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轨道交通》2011,(9):50-51
在继续大力推动隧道及地下空间施工技术的发展,加强各国建设施工方法与装备等信息的交流,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地下工程与隧道国际峰会”于2011年8月22—23日在上海盛大举行,此次峰会将围绕“地下空间与隧道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政府、业主、施工单位、设计研究所、勘察院等相关领导、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2.
以现有城市快速路建设为基础,提出一种带状连续的地下浅层空间利用方法,建立“三原则、五过程”的城市快速路地下空间建设方法。依托南京横江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实例分析地下浅层带状空间资源规划的原理,并据此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浅层带状空间开发应依托隧道结构工程,环绕隧道断面,建设近期规划道路和附属工程,并考虑远期预留夹层,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新区人口规模扩张带来的交通量剧增问题。  相似文献   

3.
洁娜 《广东交通》2009,(6):40-40
据有关部门最近透露,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计划耗资20亿,打造广州市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和全市第二大地下空间。体育中心地下空间拟建能容纳6800辆汽车的全城最大地下车库。该地下车库可通过密集的地下走廊和隧道,连通珠江新城捷运系统、地铁1、3号线、BRT体育中心站等公共交通节点,并串联起这个庞大的地下商业城。体育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工程计划2010年4月建成,亚运前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国内企业闯荡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市场的实力与赞誉,那么现任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程部主任兼新加坡公司董事经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濮朝晖可以说是一个见证人。他曾作为隧道股份的项目工程师自2001年开始在新加坡分公司工作,直到2005年调回上海总部.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10,(12):52-53
21世纪是全球地下空间大开发的世纪,隧道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隧道结构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刺激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铁、长大隧道和越江跨海隧道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的铁路隧道8900余座,总长度约6000km,在建铁路隧道约2500座,总长度已超过4700km,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10,(4):8-8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已成为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地下空间高速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隧道股份生产的地铁盾构“先行号”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接到了订单32台之多,彻底动摇了长期以来进口盾构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在国内外的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中国地下空间开发未来市场广阔,“先行号”市场化道路前景日益明朗:截至2007年9月,共有18台“先行号”投入了施工,它们为上海和其他城市编织地铁网络穿针引线。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出口隧道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总体布置及隧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方案、隧道装饰设计、隧道附属设施设计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设计与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重庆某隧道施工支护体受力和应力监测的工程实践,分析测试结果和变化规律,阐述大跨度地下空间支护结构的开挖、量测方法及测试手段,并确定支护体的稳定性,其结果指导了该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布局优化及经济的发展,已成广泛共识。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如在大型换乘站地区建设地下开发综合体;同步建设地下车行和步行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此外,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过街地道、地下变电站、地下储库、地下水库和泵站、取排水隧道及其他市政公用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大量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引言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利用于铁路、公路交通和水力发电、灌溉等水工隧道外,也用于上下水道、输电线路等大型管路的通道,还将过去理解为地下通路的隧道概念,扩大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包括诸如地下发电变电所、地下停车场、大型地下车站、地下街道等适用隧道工程技术的建筑物。我国的公路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09,(8):45-45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需求量可谓与日俱增。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地下空间的建设、如何攻克隧道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实现施工速度和施工效率的完美统一,借助建国六十周年和中国地铁建设四十年的契机,鸿与智《轨道交通》杂志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集聚北京展览馆,一起分享探讨了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先进施工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口大量集中为城市公共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大范围地开发地下空间、建造地铁隧道成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软土中修建地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作为地铁隧道永久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广州市面临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需求,进一步保障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进行思考.首先,对国内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广州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超前开展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的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地下空间三维管控系统、提前谋划地下轨道交通复合走廊、促进地下轨道交通与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洪雷 《北方交通》2021,(1):79-82,87
现代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空间需求急剧增长,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是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依托南京市横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研究不同工况下城市明挖隧道与地面夹空层空间的高效利用措施,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埋深较大的明挖隧道,建设地下停车场、平行于隧道的辅助道路或地下空间出入口,能够在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6.
刘国彬,男。1966年5月生.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学会理事、上海市总工程师协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7.
束昱  路姗  陈钢  李媛 《轨道交通》2010,(4):16-17
上海和保定已经列入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第一批试点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基本国策相吻合。本文在认真分析探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路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促进,结合笔者长期研究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与规划实践,提出”低碳城市”应优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五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式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城市隧道引领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城市隧道爆发式增长进程中,在建和运维项目中的隧道节能与环保技术等调研分析成果,将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延伸,提出绿色隧道概念,并聚焦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从隧道毗临空间利用、装配式建造、噪声控制、通风环保、照明节能、地热节能利用和智慧运维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相关成果能为隧道绿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大型换乘站——西关什字站的修建为背景,对兰州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车站建设情况及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要点、总体布局原则等方面的研究,为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使兰州市地上开发资源较为紧张的局面能够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隧道工程属于地下结构物,是多种多样的,构筑地下结构的施工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地质情况变化、大场地狭窄,工作面小,且工序集中,工序复杂,施工及监理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然而,地下结构物竣工后,我们只能看到外观,而其内部及结构物背后的状态是隐蔽的,严格意义上说,地下工程就是一个隐蔽工程。隧道工程要达到“内实外美”就是说,要把隐蔽工程做到实处,不留后患,监理工作怎么开展才能保隧道工程的质量?针对隧道工程的特性,分析总结隧道监理工作要点及其管理方法,应以“报检”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方法实现隧道的“内实外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