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前言1967年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抗原,随后并建立了相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自此,对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世界各地的检出情况有了较详尽了解、至于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如何,从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进展——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母亲能将肝炎传给其婴儿;对HBsAg阳性献血员进行过筛后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输血后乙型肝炎感染;HBsAg无症状携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PHSA)。HBeAg阳性的患者受体滴度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的患者(HBeAg阴性),P<0.01。其PHSA几何平均滴度和阳性率分别为:30例正常人2.2±1.42(3.3%);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6.9±7.2(80%);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43.73±41.5(73%);17例急性乙型肝炎10.8±9.4(58.5%);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7.5±16.8(25%)。本文结果说明,检测HBsAg颗粒上的PHSA受体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区别上是一项有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25名HBV新感染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粪便中HBV感染性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所研究的36人中,72.2%可检出HBsAg,如按检测份数计算, 阳性率为35.2%(57/162)。在HBsAg阳性粪便中24.7%(23/93)可以检出HBeAg.并有2份标本HBV—DNA阳性。由于应用了超速离心技术和单克隆抗-HB_s,电镜下多数标本可见抗原颗粒呈大片聚集,其大小、形态与HBsAg阳性血清中所见无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60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重复感染占当时住院肝炎病人的14.8%。在重复感染中,同时感染甲、乙两型肝炎者9例;乙肝抗原携带者及慢性肝炎基础上感染甲肝者41例;乙肝隐性感染免疫后又感染甲肝者10例.同时观察到部分病人重复感染时,HBsAg 滴度下降或消失。并探讨了肝炎复发或突然加重的原因,认为两种肝炎病毒重复感染是肝炎复发或者突然加重的主要因素.故预防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肝重复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 南加里福尼亚医学校447名学生中,132名罹143次的血液感染,多为意外针刺引起。发生在三年级者占69%,较四年级者更为普遍,针剌感染高峰在学年开始时(7—10月份)。122例患者中有9例HBsAg阳性,(占7%); 2名HBeAg阳性,为具有HBV感染性较强的标志。有9名学生接触过HBsAg阳性病人的血液,其中4名接受过乙肝免疫血清球蛋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32)pHBV DNA 探针,从4例慢性携带着尿经200,000×g12小时超迷离心,浓缩100倍处理,检出1例 HBV DNA 阳性,初步证实了携带者尿中排出 HBV DNA,提示 HBV 有可能经携带者尿液传染,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的传播途径提供新的实验手段。同时亦证明了超速离心浓缩尿液标本进行 HBV DNA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特别是亚非等国家中,乙型肝炎乃为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两亿HBsAg携带者,其中我国不少于七千万。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综合性措施针对性地预防乙肝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随人的多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故其传播途径极其  相似文献   

8.
<正> HBsAg阳性各类肝炎及其携带者是否均有传染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曾对381例各类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BV复制指标的观察,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BcIgM,HBsAg/IgM、PHSA—R均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HBeAg及抗-HBe用酶联吸附免疫法,HBV—DNA为斑点杂交法。本文采用HBeAg、抗-HBcIgM,HBsAg/IgM、PHSA-R及HBV—DNA作为乙肝病毒传染性指标,任何一项出现阳  相似文献   

