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为解决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特别是在跨度较大的深水航道疏浚施工中存在的严重超挖废方问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疏浚施工中采取RTK无验潮、多波速测量和分层定深开挖等技术,对潮位数据、动态分层定深和测量成果等进行分析,对潮位观测站数据与施工船舶RTK无验潮实时数据进行对比纠正,探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挖深精确控制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炜 《水运工程》2020,(3):161-164
针对沿海远距离施工实时水位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疏浚施工项目,对施工实时水位观测原理、施工船舶吃水动态变化等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星站差分技术的沿海远距离施工实时水位控制测量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满足现行爯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爲和施工水位精度要求,且适用于全球任意海域,在沿海远距离施工实时水位控制测量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疏浚船舶组合施工在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船机组合施工布置方案。从疏浚土质、船舶工艺技术、施工环境、工期要求、经济性等方面分析港口航道疏浚船舶机械的最佳组合方式,根据工程特点对船机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施工工艺流程,使港口航道航疏浚工程符合工期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陈家港航道工程为例,针对航道现状和航道土质特征,制定了合理的疏浚方案,对施工进行了灵活的组织,对施工船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将船舶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取得了良好的疏浚效果,为类似工程项目疏浚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疏浚施工中潮位数据中断和错误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潮位站性质分别提出2种不同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调和常数加余水位法对长江口北槽中潮位站的实测潮位数据进行缺失数据的插补和错误数据的矫正,采用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法对连云港徐圩潮位站的实测潮位数据进行缺失数据的插补和错误数据的矫正,并统计缺失潮位和错误潮位的插补精度,结果表明:前者首次插补和矫正精度平均值为0.017 m,后者首次插补和矫正精度平均值为0.023 m。2种潮位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矫正精度能够满足疏浚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9,(6):667-672
基于两次现场观测,结合天生港潮位数据,对福姜沙水道船舶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将福姜沙水道船舶交通流按上行和下行分别进行统计,研究发现,一个潮周期内上行船舶逐时变化特征与潮位基本同步,但船舶流数量增减先于潮位涨落1 h,船舶流高峰一般出现在高潮位之前;下行船舶逐时变化特征与潮位关系不明显,船舶流数量增减受潮位影响较小,船舶流高峰一般出现在落潮时段内;各断面上、下行船舶高峰小时流量均为平均小时流量的2~4倍,船舶流高峰期内航道繁忙程度剧增。研究成果可供福姜沙水道船舶航行安全和维护疏浚施工方案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航道疏浚工程质量,以某航道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实践可知,在航道疏浚工程施工中,做好技术准备、控制围堰施工、挖槽施工以及泥土处理等技术的控制,能够提升航道疏浚工程的质量,在该项工程中,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把握后,整体工程能够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工程为实例,从该工程的土质、水文等特点进行解析,对选择的主要施工船舶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确定了航道疏浚工程的挖槽、边坡的施工方法及工程质量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9.
航道疏浚工程是按照一定的深度和范围对航道或者港口水域进行挖掘从而对水底的淤泥、砂以及岩石进行清理的港口工程,也是改善航道、港口水域并对其进行改善的主要工程手段之一。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不仅和疏浚物质的特点以及施工区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有关,还和船舶施工工艺有着很大的关系,需要充分的利用船舶施工工艺保障航道疏浚工程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通过一个工程案例,分析船舶施工工艺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海疏浚工程中远距离疏浚区域因潮位实时控制疏浚深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结合盐城大丰港区航道疏浚工程,通过对基准传递、调和常数、分潮数择取、余水位相关的等关键参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余水位订正的沿海疏浚工程远距离潮位推算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安东 《水运工程》2019,(12):75-79
针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航道水深等建港条件受限、大宗散货进口或出运而建设大型码头成本巨大的问题,探讨通过水上过驳系统中转,减少港口建设及营运成本的可行性。结合孟加拉电厂配套煤炭码头的设计过程,探讨如何确定水上过驳装卸工艺系统。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船型组合,合理选择运输船型,并根据乘潮情况确定航道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水上过驳中转系统,可避免大型码头建设及长距离航道的疏浚维护费用,水上过驳成本相对于货物价值影响不大,可作为码头建设一个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刘东波  赵辉  赵羽翀 《水运工程》2020,(S1):186-190
为满足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在河湖流域治理中的施工需求、提高环保疏浚质量,依托白洋淀内源治理项目中浚湖船,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环保型绞吸挖泥船的疏浚集成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测量、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对船舶疏浚作业过程关键施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又集成施工方案设计、浚后工艺分析以及远程数据共享功能等,有效提高了船舶的环保疏浚精度和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4.
