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员的眼动特性能很好地表现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可通过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隧道内行驶过程中的眼动特性变化规律来分析公路隧道侧壁采用不同内装材料条件下照明环境所带来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运用Smart Eye Pro 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系统,以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眼动特性为评价指标,基于云南宝腾高速公路鹿山隧道工程实例,对三种内装材料下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区域、瞳孔变化及变化速率进行了实车试验,得出了驾驶员在上述3种工况下的眼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种条件下使用蓄能自发光内装涂料的公路隧道内驾驶员的注视特征明显优于使用其它材料的工况,瞳孔直径变化最小、变化率最平稳,即蓄能自发光涂料能显著提高驾驶员行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驾驶员在高原环境下心率变异性特点,利用Biopac多导生理仪在高原公路对28位驾驶员进行实地测试,采集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心电。分析了不同海拔、前后车速度差影响下,驾驶员心率变异性指标LF/HF的变化情况,同时建立LF/HF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由于驾驶员持续驾驶,人体逐渐疲劳,所以每个驾驶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LF/HF均处于升高的趋势;上行过程中受到海拔升高的影响,为了使机体能迅速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和下行过程相比,LF/HF升高的趋势更强烈;前后车速度差越小,LF/HF越高,因为速度差越小驾驶员紧张程度越高,交感神经的活动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废弃钢渣的循环利用,文章以防城港地区的钢渣为主要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不同陈化处理时间与方法下路用钢渣的矿物成分组成、物理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以评价不同陈化处理对钢渣各项关键技术指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钢渣中CaO含量最高占35.76%,其次是TFe占25.67%,新钢渣f-CaO含量随陈化时间呈波动性降低趋势;试验所取钢渣各项指标基本能够满足道路基层、底基层的应用要求,钢渣平均毛体积密度均约2.9t/m~3,比石灰岩约大12.84%;新钢渣的稳定性较差,陈化3个月后钢渣浸水膨胀率由4.2%降至2.6%,添加20%石灰岩碎石混合后,混合料浸水膨胀率降至0.6%,陈化5个月后蒸压粉化率由13.8%降至9.1%;钢渣毛体积密度比石灰岩大,因此钢渣置换石灰岩时应等体积替换,以保证设计级配不发生变化;钢渣中f-CaO的分布不均匀,f-CaO测定时应增加取样及试验次数;浇水陈化方法对钢渣体积稳定性改善影响较小;钢渣添加碎石后可有效改善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通话或发短信会损害驾驶表现,但是,很少研究直接比较使用语音消息与文字消息的干扰作用。明确不同次任务对驾驶的影响是立法、车载设备设计和驾驶安全培训的基础。本文以驾驶模拟器与眼动仪为试验平台,比较了语音消息和文字消息对驾驶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语音消息和文字消息均会导致速度平均值、加速度和跟车距离发生更多变化,降低行车安全性。相较于文字消息,语音消息条件下车辆可以保持较好的横向稳定性与车道保持能力。在视觉行为方面,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均会减少驾驶员前方道路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降低驾驶员道路交通信息的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MAC改性沥青进行薄层SMA的设计与施工,通过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应用,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估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武汉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线网的布局规划方案为例,研究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和指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动态仿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体系,从复杂网络结构特性角度构建了公交专用道线网评价指标,利用VISSIM对部分路段的公交专用道运行效果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并规划公交专用道线网使公交车行程延误降低了约59%,行程时间减少约44%,平均车速上升,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隧道照明中,不当的灯具配置将会导致令人眼不适的眩光,良好的隧道照明系统设计不仅需要提供足够的路面亮度和合适的亮度均匀度,还应尽量降低灯具产生的眩光对驾驶员行车的影响程度,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此,本文运用照明分析软件DIALux4.13对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常用眩光指标——阈值增量TI进行相关数值模拟,选取两种对称配光曲线,在较高的灯具总光通量(9000 lm)一定时,探究并分析双车道(8~10 m布灯间距、灯具发光面法向角度25°)和三车道(6 m布灯间距、灯具发光面法向角度35°)下的各车道阈值增量TI.研究结果得出,所有工况均表现出较低甚至为0的阈值增量TI值,满足相关规范规定的不大于15%的要求,不会对驾驶过程中的人眼造成不舒适的眩光感受.  相似文献   

8.