9.
<正> 两年来我们对11例慢性乙肝患者(慢重肝4例、肝硬化6例、CAH1例)血清、腹水作了乙肝标记物的检测,全部患者皆合并腹水,2例同时有胸水。检测结果提示血清中乙肝标记检出宰高于腹水检出率。腹水中抗-HBc 检出率为98%,HBsAg 检出率为63.6%,其次是EBsAg/IgM、HBeAg、P~(HSA-R)。血清与腹水HBsAg 均为(+)者7例(53.8%),血清中HBsAg(+)而腹水HBsAg(-)者3例(23.9%),血清与腹水中HBsAg 均(-)者1例。血清与腹水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ConA活化小鼠脾细胞~(125)I—UdR掺入法,对111例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①除急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外,其他各型HBV感染者IL-2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0.05),降低程度与临床病型有关;②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组IL-2活性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结果提示IL-2活性的改变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呈明显的家庭集聚现象已久为人们所熟知.究其原因,早期推论为日常生活接触所引起,也有人认为是母一婴传播的结果.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同一家庭成员所携带的HBsAg亚型并不一致:除外HBsAg,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另两项指标乙肝核心抗体(抗-HBe),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总感染率均不表现家庭集聚,提示与遗传有关.据此,选1979年肝炎普查时西安郊区1个村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正> 1982—1984年,在西安郊区某单位,通过对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确证该单位有乙肝暴发流行。在乙肝暴发流行后的5—7个月,对13人进行粪便中HBsAg的检测。按血清中出现HBV指标分类:抗-HBc、抗-HBs由阴转阳者2人:单纯抗-HBc由阴转阳者1人;抗-HBs由阴转阳者5人;HB-sAg、抗-HBc原阳性、采便时仍阳性者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行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母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孕妇自孕20周起至分娩前,34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少量多次肌注(A组),30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HBVac)肌注(B组),23例不行任何治疗作为对照(C组)。以套式PCR法测定孕妇治疗前、分娩时及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含量。结果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孕妇治疗后PBMC中HBV DNA水平下降率及新生儿PBMC中HBV DAN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孕妇PBMC中HBV DNA无明显影响,亦不能降低新生儿的PBMC中HBV 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正> 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公认的传播途径是经血(注射)传播。自1967年国外学者Krugman用人体试验经口感染成功,对可能经口传播引起了关注;但当时所用的感染材料是血清而非粪(尿)。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数学者对乙肝可能经粪(尿)一口传播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认为粪中不能检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山羊,制备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BV—TF),并将其用于同种山羊,以~3H—TdR掺入试验及放免法检测实验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检测了实验动物的外周血象。实验证明:HBV—TF具有传递细胞免疫的功能,使实验动物针对HBsAg皮试阳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增强。HBV—TF能去除HBsAg对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有提高动物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HBV—TF对动物体液免疫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作者对95例(15~60岁,主要是24岁以下;女15,男80;重型26,中型36,轻型ε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于不同病期进行了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测定(血浆ACTH、氢考、醛固酮含量、肾素活性及24小时尿醛固酮排量)。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是:少尿期所有病人ACTH显著地升高(18~30.4mg‰),氢考高于正常一倍多(467~1080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对100例失偿期肝硬化住院病人血清HBV 8项标志作了测定。除e系统采用ELISA法外,其它标志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发现100例病人血清HBV标志至少1项阳性者96例,阳性率96%,阳性率96%。96例阳性病例各项标志的阳性率为:HBsAg95.5%、HBsAg/IgM43.8%、抗-HBs18.8%、抗-HBc92.7%、抗-HBc-IgM43.8%、HBcAg42.3%、抗-HBc18.8%、PHSA-rc46.5%。在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IgM,抗-HBc-IgM,  相似文献   

18.
<正> 伤寒、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在南非下层社会中常见。本文报导了15例伤寒性肾小球肾炎,并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作对比。病人与方法:患者年龄为2—13岁,10名为女孩,为住院病人,与同医院的PSGN作对照。肾炎诊断:根据眼睑及末梢浮肿、尿少、高血压、管型尿、镜检发现白细胞、抗“O”试验(ASOT)效价>200,白蛋白<2g/L,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9.
HBV母婴传播常导致HBV慢性携带状态、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母婴传播循环的继续.而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及新生儿HBVac接种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我们曾对HBsAg阳性孕妇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使HBV宫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后,又对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解儿童中HBV感染情况进而为乙肝疫苗接种提供血清流行病学资料,作者观察了1200名不同年龄组儿童。以RIA法检测各种HBV感染标记,出现任一项乙肝感染标记者即为HBV感染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