芦家河水道位于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中下段,多年来碍航严重,目前主要通过维护性疏浚维持航道畅通。以2018年维护性疏浚为背景,分析河道特点和碍航原因,提出疏浚思路、方案及设计参数,并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疏浚工程的效果。结果表明,结合芦家河水道复杂的碍航原因,近期宜采用兼顾控制上游水位和水浅问题、坡陡流急与航宽尺度改善相结合、提前疏浚以降低枯水位维护压力、兼顾施工与通航的分区分层作业的疏浚思路,清除三宁化工码头前沿浅包以及毛家花屋航槽右缘乱石堆。工程实施后,能保证枯水期的通航水深,对水位影响较小且降低了疏浚区附近流速,可为船舶上行提供较宽的缓流区。  相似文献   

15.
赵明时 《水运工程》2018,(4):167-170
针对高桩码头施工对内河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问题,以江苏响水高桩码头工程为依托,结合工程所在水域的通航情况,分析探讨高桩码头在挖泥、打桩、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期间相应施工船舶占用水域情况。根据内河航道的船舶流量分析,提出相应的航道通航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内河航道在高桩码头施工期间航道的通畅与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国内疏浚工程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发展,基床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莱州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基于“航工301”小型整平船,建立CFD仿真模型,分析船载框架式整平器作用时船舶在各浪向下的水动力性能,分析对孤立浅点和浅点集中区域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的经济效果,并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表明:在整平器的作用下,船舶的运动幅值响应算子总体较小,船舶稳定性较高;独立浅点沿2个方向过线,单边受力时,多向过线效果较好;在浅点集中区域,以S线型走线结合多方向过线,由浅至深逐段扫浅;施工周期内节省燃油约103 t、淡水约112.5 t,浅点扫除率达10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环保疏浚施工中存在的地质地形复杂、精度要求高、水下作业难度大、工序繁多不易管理等问题,对施工阶段进度模拟、船舶疏浚施工管理、疏浚绞刀作业精细化管理、底泥脱水管理等进行研究。采用模型切分、进度数据构建、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该类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BIM技术在环保疏浚施工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加强和改善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浩  代礼红  吕刚  徐红 《水运工程》2023,(10):158-163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所在河段不断航,且来往船舶多,临时航道通航环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施工期智能航道系统,该系统以电子航道图为显示基础,实现航道水位、流速流量和水深的实时监测、航标遥控遥测、船舶动态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共享与服务接口,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河道表面流速场的非接触、无人值守的实时测量,以及对航标、船舶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龙溪口枢纽工程施工期工程河段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9.
熊学斌  吕永祥 《水运工程》2012,(11):161-164
提出兰家沱一大埠街河段智能航道示范工程建设总体框架,通过电子航道图生产应用、航道船舶感知和数据库集成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设计框架下智能航道五大服务功能,结合实施保障措施,完成智能航道实施方案的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20.
大风天航道骤淤是连云港海域深水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三维风浪、潮流及泥沙数学模型,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风浪、潮流及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水位变化、潮流与含沙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该模型对连云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台风期间航道回淤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类似“韦帕”台风的大风作用下,连云港二期航道没有发生泥沙骤淤碍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