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车辆检修人员的作业安全。在站内车辆检修场作业线路的两端来车方向的左侧钢轨上,设有脱轨器和脱轨表示器,并留有20m以上的防护距离,防止机车或车辆撞压脱轨器脱轨后不致撞击停留的检修车辆。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铁道客车脱轨导致车辆溜逸和颠覆,提出在转向架轮对轴箱上安装能够防止车辆溜逸和颠覆的导向挡板技术方案;车辆意外发生脱轨时导向挡板作用在钢轨轨头外侧面的横向冲击力取200 kN,选用ZG34CrNiMo合金铸钢作为制造导向挡板的材料,对导向挡板进行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和机车车辆限界分析,结果表明满足设计要求;对扣件抗横向水平力和预埋铁座抗拔力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导向挡板对钢轨的横向冲击力也不会导致钢轨侧翻.研究证明在轴箱底部安装导向挡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小号码道岔区钢轨磨耗严重,易诱发车辆爬轨掉道,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轨道养护维修。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货运列车-6号对称道岔动态脱轨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在车体重心施加横向力和抗侧滚力矩以实现车辆爬轨脱轨,模型考虑了轴箱及斜楔等部位的非线性特性。为研究道岔钢轨磨耗对车辆动态脱轨机理的影响,对道岔钢轨廓形进行跟踪测试,将实测廓形输入到动力学软件中,对比研究标准廓形和不同磨耗程度廓形对列车动态脱轨行为的影响,揭示动态脱轨临界状态下列车在岔区的脱轨轨迹、运动姿态、脱轨系数和车轮抬升量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磨耗程度的加剧,车辆导向轮掉道位置距尖轨尖端越近;仿真结果的车轮爬轨位置、掉道位置和脱轨轨迹与现场调研结果较为一致;车辆更容易在磨耗道岔钢轨上发生爬轨脱轨,作用在车体上的横向力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4.
脱轨器是用于保护线路内车辆及其维护人员安全的设备,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操纵脱轨器上轨,使误入线路区间的机车车辆脱离钢轨,保障作业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安全,调车司机通过脱轨器表示器的显示,判断是否可以进入线路区间。  相似文献   

5.
在实测风载的基础上,建立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车辆通过防风过渡段的运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段风载作用下,车辆的运行速度、风载的作用时间对车辆的爬轨脱轨影响较大,风载大小对车辆的倾覆脱轨影响较大;在某一固定风况下,当车辆运行速度小于等于90 km/h时车辆运行安全;当车辆以大于90 km/h的速度运行且风载的作用时间较短时,车轮轮缘未与钢轨发生贴靠,车辆安全性能指标均在限值范围内;当车辆运行速度大于90 km/h且风载作用时间较长时,车轮轮缘与钢轨发生撞击,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发生突变,易出现脱轨系数超限。  相似文献   

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车辆脱轨安全性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车辆脱轨安全性,分析脱轨原因,提出防止脱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次典型货车脱轨事故的分析,说明引起车辆过道岔脱轨事故主要是由于车辆轮缘磨耗和碾堆,以及道岔尖轨和基本轮磨损联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车辆检修规章,以及完善和提高道岔处的钢轨磨耗限度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车辆以较低的速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常会发生脱轨事故,为了研究动车组在动车所内小半径曲线脱轨的特性,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8辆编组的CRH5型动车组仿真模型,考虑了悬挂参数和车钩缓冲装置的非线性特性。在某动车所半径250m的曲线进行了仿真模型的验证试验,应用MiniProf钢轨廓形仪和轨道几何状态测试手推车分别测试了钢轨磨耗和线路的轨道几何状态,将其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在钢轨轨腰粘贴应变片,利用应变片测试原理进行地面轮轨垂直力和水平力测试,应用现场测试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应用该仿真模型分析了曲线连续正矢差、轨道几何状态及轮轨型面对车辆脱轨的影响,结果表明:(1)曲线连续正矢差对脱轨系数和横向力影响较大,对轮重减载率影响较小;(2)新车轮与磨耗钢轨接触时的脱轨系数增大约40%;(3)较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容易引发车辆爬轨脱轨,应严格控制小半径曲线外股的高低偏差;(4)对于CRH5型动车组,由于5车质量较轻,5车的车轮抬升量较其他车增大约35%,使得通过曲线的脱轨安全裕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轮轨关系对脱轨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徐州南津浦线7次货物列车脱轨的特点,测量了脱轨点附近地段和未换轨地段钢轨断面以及被试车C62B车轮踏面,建立了两种钢轨与C62B车辆轮轨接触关系,应用轮轨耦合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直线段车辆蛇行特征和安全指标与轴位、新旧钢轨、速度及摩擦系数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揭示了试验中未能说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介绍蠕滑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城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对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以及脱轨临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车辆安全通过曲线的条件,最后提出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具有独立轮轻轨列车的脱轨问题及轮缘侧面磨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具有独立轮转向架的低地板面轻轨列车所发生的脱轨问题和轮缘严重磨耗问题,从轮轨系统的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了传统刚性轮对与独立轮对的导向机理和特点,建立了具有独立轮特点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计算模拟了实际脱轨现象,并对各种可能导致脱轨和轮缘磨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踏面外形、轮轨润滑、运行速度、护轨间隙等进行了综合治理,使轮轨磨耗大为降低,抑制了脱轨事故,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设计、运用和维护3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脱轨安全性和轮缘减磨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要:利用紧凑型高性能传感器装置。可以连续测量运行车辆的冲角变化,利用该装置进行了试运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够检测和测量车辆通过曲线或道岔时的冲角性能,且可用于研究轮缘爬轨脱轨。  相似文献   

