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5,(5):36-36
为解决广州市停车难问题,目前广州市建委和市交委已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城区公共停车场发展实施纲要研究。计划拟订出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机制,制定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并报市政府审定实施,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同时调动、协调市,区各部门积极投入老城区停车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各城市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大背景下,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成为缓解大城市停车难的重要手段。首先,指出在公共停车场建设过程中存在项目落实难、实施乱、建设主体单一、审批复杂、产业化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杭州市实践经验,提出通过设立专职机构、加强规划管理、确保用地供给、研究鼓励政策、简化审批手续等手段对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进行保障。最后,从停车发展策略、行政审批、停车产业化、市场管理、停车位共享及停车诱导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ITS技术在停车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寸步提高,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一方面有大量汽车在拥挤的道路上寻找停车位;另一方面有部分停车场却因为诸多原因利用率很低,这样造了: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山东省惠民县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泊位设置规划滞后、停车资源相对短缺所造成的"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由此衍生的人行道私设停车场、压盲道停车、私自圈占公共停车位等现象高发,公共停车资源、行人路权一再被侵占,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当前,合理整治人行道私设停车场问题,释放城市公共停车资源,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难,成为交通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规模快速增长,城市交通中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公共停车场建设却相对滞后.通过分析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的经济原因,提出了加快其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并采用经济平衡法,测算建设公共停车场成本所需补偿的商业建筑面积,对于缓解停车难是一种有益尝试,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能否给车找个“落脚点”已成为许多购车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城市交通最挠头的问题。这个原先不曾被注意的问题,如夸成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城市每4.84辆车才有一个合法停车位.有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杭州公交     
正盘活存量资源实现共享停车杭州市中心停车位利用率不高、老旧小区停车位紧缺。停车难问题再次成为2020年杭州"两会"的热议话题。机动车数量暴增而停车位却一直紧缺,停车难、停车贵是有车一族最大的烦恼之一。整合共享停车位,释放资源共享,盘活现有的停车位资源是解决难题最根本的方法,于是"共享停车"便孕育而生。杭州公交集团一直秉承着为民、便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科学规划与管理路边停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路边停车在我国大城市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民众对其评价甚低,甚至呼吁对之予以取缔;但是从一些发达的国家的情况来看.在停车场的组成中,路边停车场仍然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对路边停车场的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对停车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路迫停车的优势特有利于停车管理,满足驾车者在停车时的心理需要。依作者看来.路边停车不应该成为一种不可行的停车方式,应该重新认识路边停车的作用以及与路外停车的关系问题,重新定位路边停车在城市停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城市同样面临“停车难”的问题,他们解决停车问题的多样化手段,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些启发。 在美国大部分城市里,对于商业和住宅区的停车位安排和管理都是很重视的。尤其是在新城区里,停车场的总面积和可以停车的数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其能力不仅包括了最大货车周转空间和最大容纳顾客车流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高速增长 ,交通工具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很大发展 ,传统城市停车场的规模、数量及品质等日显不足。停车场是静态交通 ,只有将停车场与城市交通规划、场地设计以及环境美学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考虑相互协调 ,才能创造有地方特色、环境良好的绿色静态交通设施 ,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美化城市市容。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大部分城市的旧城区均呈现路窄车多,且地处商贸旺地的状况.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的配建停车场非常少.为在市民利益和交通畅通之间做出平衡,相关部门在部分道路上设置了路边停车位.但尽管如此,车位仍然非常不足,且对旧城区的交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以中山市旧城区为例,探索适合旧城区发展的停车发展策略,分析旧城区的停车需求计算方法,研究旧城区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方法,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停车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全社会对于"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关注,改善停车状况迫在眉睫。结合武汉市"停车场年"的工作情况,梳理总结了改善老旧小区停车状况的具体措施和建设成就,旨在共同探讨推改善老旧小区停车状况的办法,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停车难问题切实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停车管理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点和难点.停车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以及管理滞后等静态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不当问题.该问题一方面干扰行人及机动车的正常过街,形成瓶颈路段;另一方面,对停车设施的内部交通和与之连接的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引起道路交通拥...  相似文献   

14.
道路拥堵和停车难,是国际上每个大都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面临的社会难题.停车问题既是道路拥堵的诱因之一,也是引发治安问题的相关因素.道路停车场作为对路外停车场的补充,在满足中心城区短时停车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勋  刘晖 《城市交通》2010,8(6):44-4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用汽车》2007,(10):60-60
以前,停车并不是一个需要人们绞尽脑汁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停车位已经成为很多人"幸福的烦恼"。"用车有其位"和"居者有其屋"一样重要。长春顺其自然我家的小区年代比较早,也没有物业公司来管理,停车位更是少的可怜。回来  相似文献   

17.
"拼车"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根据报导,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租车已尝试"合乘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步进入汽车大国的行列.因此,看看发达国家的拼车经验,也许会对我国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缓解有所启发.一、美国:"拼车"是一种文化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倡"拼车"的国家.虽然有超过10%的美国人上班开私家车,但是车里并不总是车主一个人.在美国的大、中城市,各停车场都设有"拼车专用车"的停车证.如果经常做司机的话可以申请,这可以保证你的车得到公司里面最好的停车位.在许多美国大学,对"拼车"的学生车辆也有不少的停车优惠,如较好的停车位或是较低的停车费用.此外,经济危机和油价的上涨,使得为了省钱而选择"拼车"的人越来越多.近年开始的"低碳"风潮,也使得"拼车"成为了一种环保举动,并在全美国渐渐演化成一种"拼车"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加剧。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桥下停车场实施建设的条件、交通影响分析方法与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探究日本地下商业街公共停车场的规划设计问题,分别以街道型地下街(大阪长堀地下街)、广场型地下街(大阪钻石地下街)和复合型地下街(东京八重洲地下街)为例,分析了地下街停车场的停车配比、空间设置和出入口设置方法.案例表明,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或城市再开发地区的停车位不足问题、缓解地面交通矛盾,同时通过地下街的商业运作弥补停车场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投入大、回收慢的问题.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一般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停车库出入口一般独立设置在地下街上方干道的中央绿化带或与周边建筑的配建停车场共用出入口.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地制定停车场车辆疏散方案,缩短车辆疏散时间,研究了考虑道路网动态交通流特征的停车场车辆最优疏散模型.首先,根据排队论将停车场每个出口车道的车辆排队抽象成一个M/M/1/1排队系统,分析出口道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对车辆离开率的影响,从而估算车辆在停车场内的排队时间.其次,构建道路网节点交通流均衡模型和路段交通流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