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铁时期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典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胡晶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7-15
为提高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其功能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铁路客运枢纽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演变过程;然后,结合高速铁路时期新的发展特征,将铁路客运枢纽划分为综合型、中心型、区域接驳型和通勤型四种类型。针对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多属于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现状,重点分析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功能和空间层次,并围绕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道路网络、换乘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布局要点。  相似文献   

3.
胡晶  黄珂  王昊 《城市交通》2015,(5):36-42
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快速扩张,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交通流重构、场所功能重组,以及三类地区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建铁路客运枢纽与既有铁路客运枢纽、既有城市中心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实现节点与场所平衡的路径.提出通过客流培育与长途功能疏解提升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场所功能,通过耦合与直达提升既有城市中心的节点功能,同时完善新建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与场所功能,从而实现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的节点-场所平衡.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铁路客运实际情况,以SERVQUAL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出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对该体系进行精简,确定最终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具有有形性、可信性、沟通性、便捷性和关系性五个维度.最后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服务质量的建议,为铁路客运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预处理的铁路客运量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铁路的客运量进行准确地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传统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在运量预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应用灰预测进行运量预测的优势。结合滑动平均法对灰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考虑初始条件的改变。在预测2006-2010年全社会客运总量的基础上,根据铁路客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份额预测2006-2010年的铁路客运总量。  相似文献   

6.
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快速扩张,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交通流重构、场所功能重组,以及三类地区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建铁路客运枢纽与既有铁路客运枢纽、既有城市中心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实现节点与场所平衡的路径。提出通过客流培育与长途功能疏解提升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场所功能,通过耦合与直达提升既有城市中心的节点功能,同时完善新建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与场所功能,从而实现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的节点-场所平衡。  相似文献   

7.
周业旺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4):152-153,171
公路客运在与铁路客运进行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局面,铁路客运给公路客运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面对这一形势,公路客运必须对自己的战略重新定位,找准适合自己并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目标市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公路客运要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取得规模效应。对目前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公路客运并购的必然性,然后从公路客运自身的问题研究出发,结合公路客运的特点,指出横向并购应是公路客运并购选择的主要模式,并对公路客运并购的规模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从旅客感知角度出发,构建了评价 指标体系,建立了BP神经网络求解模型,提出了基于BP算法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 算法.通过对网络的训练,使得网络输出达到了期望的精度,满足了客运服务质量评价的 要求.最后通过对铁路旅客的调查问卷实例,从均方误差、统计识别率方面进行了分析、仿 真,对客运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提出的评价算法收敛速度快、误差小,评价结果能够有 效地反映客运服务质量水平,为提高和改进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程刚  张艳  蒲亚娇 《交通标准化》2011,(21):121-124
分析青藏高原铁路客运状况,针对西藏民族传统节日集中的季节客运能力紧张的局面,对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空铁联运条件下长三角地区铁路系统客运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峰 《轨道交通》2008,(1):36-38
本文利用重力模型和logit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的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分析了空铁联运对该地区的铁路客运系统在运输组织模式和列车运行方式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铁路线网规划,确定了适合空铁联运的铁路客运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铁路逐步走向市场使得旅客列车开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就铁路旅客运输而言旅客列车的满员率要达到某种程度才满足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通过对旅客运输收入和支出的分析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提出计算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必须区分优质优价和普通列车单位成本,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2.
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提高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营效益为目标,从客流属性特征出发,对竞争条件下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引入匹配因子和分担率的概念,以距离和旅客收入结构为交叉因素对分担率进行预测,构建了适应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预测理论体系,并以京广线为例对高速铁路在竞争条件下的客运需求量进行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客运市场需求,是有效开展客运产品营销工作的前提.区别于既有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本文利用客票销售数据研究铁路客运产品选择偏好的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部分时段部分列车在供不应求情况下,客票存根数据难以反映旅客真实选择行为的特点,根据预售期内各产品的实时余票数据,对预售期进行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的极大似然函数.针对所构建的似然函数,利用EM算法处理流失客流不可获知的问题,从而估计旅客选择偏好.通过实例,估计了徐州东至南京南方向旅客对京沪高铁客运产品的选择偏好.该方法以日常销售数据为基础,能够及时获取旅客选择偏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为铁路日常营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合理确定能满足铁路通道线路扩能,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确定影响铁路企业选择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各因素,建立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选择的层次模型,该方法对合理地确定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成渝客运市场的发展,成渝间运输通道越来越不能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成渝客专建成后,将对区域经济和整个运输通道产生极大影响,既有铁路运能不足的情况将得到缓解,逐步实现客货分流,同时铁路和公路的市场占有率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客专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铁路的客运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客运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铁路客运量的预测是运能分配、产品设计以及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使用我国铁路客流预测普遍采用的“四阶段”预测法对新建呼和浩特市到张家口市本线客流进行预测。在有无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的情况下,首先,使用重力模型对本线直接客运需求进行预测;其次,使用logit模型对直接需求进行运输方式分配;最后,在有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的情况下对产生的转移运量和诱增运量分别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对于本线旅客出行影响较大,结论可为本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京沪高铁开通对我省公路客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和公路客运站数据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内公路客运,主要是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和客运站旅客发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沿线公路客运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促进了高铁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公路客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对此方面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