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 我室近几年对引起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兹综述如下一 60年代初就已公认,DRP的主波DRV可作为突触前抑制的客观指标。此后,各国学者以猫为对象,相继对引起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对粗的有髓传入纤维(Ⅰ、Ⅱ类)引起的是负DRP,其幅度随刺激增强、纤维的参与增多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传入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C-DRP的性质。实验中发现,阈刺激时,背根即可记录到一慢的负波A-DRP。随刺激强度增加,A-DRP幅度增大,在20T达到其最大幅值。在70T刺激强度下,在A-D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负波。该波在300T达最大值。用普鲁卡因阻滞及三角波选择性刺激的方法均证明,该波是Ⅳ类传入引起的C-DRP。实验结果表明:牛蛙坐骨神经各类传人纤维均能引起负的背根电位。即各类纤维均能在脊髓节段引起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穴位电针剌激参数与大白鼠背根电位(Dorsal Root Potential简称DRP)的关系。结果提示,当电针刺激强度为4T~10T、频率为40~80Hz时,穴位电针引起的DRP振幅较大、时程较长。此时Ⅱ类纤维大部分或全部兴奋、Ⅲ类纤维部分或大部分兴奋。用不同间隔的双刺激实验结果对频率剌激引起的DRP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穴位电针剌激参数、DRP峰值和时程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及电针镇痛的传入纤维类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各类纤维传入的兴奋进入脊髓,都可以造成初级传入纤维末稍的去极化(PAD)。该PAD在脊髓背表面呈现为DRP。根据不同纤维引起不同的DRP的特点,将A类纤维和C类纤维兴奋时的DRP分别称为A-DRP和C-DRP~4。janig~5研究确认,粗、细神经纤维在脊髓水平有明显的会聚现象。这样以来,在脊髓内部究竟哪一类神经元接受了各类纤维传入的冲动而产生DRP,就不能仅仅根据外周神经干中哪一类纤维兴奋末判断。为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牛蛙和蟾蜍,以背根电位(DRP)和腹根电位(VRP)为指标,观察分析了牵拉肌肉引起的肌梭传入在中枢的效应。结果表明:肌肉制动后,牵拉半腱肌的同时在背根上所记录到的时相DRP为肌梭传入放电所致,本文命名为肌梭DRP并详细讨论了肌梭DRP的性质。同时发现;持续性肌梭传入能加强电刺激腓神经诱发的DRP,能抑制神经VRP。提示肌梭传入参与针刺镇痛可能是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起作用的。本文为突触前抑制理论及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蟾蜍肌神经、皮神经和穴位区均能引起DRP。皮神经DRP主要由Ⅱ类纤维引起,肌神经DRP和穴位DRP主要由Ⅲ类纤维引起。肌神经和皮神经Ⅲ类纤维引起的DRP均为负DRP,肌神经的Ⅲ—DRP大于皮神经的Ⅲ-DRP。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级刺激、直流电阻滞、Novocain阻滞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鼠后肢腓肠(皮)神经、腓肠肌神经及拟承山穴区ⅠⅡⅢ类传入纤维诱发的脊髓背根电位(DRP)。结果表明:上述皮、肌神经及穴位区ⅠⅡⅢ类纤维均可诱发负DRP;皮神经DRP主要系Ⅱ类纤维所诱发;肌神经及穴位区DRP主要系Ⅲ类纤维所诱发。本工作为突触前抑制理论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蟾蜍为对象,断脑成脊髓动物,记录了由刺激背根进入区所引起的逆向C波,并观察了坐骨神经混合干60T强度的条件刺激对逆向C波的影响。结果表明:条件刺激可使逆向C波波幅增加,即兴奋性升高,并具两个时相,从而提示:外周初级传入各类纤维均能引起C类纤维终末的突触前抑制活动。  相似文献   

10.
1.以大白鼠为实验对象引导出了DRP,为今后以DRP为指标,探索突触前抑制与电针镇痛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较方便的实验动物。2.刺激大白鼠穴位可以引起DRP,刺激不同节段穴位;可在同一背根上引导出DRP;长持续电针大白鼠足三里穴,在电针过程中可以引起DRP增大,表明电针可以引起并加强突触前抑制,电计可以镇痛,说明突触前抑制可能是电针镇痛中枢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腹根电位(V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实验中可见,当刺激强度为0.054±0.003使时,随动作电位α波的出现,在腹根可记录到前人所报道的短潜伏期的VRP,即A类纤维引起的VRP(A—VRP)。当刺激强度增加到70T左右,在A—V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VRP。该波与A—VRP的极性一致;在300T达最大幅度。用普鲁卡因阻滞、三角波刺激、远侧与近侧刺激对比的方法,证明了这一长潜伏期的VIIP是由C类传入诱发的,命名为C—VRP。实验结果证明:牛蛙坐骨神经的C类纤维也可诱发VRP。C—VRP似可作为一个“痛”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钨丝微电极法以内关穴为典型观察参与针感冲动传导的纤维类别及其与针感性质的关系发现: 1.电针内关穴时可以兴奋Ⅰ、Ⅱ、Ⅲ及Ⅳ类传入纤维。2.该Ⅳ类传入纤维的动作电位的性质与皮肤交感传出C电位不同。它是电针穴位时所诱发的。3.初步观察到针感性质和传入纤维类别间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大鼠延髓NRM区域,在脊髓背表面记录到一串正向电位波,即NRM-CDP。NRM-CDP由先出现的短程复合电位及其随后的两个长时程慢电位所组成。本文对NRM-CDP中的慢电位即NRM-CDP-1波和NRM-CDP-2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报道了有关参数,为进一步研究NRM下行控制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五十年代Woodbury等应用微电极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CAP)以来该方法在心肌电生理研究上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1956年Woodbury与Brady又应用浮置超微电极技术引导在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目前引导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实验技术已用于  相似文献   

15.
新生期给大鼠注射辣椒素(50mg/kg),于成年时,电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A-DRP和CDP-p_1波,其幅度、时程、潜伏期以及波面积积分值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C-DRP和CDP-p_2波大都缺如。这与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Ⅳ类传入纤维机能的长期丧失,对粗纤维传入诱发脊髓的初级传入末梢上PAD似无明显影响, 而对细纤维传入效应有取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用0.2%的奴佛卡因溶液作用于兔的腓神经,并限制受药物作用的神经长度在2毫米左右,可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性阻断ⅢⅣ类纤维,而绝大部分ⅠⅡ类纤维仍保持传导功能。二、在奴佛卡因阻滞前,电针兴奋腓神经中全部ⅠⅡⅢⅣ类纤维,可使反射性下颌运动的幅度抑制91.7%;在阻断ⅢⅣ类纤维后,同样强度的电针仅使下颌运动幅度抑制29.3%,抑制作用持续的时间也缩短。因此认为细纤维的镇痛作用大于粗纤维的镇痛作用,在细纤维和粗纤维同时被兴奋的情况下,细纤维在镇痛信号的传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离体豚鼠心乳头肌观察了DL-四氢巴马汀对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L-四氢巴马汀产生浓度依赖性负性肌力作用;同时明显缩短APD_(20)和APD_(50),但APD_(90)和ERP延长,RP降低,对APA和Vmax影响较小。出现兴奋-收缩脱偶联。此外,豚鼠皮内注射DL-四氢巴马汀使局部刺激疼痛减弱,蟾蜍离体神经法观察到DL-四氢巴马汀使神经干动作电位振幅降低,表明该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较奎尼丁弱。实验结果提示DL-四氢巴马汀主要阻滞Ca~(2+)内流,但对Na~+内流、K~+外流也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