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船舶主机是船舶航行的动力机构,传统的SSR温度控制法调控时间过慢,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船舶主机进行升温和降温。优化研究了PID温度控制法,此种方法利用PID温度控制系统调节船舶主机温度,控制过程分为温度采集、温度分析、制冷或制热系统启动和温度校正4步。通过与SSR温度控制法的对比实验结果可知,PID温度控制法可以在20 min内将船舶主机温度调节到正常温度,耗时短、成本低、效率高,具有非常好的调控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船舱热温度实时采集和感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船舱热温度感应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包括了船舱热温度采集模块、传感器模块、AD电路模块、复位电路和温度过热的中断保护模块等,采用PCI桥接芯片与51单片机进行总线传输控制,结合上位机通信模块进行船舱热温度感应后的智能分析和远传控制,采用嵌入式ARM进行系统的程序加载控制设计,提高温度感应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在集成DSP环境下完成系统硬件开发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船舱热温度感应系统具有很好的温度采集和传输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频繁产生温度裂缝这一普遍现象,结合具体工程对混凝土温控措施、温控标准进行研究和总结,温控标准和要求主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构内部温度场和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温控措施主要是控制原材温度、设置冷却水管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得出入模温度、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冷却水与混...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海洋工况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及非稳态工况下壁面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条件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会随着通道质量流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周期性的波动,且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的振幅及相位都不同,同时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是摇摆周期、摇摆振幅、傅里叶数和内壁面温度波动特性的函数。随着傅里叶数的增加通道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相对振幅逐渐增加,相位差逐渐减小,且内、外壁面温度的相位差只与摇摆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快、高精度的对舰船机舱火灾温度进行建模和预测,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舰船机舱火灾温度快速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当前舰船机舱火灾温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方法的局限性,然后收集舰船机舱火灾温度的历史数据,通过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挖掘舰船机舱火灾温度变化特点,建立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模型,并对神经网络参数优化问题进行解决,最后与其他舰船机舱火灾温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精度超过90%,远远高于其他舰船机舱火灾温度方法的预测精度,同时减少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建模时间,能够快速对舰船机舱火灾温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或减轻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通过对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现象及特点的调查和总结,分析了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为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温度变形是砖墙的温度变形的两倍多以及因阳光暴晒屋顶致使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高于顶层墙体的温度。提出了预防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产生的两个思路“防”和“抗”以及几种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台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机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样机,对系统的温度测量、红外遥控、液晶显示、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等主要电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原理样机的实验表明,所设计的装置能依据机舱温度自动调节风量来控制舱室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适应全自动岩石三轴试验机对片麻花岗岩开展不同温度作用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片麻花岗岩破坏机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片麻花岗岩力学特征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片麻花岗岩的力学性能损伤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增加。以片麻花岗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假定岩石微元体强度服从两参数的Weibull分布,导出了考虑温度效应的损伤演化方程和损伤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消防员的热习服训练中防护服的耐热性及实用性,研究耦合热危险环境下的消防员防护服热湿传递,利用科姆索尔(COMSOL)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消防员热习服训练中防护服、气隙和消防员皮肤组织中气相和固/液相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冷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消防员运动前身体的核心温度、提高热储备能力和运动能力。且消防员防护服织物温度在20 s内迅速升至100℃,气相温度的上升速度大于固/液相温度的上升速度。外层最高温度为112℃,防潮层最高温度为110℃。加热100 s后,消防员防护服织物温度逐渐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消防员的热习服训练中的防护服热湿传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其结构开裂,温度监测是重要的预防技术措施之一。而现有的监测手段有诸多不足,如精度低、施工困难、造价昂贵、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结合温度传感器、无线传输网络和智能化监测软件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测点温度同步显示、数据存储、温度参数计算和数据导出功能,通过实际工程实践表现系统的测点布设简便、测点容量大、数据获取方便、实时了解温度变化等优点,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实践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应重点做好表面保温养护工作,降低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分子量较高的液晶高分子(HMTLCP)和分子量较低的液晶高分子(LMTLC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以及清亮点温度,利用常规DSC、DMA、介电谱仪、POM、TGA对两种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HMTLC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熔融温度为246℃,清亮点温度为334℃;LMTLC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熔融温度为238℃,清亮点温度为278℃.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船闸易由温度控制不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破坏整体结构的问题,采用温度应力仿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混凝土性能、边界条件、浇筑方案等诸多对船闸温度应力造成影响的因素,结合ANSYS自带的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热力学参数命令流对红花二线船闸下闸首不同工况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浇筑温度并适当配合通水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温度应力。总结出的大体积混凝温度应力计算和控制的流程,可成熟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
李厚斌 《中国水运》2007,5(9):78-79
混凝土温控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分析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对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材料,研究其温度特征值对建立温度预估模型和路面设计都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记录镇江地区沥青路面面层2007-12~2008-11全年路面温度变化数据,讨论了日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正矩、负矩和热通量等特征值,得到正负矩的变化规律相同,春季路面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并且热传递速率最高,以及热通量变化规律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能量耗散生热、环境温度以及通电线圈产生的热能会使磁流变阻尼器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温度对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实验研究温度对磁流变阻尼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和建立能在较大温度范围预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数学模型。本文从Bouc-Wen模型出发,通过温度实验数据,建立了能在较大电流范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的数学模型,并用1stOpt软件的通用全局优化算法识别模型参数,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体现磁流变阻尼器不同温度时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6.
货油的密度和体积随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货油温度是货油计量的关键参数,货油温度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货油的计量结果。基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数字化货油温度自动采集系统能随时提供各测量点的温度检测值,为货油计量及时提供了修正数据;并具有控制性能好、界面友好、可靠性和温度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解决了人工测量货油温度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精度差等问题,能提高货油计量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电池状态、充电制度、温度等因素对消氢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效率随着电池状态和充电制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催化剂启动温度达到最佳点时,催化效率不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和热工计算等一些技术准备,制定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温度控制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观测热水温度和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内部温度及表面温度。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温控措施对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许芝芳 《中国水运》2009,(10):140-141
降低燃料消耗量和燃油费用、提高动力装置经济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过低的问题和提高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对降低柴油机耗油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船用柴油机冷却水温度对船舶节能的作用明显,进而对提高柴油机冷却水温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分析潜艇蓄电池在无温度补偿的浮充工况下的析氢和析氧过程,结合Arrhenius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对析氢速率、析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指数拟合分析,发现在无温度补偿(冷却或加热)条件下,新、旧潜艇铅酸蓄电池在浮充工况时,蓄电池电解液温度都将迅速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值。与旧蓄电池相比,新蓄电池温度上升速率比旧蓄电池快,析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无法满足阿累尼乌斯反应速率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