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型绞吸挖泥船进行硬底质航道疏浚施工时,其最小挖宽和挖深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通过计算确定绞吸船最小挖宽和挖深的解决方案。分别依据标准规范和船舶几何尺寸,考虑多种波浪条件下的绞吸船最小挖深挖宽计算方法,得出某工程大型绞吸船在进行航道施工时的最小挖宽和挖深,经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是控制好边坡、挖深、挖宽,本文就施工过程中边坡的开挖、挖深和挖宽的控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生态清礁的迫切需求,铣挖法作为机械开挖岩石的方法被用于水下清礁。本文根据铣挖清礁的现场试验资料,基于离散元3DEC模拟铣挖清礁的过程,研究不同施工参数(输出扭矩、工作压力、吃刀深度、摆臂速度)的破礁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输出扭矩和工作压力对铣挖头的运转情况影响显著,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铣挖头出现卡刀现象;铣挖头卡刀会增加截割阻力影响截齿寿命;铣挖头正常运行的比能耗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摆臂铣削的截割阻力和铣挖效率均随吃刀深度和摆臂速度增大而增大;比能耗随吃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摆臂速度呈指数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对铣挖破礁实际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仕华 《珠江水运》2022,(8):101-103
针对高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明挖施工问题,提出了高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大坝土方明挖技术设计.以观音岩水库大坝工程为例子,保护双曲拱坝大坝土方明挖盾构结构,处理明挖土方明挖阶段侵限和围护桩剔凿,挖掘明挖法基坑.施工方案充分发挥出了明挖法的优势,推动大坝施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挝XESET2水电站调压井开挖采用反井钻机施工导井,再从下向上反向扩挖已经成型的导井,最后从上向下正向扩挖到设计断面;在正向扩挖时,利用升降系统把小型反挖放到工作面,进行掌子面爆碴清理。竖井开挖利用反扩导井及机械清碴的扩挖施工方法,显著降低竖井扩挖中导井被堵塞的风险,减少清碴工程量、并节约人工、施工快速、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我公司承建的深圳市福龙路留仙立交工程的挖孔桩施工,对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施工意外事故处理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供挖孔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典型的挖入式建港主要有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通过对国内典型挖入式港池布置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海岸线以内有大面积洼地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挖入式港池的方式建港。挖入式港池可以有效地解决港口岸线利用、港池土方平衡和泥沙回淤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关于挖入式港池的宽度,在保证船舶操纵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窄港池宽度,以减少港池内的淤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河挖入式港池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挖入式布置是港口平面布置的1种常用布置形式。该布置形式在西欧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则相对采用较少,且大部分挖入式港池修建在河道上。这种状况除与河道的自然条件和利用情况有关外,我国对挖入式港池的研究较少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的修编,对采用挖入式港池相对较多的江苏、湖南、浙江等省进行了挖入式港池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缩短临时航道挖长、控制挖宽、减小挖深、排泥管线的选择与维护等方面论述了减小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浅水临时航道开挖工程量,节约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人工挖孔桩的历史发展出发,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内涵和、特征及其技术发展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岩溶地区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组织、保障措施以及施工中问题的应对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水运工程》2020,(4):161-161
3月27日,随着广州航道局30 m^3抓斗船“金雄”轮完成第一斗泥的开挖,深中通道正式开启首节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精挖施工。首节沉管基槽精挖是深中通道E1沉管浮运安装的关键工序之一。精挖是指在完成上层粗挖任务后,在粗挖作业面基础上二次施工。由广航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具备定深平挖功能的抓斗式挖泥船“金雄”轮克服水下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干扰大等不利因素,挑战0.5 m误差范围的隧道沉管基槽开挖施工难题,为E1沉管安装开挖出一条长123.8 m、宽50 m的基槽。  相似文献   

12.
陆元龙  朱珉虎 《船艇》2005,(6):44-45
“新海狮”号耙吸船是上海航道局自行组织研制开发改造成功的第一艘大型多功能深水挖砂船,是目前我国挖砂深度最深的大型工程船舶。最大舱容量为13000m3。具有挖砂装舱、泥门卸砂、首抽舱排岸、首吹等功能,胜任洋山深水港等特大型港口建设工程所需的深海挖砂、围海造田等施工作业。“新海狮”号全船液压系统由上海申诚液压气动公司总承包。在以往同型耙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如大功率水下泵、变量高压液压油泵,首吹快速接头,大大提升了“新海狮”号的深海挖砂功能。在控制方面,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挖砂工程船…  相似文献   

13.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安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东升 《水运工程》2004,(6):60-61,81
论述人工挖孔灌注桩发生事故的原因、预防事故的措施与对策,对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人工挖孔桩工程孔内基岩爆破设计和施工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挖孔是桩基尤其是嵌岩桩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微风化岩层人工开挖难度较大,施工中须对基岩进行爆破。通过对广东某高速公路A02合同段人工挖孔桩工程爆破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挖孔桩孔内基岩爆破的一般设计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大风回淤后有大段的强淤难挖段。首先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回淤土难挖段的特点,又以大量实测为依据,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后航道内回淤土的各项特性、指标的变化,阐述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对航道回淤土可挖性的影响,分析原因认为:黄骅港整治工程掩护了原有强淤难挖段,改善了被掩护段的颗粒组成,提高了回淤土可挖性,航道淤积重心外移,使疏浚力量重分配,提高了疏浚效率,增加了航道水深。  相似文献   

16.
李凡  李爽 《河港工程》2002,(1):66-70
本文分析了影响孤山隧道开挖超欠挖的几种因素;包括钻孔,爆破及围岩条件等,以及超欠挖对隧道施工成本的影响关系,通过实测资料,说明孤山隧道中超欠挖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对增加施工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应引起现场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感潮河段挖入式港池泥沙淤积机理的基础上,对回流淤积、异重流淤积量及缓流淤积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长江下游某大型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的淤积量及淤积强度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挖入式港池内以异重流淤积为主,港池口门附近的回流区淤积强度最大。文中还对挖入式港池淤积量与港池内水深变化、港池水域面积变化及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利工程、桥梁结构、核电站、港口码头等工程中挖孔桩基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由于挖孔桩基为隐蔽性工程,若质量出现差错,会严重影响上部结构安全。本文主要结合某水利工程案例重点分析挖孔桩基在此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此技术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20.
某地下峒室在开挖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影响,形成较大范围超挖,目前峒顶已有小范围坍塌,由于工程开工时间紧迫,且由穿透山顶的吊桶输料较慢,若按常规要求对超挖部分围岩用同标号混凝土全部回填,将影响工程按时点火。为此,通过对地下峒室超挖区的地质、力学评判,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优化支护方案。本文从围岩分类角度对超挖区岩体稳定性进行评判,为优化支护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