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标准化》2009,(8):100-101
日前,由北京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的地方标准《北京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完成初稿,今后,北京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将实现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2011,(1):22-22
近日,北京市东城、丰台、通州、顺义等区县陆续出台各自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1月19日在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北京市今年将出台统一的地下空间规划纲要,优化83个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3.
分析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优越性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社会效益,阐述公共自行车作为轨道交通换乘对象的必要性,论证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在大城市实施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TOPSIS法的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租赁点选址方法,对解决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问题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城市公共交通分成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水上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四大类。在道路公共交通中,又分为常规公共交通(主要是公共汽电车)和快速公交系统两大类。在未达到建设轨道交通条件的城市,公共汽电车显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在建有轨道交通且形成网络的城市,公共汽电车也不是处往次要的地位。公共汽电车在速度、运量、  相似文献   

6.
从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衔接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出发,以公交车与公共自行车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理清公交换乘的时间问题。由此,分别从短、中、长三阶段提出了改善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交通方式,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实现两网融合发展,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是现阶段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广州市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衔接为例,分析现状衔接水平,并将轨道交通服务区域划分为3个不同圈层。根据各圈层特点,综合考虑乘客对拥挤程度忍受的时间以及轨道交通客流平均运距等特征,选取表征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衔接联动控制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衔接联动控制策略。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将构建的模型实际应用于轨道交通三号线沿线公共汽(电)车线路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投融资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从社会效益来说,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从经济效益来说,短时间内难以收回投资。如何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需的资金,保持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与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06,(6):32-33
欧洲轨道交通的发展促使许多国家大力投资兴建高效的公共运输系统,以控制日益的膨胀小汽车交通,特别是在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目前,这一点在许多欧洲国家取得了共识。因此对轨道交通的列车来说,不仅要采用最新的技术,还需要多方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万涛  高煦明  刘杰  郭鹏  李科 《城市交通》2021,19(2):112-120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在提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各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并应用于交通规划中.首先,提出获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和车站客流来源分布的计算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轨道交通基站检测、出行端点识别、轨道交通乘车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其次,使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天津市轨道交通全网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基于车站客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车站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接驳改善策略.选取典型车站,对与其接驳的公共汽车线路进行走向与站点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差异性,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取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实现"一站一策"的精准接驳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极易导致换乘站的换乘需求差异过大。为提高列车时刻表与换乘需求的匹配度,本文基于网络中换乘站的空间拓扑结构和换乘需求在时间和方向上的特点,通过构建量化换乘差异的协同度指标,建立以列车同步次数最大化为目标的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线路间成功衔接次数,提升乘客换乘出行效率。针对提出的混合 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天牛须搜索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并将模型及算法应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依据换乘需求在空间、时间及方向上的差异,利用协同度分级优化轨道交通路网中列车协同状态;优化后全网列车同步到达次数增加33.86%,乘客平均换乘等待时间减少22.75%;相较于PSO和BAS算法,本文所提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求解效率。本文可有效提高轨道交通换乘效率,为提升城 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据北京市交通委网站消息,4月29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全网(不含西郊线)实现刷二维码乘车,乘客只需要用手机下载并注册"易通行App",即可凭二维码畅行全网。支持乘客在无网络信号时使用手机二维码进出站,乘客需在网络信号正常时完成乘车支付。乘客下载注册易通行App,使用时只需将乘车二维码对准地铁闸机上的小黄框,"嘀"声响起即可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兴起,尤其是特大城市无桩公共自行车使用的便捷性,其对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较以步行的时空服务距离起到一定延伸作用.本文使用上海市无桩公共自行车历史骑行数据,首先界定了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范围,其次通过数据挖掘计算了接驳时间和距离,并按照车辆使用情况将轨道站进行分类,探究了各类轨道站服务范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平均距离和平均时间分别为1. 29 km和10. 1 min,混合型轨道站接驳服务范围相对较小,而商业型则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8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8.9公里(均不含磁浮示范线)。目前仍然在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13号线、12号线等,到2014年,将达到600公里,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2011年全网年客运量达21.01亿人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交通作用,作者研究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协调换乘问题。针对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了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影响因素,依据出行者需求从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费用四个方面构建了换乘效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B+R换乘过程中,方便快捷的重要性最大。此外,对评价体系的若干指标进行了权重验算,通过计算模型的一致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与所建立的指标间的判断矩阵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使用和线路的增加,线网换乘站点也增多,起讫点间的线路选择也增多。不同换乘线路的选择,使地铁平均运距也发生了变化。为计算轨道交通全网的平均运距,选择利用最短路径原理,得出线网中线路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并利用该最短距离与轨道交通客运OD量得出平均运距。最后,对该平均运距的计算方法提出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提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地面公交发挥基础作用,出租汽车发挥补充作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定线定站运行,“点到点”,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工作性、生活性基本出行服务。出租汽车实行不定线不定站运行,“门到门”,满足普通市民特殊出行、较高收入群体基本出行的需求,是对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补充。这种补充是城市交通中功能作用的补充、时间空间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对常规公交的影响,在自然运营数据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量化方法,从换乘客流特征、出行OD特征和客流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交接驳、线网优化和运营组织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9号线与公交的日均换乘客流为0.6万人次,换乘率仅为10%,低于全网换乘率17%;9号线周边公交站点客流下降1万人次,降幅为2%,相关公交线路客流下降3.3万人次,降幅为3%;9号线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覆盖公交站点上客客流为46万人次,潜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车厢拥挤问题突出,不仅降低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缓解轨道交通的客流压力,以广州为例,分析现状轨道交通分流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各自的优劣势,提出轨道交通分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制定轨道交通分流的具体方法和流程。依托手机信令数据和公共交通刷卡数据,详述分流线路的规划过程。该研究可为相关城市开展轨道交通分流线路规划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精准评估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行现状、科学辅助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探寻运营组织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全市公共交通IC卡记录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与挖掘,从全网、走廊、断面等方面量化分析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住辨识模型,用于获取典型居住和就业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此分析通勤群体的出行时间、距离、范围、方向不均衡性以及换乘等特征,并通过群体出行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多样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和鼓励就近就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