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为实现铁路桥梁设计方法从容许应力法到极限状态法的转轨,文中以112 m公铁两用简支钢桁梁为例进行钢梁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整体模型和横向框架模型,分别采用Q/CR 9300-2014《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暂行设计规范》与TB 10091-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2种规范,对钢桁梁进行同精度设计。对比2种钢梁计算方法结果,得出极限状态法设计工程量大于容许应力法。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对《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暂行设计规范》的不合理处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强  王丹 《路基工程》2008,(3):132-133
以抗滑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推桩试验为分析对象,研究得出了锚固段土体的容许应力值与极限应力值之间的关系,为抗滑桩设计由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过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学习研究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从使用年限、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等方面说明现行公路桥梁规范的极限状态法不适用于施工便桥,并在工程实际中将混凝土运输车满载工况作为设计荷载,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钢便桥的设计计算,并与公路-Ⅰ级车辆荷载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鲍钟岳 《公路》1993,(4):4-7
文章概述了工程结构设计由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设计法——定值极限状态设计法向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国内外工程界研究和应用可靠性理论的情况。我国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最近几年可望逐步纳入有关规范,从而进入实用阶段。这是工程结构设计的重大技术变革,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应更新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一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挡土墙设计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采用总安全系数模式的容许应力法,二是采用分项安全系数模式的极限状态法。从理论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郑继光  王潮海 《东北公路》2000,23(4):32-34,83
本文在全面介绍加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两种极限状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种极限状态计算中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析,并与容许应力法做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规范浅基础承载力计算采用的是容许应力设计法,标准组合;美国规范采用的是极限状态设计法,分项系数与效应组合、结构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在中国规范中,承载力与沉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承载力、沉降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美国规范则要求将承载力与构造物沉降相关联。如果将承载力与构造物沉降相关联,两种规范得到的承载力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关于将铁路桥设规的水平提高一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的发展,回顾1985~1997年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水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①就实用讲,容许应力法不如极限状态法,而可靠性理论现在只能用于辅佐极限状态法。②逐步学习并传播世界先进结构规范——欧洲结构规范(Structural Eurocode)是当务之急。力求循序渐进地按我国的需要,为各种结构编出各自的简明、适用、先进的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辉宁  王运生  邓苗毅 《路基工程》2011,(2):115-117,122
桥梁加固后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不同于新建桥梁。以平顶山兰河石拱桥的加固工程为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桥的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了新旧混凝土之间薄弱层,进而模拟加固后的桥梁受力状态。按照相关规范,采用极限承载力法和容许应力法进行验算,据此来评估拱桥加固后的效果。通过静载试验验证了加固方法和验算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作用对抗滑桩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将大大降低工程运行可靠度。针对地震区抗滑桩设计,对影响锚固深度的容许侧应力进行地震角修正,建立地震作用下的抗滑桩侧应力计算模型,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侧应力功能函数,把桩周岩土介质参数、桩体结构强度和地震作用等作为随机变量,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可靠性指标计算。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在一定锚固深度下,岩土参数变异性、考虑和不考虑地震作用条件下对抗滑桩可靠度的影响,获得高烈度地震区抗滑桩设计中的锚固深度取值标准,并提出抗滑桩设计以可靠度法设计指导定值法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节省用地和减少工期,某机场快速路工程采用城轨共建的双层高架桥结构型式,下部结构采用Y形桥墩。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合建高架桥是一种节省空间、提高效率、美化环境的新型桥梁结构,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受力和抗震问题。为满足公路规范和铁路规范的要求,对下横梁及桥墩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双重控制设计。在抗震设计中,考虑轨道梁无缝线路长钢轨约束的影响以及加入基础和后继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准确合理。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的静动力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为该类桥梁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85年颁行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简称《桥规》)中,采纳了国内有关“部份预应力混凝土”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规定在公路桥梁中“允许采用部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扩大了桥梁设计的理论领域。在此之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一直沿用这样一个原则:结构或构件的受拉混凝土不容许出现拉应力。通常把按此原则设计的结构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部份预应力是相对全预应力而得名的,它的基本特征则是容许沿预应力钢筋方向的混凝土出现拉应力,或者容许出现额定宽度的裂缝。前者称为A类构件,后者称为B类构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和温缩现象,考虑基层在含有收缩裂纹的受力状态时的极限弯拉应力,通过对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砂砾的劈裂试验和含裂纹的小梁弯拉试验,把由断裂韧度求出的极限拉应力同相应水泥含量的极限劈裂强度相比较,得出容许拉应力的具体修正方法和水泥稳定砂砾的修正参考值。  相似文献   

14.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和国际预应力协会(FIP)共同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曾于1970年在布拉格第六届国际预应力混凝土会议上提出,其中有关预应力混凝土验算等级方面,建议按照防裂要求的程度,进行划分。每个等级具有相应的裂缝极限状态:(1)压应力为零的极限状态(以压应力为零作为极限状态,亦即不容许预应力构件出现拉应力);(2)形成裂缝的  相似文献   

15.
林忠民 《公路》1993,(5):25-28
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主导发展方向。本文简述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从土木工程结构功能、结构极限状态分类、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四个方面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对挡土墙的设计首次提出了以荷载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即滑移和倾覆稳定采用分项系数法设计、地基承载力采用容许应力法设计。根据荷载分项系数法,相同的分项系数因荷载对挡土墙结构的不同作用效果必须取用不同的数值。但是,规范对倾覆稳定方程表达式表述含混,容易出错。根据分项系数的不同取值,对挡土墙倾覆稳定进行了大量计算,并与总安全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倾覆稳定方程的修正表达式,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根据极限状态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及应用于岩土工程的特点.特别对岩土工程中,不同的极限状态、分项修正系数、参数的取值以及荷载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就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可在今后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前言 1968年颁布的对结构设计标准SIA162 "Berechnung, konstruktion und Ausf-(?)hrung Von Bauwerken aus Beton, Stahibeton und Spannbeton" 的规范162/35号《压杆极限强度设计》(混凝土、钢筋混凝士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了对短粗的和细长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桂体的极限强度设计程序。它是1968年颁布的SIA 162中第3.08节的补充文件,并适用于确定柱体的极限强度。根据容许应力标准所设计的安全性,特别是对受压的细长构件,已发现是不满意的。用非线性理论进行内力(剪力、弯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桥梁数量不断增加,桥梁的设计也经历了从容许应力法到基于可靠度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根据对以往桥梁的设计、建设和养护经验看,桥梁的工作性能贯穿于其设计寿命的整个时期,因此产生了桥梁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理念。系统介绍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桥梁设计理念,给出了其设计流程,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桥梁的安全和耐久性出发给出了桥梁安全和耐久性的时间功能函数,并给出了设计步骤,最后以日喀则地区某市政桥梁设计为例,给出了桥梁全寿命周期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设计的截面,在验算应力时往往有较大的富余量,即截周救治 有充要利用本法是用容许应力反求截面尺寸,旨在用足截面所具有的承载力,使其应力达到容许应力,以收到节省材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