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界海运》2009,32(4):17-18
“中国速度”催生世界造船“三国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开始起步,并于1956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造船业始终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造船业,经过30年的努力,在2003年,其造船总量和接单总量两大指标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造船业也遭遇了低谷.中国造船业逆势在2008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可是时隔三年之后,根据韩国造船工业协会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工业超越中国,中国痛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从接单数量来看,今年1~6月份,韩国各大造船厂接单总吨位高达892万吨,而同期中国造船厂接单总吨位...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7,(3B):6-15
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船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造船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江苏造船业:产品结构正在起变化,沪东中华交出优异年报,2006年我国造船业利润总额达96亿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为迎接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以及满足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实际需要,我国造船业正加速大型造船设施的建设;政府如不采取措施控制大型造船设施的建设规模,2015年后我国造船能力将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赪 《中国船检》2011,(8):58-60,119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量超过中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位置。中国造船业从造船"大"国变成"强"国,还有一段很艰难的历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造船业该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世界造船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汝敬 《船艇》2000,(1):8-12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造船业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  相似文献   

7.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造船业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逐渐形成四极新结构;造船设施的增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恶化,世界造船业进入低利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跃发展,论述了要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对振兴内河造船业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安飞 《中国船检》2007,(6):34-37
2007是中国造船业继续扩大战果的年份。继上一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之后,中国造船在2007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到全球份额一半以上,再次品味到收获的甘美。但是,在一片财源滚滚的美好憧憬中,中国造船业既欣喜又彷徨,造船产能过剩、未来船价回落的种种忧虑无时不在敲打着造船人的心门,中国造船的利润时代究竟能够走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船艇》2002,(4)
近年来,韩国和日本造船业稳居世界造船第一方阵,而两国都视对方为其头号竞争对手。进入21世纪后,两国形成了交替领跑的局面。2000年,韩国以其强劲的接单之势夺得世界第一造船国地位。而2001年,韩国船厂的新船接单量大减,共承接185艘,较2000年减少40.9%,而日本接单量为357艘,较2000年增长24.3%,是自1973  相似文献   

11.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12.
日韩造船业的危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与韩国,中国的近邻.1956年,日本仅用了战后的10年时间,便一举超过在第一造船大国宝座上坐了近100年的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13.
船舶配套工业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惠芬  曹友生 《船艇》2004,(4):35-37
我国造船业经过“九五”时期实施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技改步伐和进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十五”开局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喜人形势。特别是在国务院领导关于“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重要指示的鼓舞下,两大造船集团和地方造船业都加快了发展步伐,2001、2002、2003年我国新船完工量、成交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创历史最好水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船舶工业把握机遇,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对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荣生认为:"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与中国船检和造船业同舟共济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大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但它顽强地通向顶峰。70年,中国船舶制造就走过了这段壮丽历程。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跃上世界技术潮头,中国船——风景这边独好。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70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据统计,2019年前8个月,中国船企共建造完成2537万载重吨,约为全球造船完工总量的37.3%,订单总量、造船完工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原油船等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1,(9):41-43,118-119
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一举超过韩国,提前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一时让业界兴奋不已。但兴奋之余,中国造船人仍难以释怀,因为还有最后一块拼图没有完成——豪华邮轮。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邮轮市场的持续活跃,中国造船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豪华邮轮的建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14-17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中国自主设计的主流船型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高新技术船舶仍然要依赖国外设计,而且配套产业严重滞后,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中国正面临海运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整个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海运和造船形势良好的大背景下,造船企业一定要抓好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逐步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梁志勇 《中国船检》2011,(4):54-58,114,115
韩国造船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新世纪初期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此后,在继续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时,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模式,完成了由大变强的华丽转身,成功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供应商第二方阵,大举涉足风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领域。其发展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对我国建设世界造船强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惠芬 《船艇》2006,(7):6-14
“十五”期间.我国造船业迅猛发展。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年均增长速度接近30%,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是我国造船业向第一造船大国目标迈进并实现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船舶配套设备发展的滞后.将严重制约我国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若不尽快提升配套能力和水平,不仅会严重削弱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对船舶工业的产业安全构成威胁。本文试对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分析,以期探寻在当前形势下促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