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针对沪通铁路跨江桥隧方案比较的难题,对铁路跨越长江的桥梁、隧道方案进行研究,并从通道资源合理利用、技术方案的可靠性、运输组织及抗灾能力、工程投资、工程实施的外部条件、风险控制、环境影响与节约能源、水文河势和航运影响等8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了暂按桥梁方案贯通的推荐意见,并建议在可研阶段从4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桥隧方案比较,得到国家审批部门的认可,为以后过江桥隧方案比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佛莞城际铁路是珠三角城际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用何种方式过珠江狮子洋是本工程项目的一个重难点。为确定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越江工程的敷设方式,本文结合佛莞城际铁路沿线地形、城市规划、狮子洋两岸港口布局、通航要求等工程建设环境因素,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出发,根据桥梁、隧道不同的工程特性,对沿西部快速干道隧道过江方案、沿西部快速干道桥梁过江方案、下穿规划港区隧道过江方案、上跨规划港区桥梁过江方案和绕避规划港区桥梁过江方案五个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论:(1)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从工程实施对外部条件的影响、工程经济合理性、运营风险及养护维修等方面进行分析,沿西部快速干道隧道过江方案相对较优,推荐为贯通方案;(2)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或公路跨越大江大河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沿江高速铁路上海至南通段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沿江通道的组成部分。本段线路需穿越长江,穿江段为长江口黄金水道,船舶密集,水文情况及河势演变复杂。因此,线路走向和过江通道的选择是本段的重、难点。为了使线路方案在吸引客流、工程实施、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做到综合最优,首先根据长江口港区、锚地、河势、水文、通航、地质、工程适应性等影响因素,分段论证了桥隧方式的选择,推荐采用对航运影响小、运营风险小的隧道过江方案。在确定过江方式之后,结合主要经济据点、枢纽引入条件和工程投资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比选,从而确定了上海至南通段线路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过对湘桂铁路周家村大溶江双线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原因的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对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施工机械振动是诱发本区脆弱地质环境下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施工完毕后,岩溶地面塌陷对本区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不大;高速铁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深港客运专线跨珠江工程是广深港客运专线的控制工程,其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越珠江工程建设环境,然后根据地方规划、航道通航等级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技术标准、线形、投资、施工工期和运营等因素,对越江位置和越江形式(桥梁和隧道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跨海工程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台湾海峡跨海工程的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海峡两岸交通运输需求和经济据点的分布对通道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再进一步结合对海峡工程建设条件的分析,对通道位置和工程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工程建设的初步设想和对将来工作的建议。研究结论:台湾海峡跨海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最终应形成南、北两大通道,优先实施北通道;就工程建设条件而言,水深、风大、浪高、地震及活动断裂、通航要求高是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但目前尚未发现对跨海工程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不利因素,工程建设的难点通过技术攻关是可能克服的;从工程方案来讲,跨海工程采用桥梁、隧道或桥隧组合方案都具有可能性,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和技术攻关后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7.
