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60 km/h磁浮列车的成功研发是我国将常导电磁悬浮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大突破,刷新了短定子直线电机牵引商用磁浮列车的世界速度记录.文章重点介绍160 k m/h磁浮列车的总体技术指标、关键系统技术特点以及车辆的试验情况,并提出短定子直线电机牵引磁浮列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相关技术和经验可为后续磁浮列车设计及...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同传统轮轨式交通工具相比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其对土建设计的不同要求及在昆明世博园磁浮列车旅游观光线设计中对此要求所作的技术设计方法,简单阐述中低速磁浮列车线建筑专业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大、中运量磁浮列车和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应用场景、服务人群特点,以功能、安全、环境、经济等要素为出发点,定义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顶层设计指标,开展车辆总体和主要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基于列车牵引、悬浮能力需求,对走行机构进行总体架构设计,确定单节车配置双悬浮架方案,减小了列车的簧下质量和设备维护难度,同时增大了车底设备布置空间;响应“双碳”目标提出车载蓄电池为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供电方案,取消供电轨受流,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利用理论和仿真等方法对列车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列车总体设计的可行性。该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方案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经济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各型磁浮列车的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高架车站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昆明中低速磁浮列车新建工程及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的实践,对中低速磁浮高架车站中的荷载取值、荷载组合、结构内力计算、轨道梁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阐述磁浮"桥建合一"型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探讨车站设计中的一些难点,如结构计算中模型的选择、连续轨道梁刚度和配筋以及供磁浮列车检修用支墩的设计等,并提出建议,以供开展磁浮列车高架车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低速磁浮列车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制动方式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所差异。通过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制动控制原理、制动力管理和基础制动方式进行分析,验证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为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设计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低速磁浮列车用新型空气弹簧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用新型空气弹簧的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和试验情况。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空气弹簧能够满足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有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速磁浮列车在高架线路上运行时,车身有可能遭受雷击。若中速磁浮列车车体采用复合材料,在遭受雷击时有可能受损甚至被击穿,进而使乘客受到雷击伤害。为此,需要在复合材料车体设计时进行防雷设计,而雷电在列车上的附着点是设计的关键。[方法]制作了中速磁浮列车单节车厢的精确缩比模型,阐述了磁浮列车雷电附着点试验的依据、试验件、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将中速磁浮列车雷电附着点的区域分为车头风挡、车身顶部、侧棱、侧棱尖端、设备安装区域以及地面6个部分,并对整车进行了雷电仿真计算。[结果及结论]通过列车缩比模型雷电试验获得了单节车厢较为详细的雷电附着点分布情况,雷电仿真得到列车表面电场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结合试验及仿真结果,提出了中速磁浮列车的雷电防护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温常导高速磁浮列车头型的几何特点,将其分为流线型和设备舱2个部分,采用改进的VMF参数化方法和曲面离散方法,分别进行参数化设计;对提取的12个设计参数,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以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和尾车气动升力系数为优化目标,以头车气动升力系数为约束条件,进行高速磁浮列车头型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并进行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对优化外形进行工程化改进和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参数化设计方法能够利用较少的设计参数描述高速磁浮列车头型;减少计算量且提高优化效率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头型长度是影响高速磁浮列车气动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水平剖面型线对头尾车气动升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较原始外形,采用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改进的优化外形后,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减小19.2%,头车和尾车气动升力系数分别减小24.8%和51.3%。  相似文献   

9.
磁浮铁路以其非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为铁路交通开辟了新的前景。磁浮列车线路的计算与设计由于它的特殊技术特点而比其他的交通系统更明显地受振动技术特点的影响。磁浮列车线路和动力学特性是影响线路设计的主要因数,同时也与列车行走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有密切关系。磁浮列车线路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是磁浮列车线路技术的一个关键性基础理论课题。本文首先建立磁浮列车车辆模型和弹性轨道梁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
磁浮列车在多辆车编组运行时,相邻的车辆通过联挂装置相连。文章通过对磁浮列车车辆联挂装置结构需求分析,给出其设计参数,为磁浮列车联挂装置设计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用工程车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沙磁浮线路的特点,通过对常规轨道工程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和轨道的分析,总结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功能需求和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比分析方案,为基地设计、工程车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磁浮列车二次系的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孙体健  张锟 《铁道学报》2007,29(2):32-38
满足运动学要求是车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磁浮列车而言,车辆与线路之间的运动解耦功能主要由车辆的二次系完成。高速磁浮列车的二次系主要由摇枕、防滚橡胶件、空气弹簧、摆杆和Z向支座等构成,其运动同时受线路线形和刚性车厢的约束。本文利用多刚体运动学建模方法——Denavit-Hartenberg变换方法,建立高速磁浮列车二次系的运动学模型。结合线路线形的特征参数,通过求解运动学模型的逆解,计算当车辆通过曲线时二次系各构件的运动情况。本文的建模方法和结果对高速磁浮列车的设计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低速磁浮列车以其绿色环保、安静舒适、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建造成本低的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上体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性。相比传统轮轨接触式列车利用轮对分散接地的方式,磁浮列车采用双端第三轨集中接地模式。实际上,磁浮车辆不仅需要从第三轨获取主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还需要将车体感生电动势导入第三轨。此种特殊的接地设计,会使列车在牵引启动过程中闸片与F轨制动面之间产生火花,从而形成灼痕。为此,有必要针对磁浮列车液压夹钳单元绝缘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优化设计,为磁浮车辆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中低速磁车辆轨距的概念,分析轨距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影响,阐述国外中低速磁系统轨距、车宽的演变,并提出中低速磁浮车辆轨距及车宽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磁浮车辆用高压分线箱结构与基本设计思路,分析了磁浮车辆高压分线箱技术要点,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速磁悬浮列车牵引需求分析,选定直线电机类型及设计方案.通过建立面电流模型,给出中速磁悬浮列车空心Halbach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具体参数设计.再通过分析不同极距、不同尺寸边长、端部效应对电机推力的影响,初步验证电机尺寸参数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牵引仿真计算和模型车牵引试验结果论证该电机满足列车牵引需求,为今后中速磁...  相似文献   

17.
磁悬浮列车转向机构运动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分析了磁悬浮列车各种转向架的几何结构和转弯时的运动关系,给出了 运动关系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转向操纵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文中特别给出了四单元结构转向架的设计和计算实例,并以此介绍了磁悬浮列车转向架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磁悬浮车辆结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准确获得磁悬浮车辆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结合上海磁悬浮示范线车辆,对磁悬浮车辆结构建模和仿真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整体结构受力载荷工况,给出夹层和车体结构的受力公式。采用参数化和子结构建模技术,利用多体系统软件SIMPACK建立磁悬浮车辆首车动力学模型。为简化整个磁悬浮车辆系统多体模型和提高计算效率,将车辆受到的作用力和部分刚体简化为力元或力矩。仿真结果表明,多体动力学建模可以作为磁悬浮车辆结构设计方案优劣的有效评估工具,有益于磁悬浮结构国产化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低速磁浮车辆限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套合理的磁浮列车限界计算方法的出台将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文章就低速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车辆限界应该计及的因素进行研讨和阐述,为低速磁浮限界标准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低速磁浮车辆轻量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设计、制造、测试过程中实施了一些减重的措施和方法。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善方法,以便第二代车辆研制中予以重点研究和改进,尽快实现中低速磁浮项目一r:程化、产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