14.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及其试验验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TTISIM仿真软件采用现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全面考虑轨道结构参振影响及动态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结合近年来国内有关提速、脱轨、新型机车车辆动力学现场试验,对TTISIM软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用该仿真软件计算的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仿真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研究各种铁道机车车辆在不同状态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轮对稳态脱轨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脱轨的判断更为合理。通过计算还得知,减小轮轨摩擦系数、增大轮缘角和减小轮对冲角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类型钢轨上有轨电车的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四模块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仿真模型。在模型中考虑CHN60钢轨与60R2槽型轨的影响,并依据规范设置了3条小半径曲线线路,最后以车辆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为评价指标,对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轨上的有轨电车非线性临界速度均能满足车辆运行要求,且运行在CHN60轨上的车辆具有更好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在小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60R2槽型轨上的车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槽型轨断面具有一定的护轨功能,因而在有轨电车钢轨选型上,建议使用槽型钢轨。  相似文献   

17.
防止列车空车悬浮脱轨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纪善  卢世明 《中国铁路》2007,(5):36-38,59
列车蛇行运动是造成列车悬浮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悬浮脱轨事故频有发生。通过对车辆车轮与轨面间的动力学原理分析,结合科研部门的大量试验数据,提出减小直线段轮轨间隙(名义公差)是防止空车悬浮脱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恢复线路平顺状态,某线采用大调量扣件调整轨面高程。通过对大调量扣件地段轨道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分析,评价其使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均在安全限值之内;轮轨水平力、轮重减载率等指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加扣件调高量对轮轨垂直力、轮轨水平力以及脱轨系数的影响较小,但钢轨轨底横向位移、轮重减载率有增大趋势;在曲线段采用大调量扣件会导致钢轨轨头横向位移、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明显增大,建议在曲线地段扣件调高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准静态脱轨系数指标监测高速车辆动态脱轨安全性时的局限性,提出基于车轮抬升量和轮对横移量、以轮对运动姿态决定的脱轨临界状态判断准则;建立高速车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高速车辆动态脱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轮对运动姿态与车辆振动响应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表明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与车轮抬升量规律较一致;运用高速车辆动态脱轨评判方法进行评判时,首先采用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移动均方根值作为评判车辆脱轨的指标,然后确定该指标能有效反映车轮抬升量变化时的滤波频率范围和滤波时间窗宽,最后确定该指标的合理限值。算例验证表明:该评判方法可有效监测动态脱轨安全性;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移动均方根统计波形与车轮抬升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不仅可以间接地反映轮对运动姿态的变化及车轮抬升的高度,还可以克服轮轨垂向力为零时脱轨系数失真的缺点,在评判高频动态脱轨时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车轮谐波磨耗造成的轮轨间高频接触振动和冲击,是高速列车运行不可忽略的问题,会对列车运行安全性造成重大影响。阐述了车轮谐波磨耗形式,建立了包含柔性钢轨及路基的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实测统计数据中最常见的1阶、6阶和11阶谐波磨耗、波深为0.1 mm和0.3 mm的6种典型谐波磨耗进行了轮轨横向振动加速度分析,并研究了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3个安全性指标。依托相应铁路行业标准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大轮轨横向振动加速度在6阶0.3 mm和11阶0.3 mm时达到峰值;最大轮轨横向力在6阶0.3 mm和11阶0.3 mm时接近国标限定值;最大轮重减载率在6阶0.3 mm和11阶0.3 mm时超过安全限值;最大脱轨系数在不同形态谐波磨耗下均在安全限度范围内,不会发生脱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