隧道照明系统对驾驶员的行车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照明灯具出现损坏甚至失效,将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本文对隧道照明系统灯具的不同失效形式作出相关研究,采用照明分析软件DIALux对隧道内单灯具、双灯具以及多灯具失效等不同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相关照明参数指标如路面平均照度、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等定量研究灯具的失效对照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单灯失效时对照明质量影响很小,各参数指标均满足规范规定及照明需求,双灯失效时对照明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不同工况的同一参数指标之间波动较大,个别工况参数指标已不满足规范规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多灯失效(包含连续多灯)时,照明质量极差,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在青藏高原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域十分显著.本研究结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边坡开展实地径流小区试验,针对应用于青藏高原公路路堤土质边坡的满铺、条铺、散铺三种草皮铺植形式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集中冲刷流量下,草皮铺植的小区产流时间相对于裸坡均有一定时间的延长,延长幅度介于30%~120%,且随着冲刷流量的增大,这种延长幅度呈减小趋势.随着冲刷流量的上升不同草皮铺植形式下的减流减沙效益均出现下降现象,平均减沙效益从37.67%下降到10.20%,平均减流效益从45.02%下降到13.84%.不同冲刷流量下,不同草皮铺植形式的减流减沙效益存在差异,介于10.03%~47.23%,其平均减沙效益大小顺序为:满铺草皮护坡(24.19%)>条铺草皮护坡(23.61%)>散铺草皮护坡(22.96%);平均减流效益大小顺序为:条铺草皮护坡(30.17%)>满铺草皮护坡(28.22%)>散铺草皮护坡(26.62%).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水泥土力学强度和水稳定性,文章选用玄武岩纤维加筋水泥土的方法,基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水泥掺量、纤维掺量及养生龄期对纤维加筋水泥土力学特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养生前28 d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显著,水泥掺量每增加1%,7 d、28 d抗压强度分别平均提高20.9%、19.4%;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最大,7 d、28 d抗压强度较素水泥土分别提高约50.6%、49.6%;干湿环境下,纤维水泥土养生前28 d的干湿残留强度比显著降低,水泥掺量对水泥土干湿残留强度比影响较小;随干湿次数增加,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干湿残留强度比降低速率相当,28 d的干湿残留强度降低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将硅藻土提纯得到硅藻精土并按不同比例掺入到沥青中,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浸水车辙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出,当硅藻精土的掺配比为13%时,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达到最优效果;硅藻精土掺量为13%时,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到的峰值是基质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的1.05倍,说明加入硅藻精土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在冻融劈裂试验中,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明显增强,其中掺入13%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提高了近6.5%;在浸水车辙试验中,掺入硅藻精土的沥青混合料变形量均比基质沥青混合料小,动稳定度均比基质沥青大,说明加入硅藻精土改性剂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综合得出13%掺量的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侵蚀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道路材料实验室为依托,通过中海油AH-70#基质沥青、布敦岩沥青(BRA)、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以干法掺入不同BRA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明显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当BRA掺量为3%时,混合料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或达到了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而当掺量从3%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均有所降低,因此,工程应用中的布敦岩沥青掺量宜在3%附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石膏质岩隧道为例,基于混凝土衬砌的腐蚀劣化状态形式,将腐蚀厚度作为量化腐蚀程度的参数指标,结合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腐蚀时间条件下混凝土衬砌的受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石膏质岩腐蚀性的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方法,旨在提高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同时,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考虑石膏质岩腐蚀性的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腐蚀状态下,衬砌压应力的增速在腐蚀前10年较大,增量达到总增量的68.2%;腐蚀时间为10~100年时,压应力增长速率较慢;Ⅳ、Ⅴ级围岩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分别为0.91和0.87。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综合处置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目前将磷石膏应用于公路工程是磷石膏固废消解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但仍存在利用效率低,长期性能难以评价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磷石膏替代全部集料的全掺水泥磷石膏路面基层方案,首先通过室内对比试验确定了混合料拌和时间、成型方法、养生条件和压实度标准等参数,系统提出了水泥磷石膏路面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进行配合比试验,提出了水泥磷石膏基层材料推荐配合比(92%磷石膏+8%水泥+0.4%添加剂);通过浸水、冻融循环和干缩试验,对全掺磷石膏基层的水稳定性和收缩特性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全掺磷石膏基层足尺路面铺筑试验,验证了材料组成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估算MOH材料半柔性路面常温施工技术的环保效益,构建了具有测算对象、边界、指标及测算方法的测算体系,测算了MOH材料半柔性路面施工期的能耗、碳排放等,并与传统沥青路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H材料半柔性路面施工期的能耗、碳排放分别为81.60 MJ/t、6.05 kg/t,较传统沥青路面能耗、碳排放降幅均达到71.20%;在设备及人员配置、成本、扬尘、有害气体、颗粒物排放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运输经理世界》2011,(1):55-56
烟大航线的两端—烟台和大连均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烟大航线南端的烟台横向辐射山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省,纵向向南辐射华东各省市,航线北端的大连纵向向北辐射整个东北三省。近年来,航线滚装车辆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实施燃油税后过海车辆更是迅猛增加,2009年滚装车辆达到了78万辆,整个航线年滚装货物达2000多万吨。同时,渤海湾烟台至大连航线滚装运输因其减少公路运行里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路交通的压力,也减少了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这个陆海接驳的节点上,甩挂运输在各方的大力扶植下,短短几年时间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分散性土可直接作为路基填料,文章提出采用木质素磺酸钙改良分散性土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判定其工程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木钙掺量的增加,土体的液限、塑限以及最优含水率均出现下降,土样的破坏模式逐渐过渡至塑性破坏;土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压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2)随着土样养护龄期的延长,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也逐渐增大,压缩系数不断减小:(3)当木钙掺量为1%、养护时长为28 d时.改性土的土体结构稳定性较好,各项指标基本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公交信号优先的原则出发,考虑公交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对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等合理调整,针对多路公交车共用同一公交专用道情况,提出以人均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分别以绿灯时间差模型和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信号配时计算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选取两者中造成人均延误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信号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另外,除采用原有Webster最佳周期计算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还结合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提出了以各相位绿灯时间与所需绿灯时间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绿灯时间差模型,通过随机模拟与微粒群算法的结合,给出了求解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新算法。以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为例设计算例,结果证明,公交车到达率的随机变化特性对于其所在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设置有明显影响,验证了公交被动优先对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动态调整的有效性。本文模型根据被动优先中调整了周期时长及绿信比策略确定更优信号配时方案,相较仅以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依据计算人均延误的传统模型,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平均降低了8. 12%的人均延误,证明了最小人均延误模型的有效性。说明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可更好描述公交车到达率的波动性,降低对社会车辆负面影响,达到减少人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