长沙劳动路湘江隧道是正在勘察设计的城市交通过江的主要方案。对湘江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明挖段和暗挖段,结合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见的涌水、坍塌、江水倒灌等灾害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地质角度对穿越湘江通道方案进行了评价,给出了湘江隧道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应慎重采用隧道方案,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长江过江通道资源分布、扬州镇江两市总体规划、越江桥隧的结构形式及区域铁路网规划等方面,论证连镇铁路引入扬镇地区及越江方案,经综合比选,确定扬镇东侧通道的五峰山桥位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贵南高铁朝阳隧道穿过区域性的水利背斜构造,可溶岩分布于背斜两翼,洞身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隧道施工过程中,可溶岩段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现象,并伴随出现泉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隧道掘进的风险评估、岩溶水及泥砂的引排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都需要在分析涌水涌泥、泉水漏失及地面塌陷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研究结论:(1)隧道内的涌水涌泥均发生于岩溶水主通道附近,涌水涌泥规模与降雨量密切相关;(2)隧道施工排水完全截断了隧道进口端立新水库和出口端鱼胆水库的补给水源,造成水库干涸;(3)隧道施工排水部分截断了进口端鱼村大泉补给水源,造成泉水减流;(4)岩溶地面塌陷发生于隧道涌水水源补给区(洞丢村)岩溶谷地内,洞身开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面塌陷集中产生;(5)本研究成果对岩溶发育区隧道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红岩段,大面积出露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既有南岭隧道发生了严重的涌水、突泥及不可逆转的环境病害.依据本段线路地质选线的原则以路基通过为主,辅以低桥跨暗河通道、短隧道穿"孤峰",进行了3个方案的地质选线比选工作,确定了短隧方案为本段线路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分析借鉴现有系统的经验教训,通过模块化设计,基于Arc Engine组件设计,开发了具备良好移植性、扩展性和稳定性的GPS定位跟踪系统,并实现了定位数据存储、高时态地图绘制、网络数据通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南开大学科技大厦沉降观测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利 《铁道勘察》2007,33(2):14-16
介绍南开大学科技大厦主楼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和观测流程,对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沉降量、沉降速率及其趋势分析,“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等沉降曲线与累计沉降量分析,并对沉降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坍塌病害产生的地质原因及其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整治设计原则,介绍综合整治措施及其效果,并由此提出值得思考及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建铁路滹沱河特大桥跨京广线(80+128+80)m连续箱梁转体施工中预先完成的2个转体T构,分别用25 min和28 min,在一个天窗时间内圆满实现对接。本文对桥梁平转体系的构成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铁防淹门系统的方案比选和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防淹门系统是一种防灾设备。通过对地铁防淹门系统的现状分析和方案比选,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工程设计,推荐采用液压防淹门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该方案的系统构成、性能特点和设计接口。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胶济客运专线青州北站站房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置与功能,其内容包括站房给水系统用水定额、用水量及秒流量计算,室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站台消火栓及气体灭火系统。并对在站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7.
溶土洞对地铁施工、运营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土洞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洞体塌陷所引起的地层坍塌、基坑突涌水等方面,对地铁的施工和运营安全都存在较大影响。溶土洞治理已引起建设者的极大重视,是我国地铁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广州市北部地区是岩溶地质的代表,溶土洞发育强烈,且埋深较浅,以广州某地铁工程技术方案为例,通过对溶土洞定性、定量分析,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介绍在明挖工法下,溶土洞治理的目的、关键点,并重点讨论土墩柱、岩面注浆、帷幕注浆等工程措施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溶土洞经过治理后,基坑开挖基本安全,未发生地层坍塌或突涌水事故,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列车过岔速度逐步提高,大号码道岔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已达到160 km/h以上,而道岔平面线型是影响列车过岔速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道岔平面线型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拟定方案开发了道岔平面线型设计及绘制系统,对系统结构及功能做了总体介绍。同时应用此系统设计了38号圆缓型道岔,并从曲线长度、未被平衡加速度及其时变率和尖轨粗壮度各方面对3种不同工况做了优劣性比较。实践表明,系统能快速、精确地进行道岔平面参数值的计算和平面线型图的绘制,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摄影测量与遥感所用的传感器类型主要有光学摄影类型传感器和光电成像类型传感器,各种传感器中心投影瞬间获得影像有框幅状、线状、点状等,导致其构像方程即共线方程形式不同。结合各种传感器对不同形式的共线方程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遥感影像的解析处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哥拉现有交通运输状况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安哥拉现有铁路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强安哥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安哥拉铁路线网规划的初步设想及分步实施的建议。为了适应安哥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安哥拉应大力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目前,在努力修复改造既有铁路、恢复其运营的基础上,也应积极制订国家铁路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根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情况,适时分批次开展铁路新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