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3月20日,WTO 专家组就中国汽车零部件案当事方发布最终裁定报告,报告维持了专家组在2月13日发布的中期报告的立场,即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税率征税的做法违反相关贸易规则。该裁定报告将在今年7月正式散发给所有 WTO 成员国。2月13日,WTO 专家组向欧盟、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四个当事方散发了关于汽车零部件争端的初步调查结果,支持由这三方对中国汽车进口零部件关税政策提出的申诉。根据 WTO 的相关规定,中国还有上诉的机会。如果中国上诉,则还需要大概半年的二审,等到发布最终裁决结果,可能已是2009年初。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美国、欧盟、加拿大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案作出了初步裁定:中国制订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了WTO规则。  相似文献   

3.
2008年2月13日,世贸组织(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称其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大额关税的行为违背了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一时间,中国汽车对外贸易的上空,阴云密布……  相似文献   

4.
《当代汽车》2008,(4):8-9
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前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称中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大额关税,这一行为违背了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对于这样的裁定结果,官方的反应是平和而理性的。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正在认真研究世贸组织专家组关于欧盟、美国、加拿大三方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一案的初步调查结果,准备向专家组提交评论意见。中方尊重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在专家组做出此案的最终裁决之前,不对报告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08,(11):50-50
关于中国与美、欧、加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裁决报告.商务部代表团将于10月25日抵达日内瓦世贸组织(WTO)总部进行最后的听证。中方表示.不能完全认同专家组报告的裁决结论和法律解释.因此对此案提出上诉.并等待世贸组织的最终裁定。根据规则,上诉期一般为60天到90天,届时WTO上诉机构将做出最后的判决。但不管最终的上诉结果如何.中国仍希望在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分工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9,(10):142-142
8月28日.工信部披露了由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第10号令.决定废止《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决定自2009年9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将恢复到正常进口水平.即按照10%的关税税率征收。WTO于2008年12月25日终审裁定中国有关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了规定。2009年9月1日中国正式取消《办法》.也被认为是对WTO去年裁决该《办法》违规的直接回应。  相似文献   

7.
争端与共赢     
原定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再生变数.成为农历新年伊始业内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日前.由3名成员组成的WTO争端解决小组.对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投诉案作出了初审裁定,认为中方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违背入世承诺.判决中方败诉.要求中国必须依照WTO原则立即终止这项政策。这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首次败诉。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前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称中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大额关税,这一行为违背了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对于这样的裁定结果,官方的反应是平和而理性的。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正在认真研究世贸组织专家组关于欧盟、美国、加拿大三方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一案的初步调查结果,准备向专家组提交评论意见。中方尊重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在专家组做出此案的最终裁决之前,不对报告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9.
立安 《汽车与配件》2000,(46):12-13
有人说,中国进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得太低,我说:不!汽车零部件关税并不是降得太低了,而必须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WTO首席谈判官 龙永图  相似文献   

10.
久陵 《轿车情报》2006,(4):15-15
最近,欧美就我国去年2月28日发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中向我国政府提出了交涉。美国贸易代表和欧盟的相关发言人甚至声称,如果不降低由此“办法”而引起的汽车零部件高关税,他们将请WTO进行仲裁。这一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相关贸易谈判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1 案件背景 为规范和加强对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管理,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于2005年2月28日联合发布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进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得太低,我说:不!汽车零部件关税并不是降得太低了,而必须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WTO首席谈判官 龙永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可能的结果预测有几个方向:一是WTO专家组会同当事方谈判和磋商,得到相互谅解;二是我们再给一次灵活性,《办法》宽限两年的基础上,再适当延缓一点时间;三是正式裁决结果对我国不利。我们将再提出上诉;四是我们对正式裁决的结果上诉失利,将不得不考虑另一角度捍卫我们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的生产配套,各地建立起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大公司都加大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在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到位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6.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05年2月28日正式出台、4月1日起执行;《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也于2005年3月28日颁布,并配合《管理办法》,同步实施。《管理办法》执行后,有一些汽车跨国公司,主要是晚进入和准备进入我  相似文献   

17.
整车发展受零部件发展的制约。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畸形”,整车与零部件发展不成比例。汽车关键零部件多依赖国外进口和外商在我国的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生产,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18.
新闻综述     
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升级目前,WTO 争端解决专家组就"有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方面的临时裁定,要求中方给予进口汽车零件更多优惠。一旦终裁败诉,这将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 WTO 以来的首度败诉。据悉,由三名成员组成的 WTO 争端解决小组支持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认为中国的措施"给予进口汽车零件的待遇低于国产汽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以来,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轿车国产化从40%~80%,一般只需3~4年时间。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国产化政策与WTO规则相悖,因此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停止执行《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但又没有推出新的政策,因此,造成这三年来KD(SKD、CKD)组装成风,如KD组装风不遏止,将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不利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还会造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严重不公平竞争,2005年2月28日,国家四部委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执行,将能很好遏制KD组装,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曾规定了合资企业第一年国产化率应达到40%,第二年达到60%,以保护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政府不能限制企业进口汽车零部件总成和关键部件进行组装汽车,也就是说,允许企业以CKD或SKD的方式生产整车,并在中国市场上出售。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因此在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零部件先行向总装先行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