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震  方子岩  张环 《铁道勘察》2009,35(5):52-56
针对线阵列传感器用多个线中心投影拼接成的一幅多中心投影影像,在推导了线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基础上,再用推导出的共线方程进行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进行遥感立体影像三维信息提取。对CCD线阵列传感器影像,只要根据其成像原理和特点,在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几何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实现几何处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适合其他传感器获取的影像。  相似文献   

2.
以框幅式航空摄影机成像及其共线方程为基础,分析特殊传感器的构像机理及其共线方程形式。阐述间接法数字微分纠正原理,传感器成像瞬间的中心投影共线方程就是间接法数字微分纠正的纠正变换函数。对于特殊传感器,用共线方程作为纠正变换函数时,其外方位元素的变化随每个摄影瞬间不同,因而实施纠正时将比框幅式航空影像的间接法数字微分纠正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3.
对于框幅式摄影机获得的影像,用C 程序实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计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是最基本的应用.同时,又是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空间后交-前交"解法、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核心部分.对于其他遥感传感器获得的影像解求其外方位元素,该程序模块也具有参考价值.由于C 的特点,该程序可用于嵌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ADS40数字传感器的摄影测量处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S40是机载多线阵CCD推扫方式成像的多功能数字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高分辨率多光谱和全色数字影像,并能满足数字摄影测量与各种遥感应用的需求.线阵列推扫式的成像方式使得ADS40与传统框幅式相机存在很大的区别,CCD探测器采样期间受气流不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姿态角发生变化,获取的影像存在着较大的影像变形,这种变形不仅影响视觉效果,更为严重的影响了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对其的应用.因此,对ADS40原始影像进行处理,消除影像的变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影像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成度 《铁道勘察》2006,32(6):23-25
介绍在铁路选线中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的必要性,以及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的方法、工作流程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遥感影像在电子地图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燕  黄元斌 《铁路航测》2003,29(1):25-26,31
以SPOT、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介绍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以及电子地图的生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7.
李菲菲  方子岩 《铁道勘察》2009,35(5):57-59,68
侧视雷达是向平台行进方向(称为方位向)的侧方(称为距离向)发射方位向很窄,距离向很宽的脉冲电波波束,然后接收从目标返回的后向散射波。按照反射脉冲返回的时间排列形成一条线状辐射带,实现距离向扫描;而通过平台的前进,线状辐射带在地面上移动,实现方位向的扫描。SAR距离投影具有透视收缩变形和顶底位移现象,而天线的每一个脉冲发射和接收瞬间完成的一次投影是线状的,一幅图像是多条线状影像拼接而成的多中心投影,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SAR图像的几何处理显得更为复杂,通过SAR图像转换为线中心投影,导出相应的共线方程,结合摄影测量理论,阐述双像解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SPOT、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介绍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以及电子地图的生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研究区2001、2005、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 IS与ENVI技术手段,在对遥感影像的边界裁定、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小流域景观生态类型分类体系,通过综合应用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以及类型叠加与图像整合等方法,进行小流域景观生态类型的遥感解译与分类,生成研究区2001、2005、2009年的景观生态类型图。为尽可能利用到遥感影像的所有原始数据信息,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参与景观分类,不仅能够发现新的信息,而且也会明显提高小流域景观生态类型的遥感解译与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0.
HELAVA和ERDAS IMAGING、ARCGIS制作正射影像地图的工艺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海  高文峰  张丽 《铁道勘察》2005,31(2):27-28,32
介绍使用HELAVA工作站、ERDAS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正射影像地图的工艺过程:利用HELAVA工作站的空三加密功能处理影像,利用ERDASIMAGING进行纠正和镶嵌处理,利用ARCGIS生成正射影像地图。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地质信息。通过实践知道,仅仅依靠单一预报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隧道中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单一方法不能提供全面的预报信息,可能造成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了解决单一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根据预报对象的地质特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进行预报,结论相互印证,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质预报信息,这就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例使用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探测,通过预报结论和实际开挖对比分析,通过预报结论和地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到最佳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误差理论和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可认为轨道几何参数误差呈正态分布,将无砟轨道各施工阶段的误差源组成进行了简单剖析,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制造产生的误差、测量仪器系统误差、施工操作误差、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影响误差,提出选择合理施工方案、重视扣件系统管理和保证轨道测量可靠等是使合成误差尽可能降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梯形轨枕的减振特征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轨道系统的减振理念,一般以改变质量-弹簧系统来实现,而梯形轨枕轨道,不但利用这一理念特征,还利用提高轨道刚度而减振的理念特征。通过车辆-轨道-构造物系统化减振的论证,分析新减振理念的特征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梯形减振轨枕开发理念的正确,说明其减少维修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有利减振降噪的极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door GPS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世伟  谷川 《铁道勘察》2008,34(3):31-34
Indoor GPS技术是在GPS技术原理启发下开发的用于室内精密定位的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Indoor GPS技术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组成,从基础设施、测量阵列、简单测量、复杂测量、局域改正以及实时协作等方面对Indoor GPS及GP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全线共分布有159座隧道,总长338.7 km,左线隧线比高达60%,全线不良地质众多,岩溶、岩溶水、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煤层瓦斯等普遍分布,特别是70%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发育规模、多样性、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及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为此开展复杂隧道风险分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排水减压、注浆、特殊结构设计、可维护防排水系统、防灾报警系统及安全性监测等研究工作,有效控制了复杂隧道的高风险,实现了复杂艰险山区隧道修建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编组站的配置和站型选择,是路网规划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全路列车编组计划的最优方案,合理组织地方车流等运营问题。结合京石客运专线引入石家庄枢纽工程,对新建编组站站型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业量及其作业性质和工程条件、折角车流的大小等影响因素。首次提出采用双转场线的措施,以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满足了运输需求,最终确定采用单向二级四场站型,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7.
预制式电缆附件作为配电设备与电缆、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设备,在电力设备中大量使用。电缆附件的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电缆产品的整体运行质量,主要探讨欧式电缆头的常用安装方式及优缺点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测量采用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其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当线路东西跨度较大时,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所要进行的坐标转换繁琐且长度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引入斜轴墨卡托投影。目前对于斜轴墨卡托投影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建立极坐标系来计算投影圆球的经纬度,介绍另外一种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其数学公式严谨,并能较好地控制高差投影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联系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介绍了新方法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应用于施工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竖井联系测量新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成果可靠、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以在地铁等竖井联系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津山铁路门式框架墩施工及防护方案,本工程在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时,由于净空等限制,无法搭设独立防护棚时,采用模板、防护棚一体化的移动式防护设计,对于类似跨线桥门式框架墩、桥梁等净空困难条件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