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2011年每季度围绕上海乃至全国交通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一次专家恳谈会。第四季度专家恳谈会的主题是“倡导慢行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具体议题有四个:如何协调人的出行与机动车出行的关系,提升慢行交通地位?如何在道路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扩展慢行交通的空间?如何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吸引市民出行向慢行交通方式转移?如何加强助动车管理,改善慢行交通安全和秩序?现将专家们的见解和建议整理如下,亦希望广大读者来稿,对上述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慢行通道等级、道路断面要求和过街设施3个方面提出慢行通道的规划要求,指导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规划其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提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但目前在设计和管理层面均未得到充分重视。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既有道路设计中慢行交通系统现状,以及我国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指出为营造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仍需要精心设计慢行廊道和行人过街设施。结合道路工程实例,分别对新建及改造工程中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的设计、改善做了具体分析与展示。  相似文献   

5.
慢行交通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但是从交通空间分配来看,慢行空间却是最易被忽略或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的,慢行交通规划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选取临空地区这一具有典型慢行交通发展需求的区域,通过公众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本地慢行交通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临空地区特点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通过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地区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探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交通重要趋势之一,是倡导慢行交通,如步行、骑自行车等,减少拥有和过度使用机动车。实现这一出行方式,最终转变生活方式,需要全民意识和全民行动。但这种转变需要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部门,高度重视慢行交通。这不仅需有政策的引导、推动,更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形成有利于慢行交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氛围。一、完善慢行交通路网1.形成系统,注重通达性以往在城市规划中也有非机动车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体系的延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法规、设施、技术、公众教育5个角度总结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从发展思路、规则建设、规划重点、运行管理和技术革新5个方面提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对慢行交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保障慢行空间、提升慢行品质、营造怡人的慢行环境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至关重要。以兴化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中小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及出行结构特征,指出慢行交通在中小城市居民出行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针对目前兴化市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从路网优化、安全管理、水资源利用、停车换乘、文化特色融合等方面提出相应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出行环境,在北京南锣鼓巷胡同区及附近人口密集的区域开 展调查,进行历史街区出行行为研究。首先,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研究了不同服务人群、服务范围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将出行方式划分为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私人交通3 类,并分析得出该区域内慢行交通出行比例最低。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特性变 量与出行方式选择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特征变量。最后,建立多项Logit 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简称MNL) 对历史街区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并使用南锣鼓巷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户口、年龄、月收入、汽车拥有量、胡同宽度、胡同单行线、游客影 响、慢行交通意愿等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出行中小汽车和慢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回归逻辑模型。交叉口密度、道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总POI密度、离退休人员和通勤出行在总体上对短距离出行中的小汽车使用起到负向影响,到CBD距离在总体上起到正向影响,但这些变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此外,男性、个体经营者、3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家庭收入越高的群体更倾向于在短距离出行中使用小汽车,而购物和娱乐出行更倾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济南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趋势,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结构、出行时耗、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比较分析2009年与2004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并总结居民出行特征变化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最后指出,济南市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在城市交通用地布局结构、优先发展公交系统、慢行交通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实现优化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结构并促进城市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日益完善,但是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环境却逐步恶化,亟须改善。慢行 交通不仅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低碳城市及 多规融合理念迅速发展,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际遇。文章从慢行系统与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入手,结合项 目实例,从规划思路、系统元素、元素设计改善方面入手,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日益完善,但是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环境却逐步恶化,亟须改善。慢行交通不仅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低碳城市及多规融合理念迅速发展,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际遇。文章从慢行系统与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入手,结合项目实例,从规划思路、系统元素、元素设计改善方面入手,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居民慢行出行体验反馈进行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数据,确定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舒适度感知与整体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构建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假设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分析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模型的路径系数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舒适性感知、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与舒适度感知是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舒适度感知对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比安全性更大,机非/人非隔离状态是影响出行者舒适度感知的最大因素。此结果可为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提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治机动车污染,提升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率与服务水平,针对慢行交通出行者特性开 展研究。以铜川市居民出行调查为数据基础,将其分为家庭属性、个人属性与出行特征属性3 个 类别,借助SPSS 软件构建二元Logistic 模型,以优势比(OR) 为主要评判标准,从多种属性变 量中辨识影响慢行交通使用的主要变量,阐述出行者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出行距离一般小 于3km,自行车出行距离小于5km,各种属性变量对慢行交通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步行与 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变量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步行而男性使用自行车的几率更高;非通勤出 行以步行为主;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提升会降低步行使用率,而对自行车出行基本不产生影响;家 庭收入与是否选择慢行交通出行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芜湖市交通调查基本情况,分析了慢行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关系,探讨了其时间分布、距离分布的出行特性,并构建了在不同出行目的下,分别以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为变量的慢行交通分担曲线模型.最后,以芜湖市交通需求预测中,居家工作出行目的的时间和距离为变量的预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自长治市人民政府在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以来,不仅缓解了主城区车辆拥堵现象,也改变了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市区实行免费公交,公共自行车也参与其中,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与城市公交有机结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形成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相结合的绿色出行方式。在限行期间,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冬季污染治理号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绿色交通体系和低碳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慢行规划理念逐步打破传统模式,向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规划方法发展。本文以细化研究慢行功能需求为切入点,将功能需求与空间载体有机对应,通过对不同慢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的慢行出行需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出行空间品质。并以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将这一规划方法进行应用,以期为成都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