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多孔沥青路面结构的吸声降噪机理,分析了空隙率、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以及路面厚度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效果方面的影响。认为空隙率是影响多孔沥青混凝土降噪性能的关键因素,矿料级配的4.75mm与2.36mm通过率同样对降噪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用的AC-25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展开了2.36,4.75,2.36与0.075mm筛孔通过率、油石质量比5个影响因素的不同温度劈裂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温度下劈裂强度值的影响没有随温度改变而发生排序变化,排序大小为2.36mm通过率>0.075mm通过率>13.2mm通过率>油石质量比>4.75mm通过率.其中,2.36mm通过率高度显著影响不同温度劈裂强度值,且随温度逐渐升高,影响程度越加明显,表明级配对不同温度下劈裂强度起控制作用,优化级配设计可显著提高不同温度的劈裂强度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集料级配、设计空隙率、水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及透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设计空隙率,其次是级配,受水胶比影响不大;骨料粒径是影响空隙率的关键因素;为同时保证强度和透水性能,推荐9.5 mm筛孔通过率70%、设计空隙率15%~20%、水胶比0.3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GAC-13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分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与路用性能的相关性。剖析经分段回归和未经分段回归时分维数与级配的关系,对4.75 mm通过率与分维数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并根据马歇尔试验参数、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试验相关结果,探讨改变4.75 mm筛孔通过率的级配分维特征与混合料路用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4.75 mm的通过率与分段后的分维数相关性更好,随着级配4.75 mm筛孔通过率的降低,GAC-13C型沥青混合料分维值逐渐增大,级配变粗。同时,分维数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参数、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等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疲劳性能为目标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获得了4.75mm筛孔通过率、0.075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空隙率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以性能为中心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疲劳性能为目标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获得了4.75mm筛孔通过率、0.075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空隙率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以性能为中心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沥青胶结料、空隙率与矿料间隙率之间的体积关系,推导了VMA与最小沥青用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了20目胶粉和40目胶粉的溶胀作用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提出要控制2.36mm和4.75 mm两个关键通过率;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级配和不同胶粉目数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给出20目和40目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范围。试验表明间断级配、40目胶粉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9.5mm、4.75mm、2.36mm和0.075mm筛孔通过率以及油石比五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优选高温性能最优的SMA-13配合比,得出9.5mm、4.75mm、2.36mm通过率是影响SMA-13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筛孔的通过率以及油石比范围,可供其他相应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各参数对SMA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指导配合比设计,通过变化配合比设计相关参数,包括各控制筛孔通过率和沥青用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典型灰关联度量化各参数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公称最大粒径通过率的增大,SMA路面的抗滑性能逐渐降低;对于SMA-13,随着9.5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关键筛孔4.75 mm通过率增大时,抗滑性能先减小后增大;随着2.36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抗滑性能呈增大趋势;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SMA路面的抗滑性能逐渐降低;各参数对抗滑性能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最大粒径通过率﹥关键筛孔通过率﹥沥青用量﹥最大粒径次一级筛孔通过率、关键筛孔次一级筛孔通过率。得出抗滑性能良好的SMA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0.
基于11组不同走向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验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随级配曲线走向改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对级配变化的敏感程度.随着细集料由偏细的上限级配变化到偏粗的下限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逐渐变大;粗集料采用中间级配时空隙率最小,采用上限级配时空隙率最大.秩和检验表明:粗、细集料及4.75mm通过率的变化均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产生影响.其中,细集料级配的变化是导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变化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