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传统地铁相比,下一代地铁列车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系统,具有更轻、更节能、更舒适、更智能、适应性更强的技术优势。文章从列车编组、牵引及供电装置、制动系统、转向架、车体、快速网络、空调系统、气动设计、噪声管理及减阻节能等方面论述了针对下一代地铁列车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城轨车辆研发成本及缩短研制周期,解决不同产品平台差异带来的成本增加等问题,开展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研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主线,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升级换代,充分考虑车辆全寿命周期成本,具有标准更统一、环境更适应、配置更灵活、架构更安全、运行更节能、运维更智能、运用更高效、乘坐更舒适等技术特点。文章介绍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平台的技术特点,并重点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型号地铁车辆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地铁列车和隧道壁面监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车体表面压力峰峰值、3 s内车内压力波动最大值及隧道内附属物压力峰峰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近似成线性关系;隧道断面净空面积越小,车体承受的压力越大;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需限速,以达到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地铁乘客的乘车体验及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前沿多网融合的架构理念,构建了新型地铁列车PIS的拓扑结构。在阐述新型地铁列车PIS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些主要功能所需的5个关键技术(乘客助听系统、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列车音视频智能分析及安全预警技术、车载乘客计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地铁列车PIS可满足地铁列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乘客获取互联网信息、乘车信息等需求。  相似文献   

5.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是当前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具速度快、运量大、无污染的优点。随着地铁列车节能技术、运行噪声控制等研究成果的应用,新一代的地铁列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交通工具,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问题。现重点介绍了地铁列车节能技术和列车运行噪声控制在中国地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系统降低建设。维护及运营费用,提高其便利性和创造舒适的环境的要求起来越高:针对这种需求,日立制作所于1978年开始了线性地铁的开发。线性地系统已被东京大阪府所采用,并已正式投入运营。采用线性地铁技术的东京都地铁12号线的环状部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与此同时还对12000型车辆的设计、制造等进行了综合性开发。该型列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线性地铁的特点,是面向21世纪的地铁列车。现以东京12号线为例,介绍线性列车的车辆、电力设施、信息控制、无人售票运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深圳地铁打造智慧地铁的项目之一"车厢拥挤度智能系统"目前已在机场站试点推出。该系统可实时采集列车载重、列车位置信息,动态显示列车各车厢的载客拥挤情况,从而帮助乘客更舒适地搭乘地铁,进一步提升客流安全。未来该系统还有望在深圳地铁所辖7条线路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成都市城市交通现状与铁路枢纽线网规划的基础上,论证了铁路环线参与城市交通的必要性,进而从环线布站规划与运输组织方案两个主要方面对开行公交化列车进行了专题研究.开行公交化列车不仅能充分利用铁路环线运能,而且能够与在建的成都地铁构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缓解成都市拥挤的交通,使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直线电机地铁列车具有能够在小半径及陡坡道曲线上运行等特点,日本正在普及应用此类车辆,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开辟新途径。为此,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开发出供直线电机地铁列车用拉杆式导向转向架并将之实用化。文章介绍了该型转向架在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作用、结构以及现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加,地铁列车行驶速度、行车密度大幅提高,对列车轨道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钢轨频繁出现波磨病害.波磨的产生直接影响列车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而我国现行的钢轨打磨标准不能科学指导北京地铁钢轨打磨作业,因此,需针对北京地铁线路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钢轨打磨标准.通过连续波磨测量设备对北京...  相似文献   

12.
采用23个自由度的多刚体车辆动力分析模型、空间梁单元模拟桥梁结构,据位移协调原理,建立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四跨变截面连续刚构特大桥沙湾大桥车桥耦合时变动力分析模型,并将轨道的竖向不平顺和方向不平顺作为系统的激振源,编制程序计算地铁列车通过时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铁列车常用编组和运营条件下,车辆与桥梁的振动响应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缓慢增大;列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桥梁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与横向刚度,所得结果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铁列车主动维保平台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地铁列车维保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地铁列车主动维保不同层面的模式,提出了一种地铁列车主动维保平台,简要地介绍了平台的基本功能、平台拓扑结构以及平台研究实现的关键技术,即基于最优互信息的特征选取预处理技术、信息复接与分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辆结构形式和功能配置的多样化,给地铁列车互联互通带来一定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地铁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多样性开展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完善当前地铁车辆技术条件,编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4种车型技术规格书.分析技术规格书中车体技术条件与既有地铁列车执行标准及规范的主要差异,为标准化地铁列车研制项目技术创新成果的...  相似文献   

15.
列车噪声影响车内乘客舒适性,其产生原理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轨道交通车辆的发展,开展列车噪声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采用数值仿真方法,以3辆车编组、带转向架、无受电弓的1:8缩比列车模型为基础,运用软件ICEM的拓扑优化、多层网格加密技术、附面层网格技术与网格拉伸技术开展精细化四面体/三棱柱网格划分,构建列车明线运行环境下的计算域网格。通过建立地铁列车气动噪声仿真模型,研究了80 km/h、120 km/h和130 km/h不同工况下列车明线运行的气动声学特性;分析了不同速度下地铁列车流场脉动性能、气动噪声源性能和远场辐射噪声性能,研究列车外部流场情况及其声学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列车车体表面的声功率级逐渐增加,声源能量和声压级也随之增大。对时速120公里地铁列车气动噪声特性的研究可为地铁车型气动声学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3月10日,中原首个高端A型地铁项目、郑州唯一环形地铁项目——郑州5号线首列车在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该项目共39列,每列6节编组,时速80 km。基于成熟、先进的A型地铁车辆研制平台和打造绿色、舒适型地铁列车的理念,这款列车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通过车辆轻量化设计,整车重量比合同要求减轻了近  相似文献   

17.
快捷式地铁系统是将车站设计在地面上,车站与车站之间用浅埋地下隧道相连接的一种城市交通方式。快捷式地铁使乘客乘车更加方便,列车的旅行速度较高,且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低于传统式地铁。对快捷式地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这种快速运输系统的技术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地铁列车在故障救援时,受到车站没有配线而不能越行等因素制约,会对后续列车造成较长时间的阻塞,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从地铁列车故障救援的影响和效率分析入手,结合地铁运营管理的经验,对提高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提高救援列车推进速度、合理设置配线、优化救援程序、提高车务人员能力等建议,以达到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提高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80 km/h B型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空气动力学效应,采用实车试验方法,在南宁某隧道直径为5.4 m的全地下线路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分析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车内外气压波动情况以及车内耳压舒适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列车以80 km/h速度通过隧道内中间风井位置时,车内外压力波动剧烈,车外与车内测点峰峰值分别为1 452 Pa与923.4 Pa;列车在车内外压力波动剧烈时,车外各测点压力差异大,车内各测点压力差异小,车外各测点峰峰值的均方差值为车内各测点峰峰值的均方差值的9.6倍;列车在非风井区间运行时耳压舒适度良好,而在风井区间运行时有造成乘客耳压不舒适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80 km/h速度等级地铁列车耳压舒适度的评估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应用情况的调研,研制了一种新型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并对其结构功能、总体设计参数及技术条件进行了说明.该车钩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结合天津地铁建立6节编组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新型密接式车钩的曲线通过能力、直线上的最大承压能力以及起动、制动工况时车钩受力情况,并分析了缓冲器初压力对列车纵向冲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满足地铁车辆实际运行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