gic Formula轮胎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参考模型和二自由度非线性汽车模型;针对汽车ESP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的特点,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以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的稳定性控制器;在湿滑路面上进行了转向行驶以及移线行驶工况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