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兰州至永靖一级公路河口隧道洞口仰坡的变形破坏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测点的变形监测情况。降水、地质条件、灌溉、施工扰动等因素是导致洞口仰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针对洞口仰坡的变形提出了相应治理方案与加固措施,处理效果较好,对同类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围岩施工的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一座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为背景,在考虑洞身浅埋偏压和洞口仰坡耦合作用的条件下,采用Marc有限元程序对其洞口段隧道进行了动态施工模拟,系统研究了洞口段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和发展、正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与转移,得出了偏压连拱隧道旌工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结果对同类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隧道开挖常常诱发仰坡及侧面边坡滑动破坏,严重影响公路建设的施工安全。以汕昆高速公路乌沙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重点分析了仰坡滑坡和右侧滑坡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隧道区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松散破碎的易滑地层、不利的软弱结构面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入渗作用和隧道仰坡开挖是滑坡形成的外因。对仰坡滑坡和侧面滑坡重叠部分的稳定性分析,应按照深层滑面和浅层滑面的计算结果,选取较小值(最不利稳定性结果)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抗滑桩、异形桩间挡板、钢管桩和管棚等措施进行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保护隧道洞口边仰坡植被环境为目的,提出无仰坡洞口开挖方法,并结合重庆洪-酉高速公路大董岭隧道工程,对前置式洞口工法与隧道洞口传统施工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两种施工方法在洞口开挖后无锚喷支护情况下所产生的位移、应力与稳定性等的综合比较,为前置式洞口工法在环保及洞口仰坡稳定方面的优越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边仰坡是公路隧道建设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边坡的稳定性对于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隧道安全进洞和进洞后的安全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增长,特大断面隧道越来越多,其施工工序复杂.由于多次施工对边坡造成的多次扰动,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越来越大.依托龙头山单洞四车道隧道,对特大断面洞口仰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可作为今后同类隧道洞口仰坡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段结构型式主要受路线影响,可供选择的结构型式往往较少,有时在某些特殊地段将出现"大挖大刷"边坡现象。为了保持边坡稳定性和保护周边环境,在隧道选线遇到洞口横坡陡、偏压严重等复杂地质条件情况时,应该考虑采用半隧道结构型式设计和施工。本文针对云南普立(黔滇界)至宣威高速公路法马坡半隧道结构段,介绍了该半隧道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地层结构法对该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半隧道结构应用于该特殊地段合理可行。该工程经验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隧道洞口工程中,边、仰坡的稳定性对于隧道能否顺利进洞非常重要。本文在水塘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性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监控量测及有限元模拟手段对隧道仰坡稳定性进行有效预警预报的重要性。研究认为:水塘隧道边仰坡施工中水的防治和工程防护应综合考虑;通过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有限元模拟分析可以作为监控量测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某隧道出口端洞口仰坡右侧施工过程中出现滑坡,该文结合现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和瑞典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和地形地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措施,有效地对该滑坡进行了治理。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常吉(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殿会坪隧道为例,进行了边仰坡地表沉降的现场测试,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该连拱隧道仰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说平  王昭椿  刘辉 《公路与汽运》2007,(5):179-180,184
结合隧道工程施工实例,说明了在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山体存在偏压的情况下,连拱隧道出现初期支护变形大、拱顶下沉大及洞口仰坡位移等病害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栗石沟隧道洞口滑坡实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强度折减法对隧道洞口边坡在自然状态、边坡坡脚开挖和削坡卸载等6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出对该滑坡体采取削坡2m+表面喷浆及锚杆支护相结合的处治方案,同时加强洞口坡面排水、坡面和隧道内的变形监测。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依据,也为山区隧道洞口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安平隧道是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隧道,集瓦斯、采空区、岩溶、软岩大变形和洞口坡积体于一体的特长隧道。构建了瓦斯的特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瓦斯隧道内瓦斯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有模板台车存在的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为安平隧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为类似隧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隧道受洞口立交及其上跨线的影响,使隧道洞口仰坡较高,因此,隧道仰坡的稳定,直接影响隧道进洞和隧道营运安全。介绍塘朗山隧道出口高仰坡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原因、仰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采取的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区的隧道开挖打破了边坡内部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可能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反映出不同的动力特性和震害特征。以宝兰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程进洞2种工况,开展黄土隧道洞口段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边坡不同高程位置处进洞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所表现出的震害特征和加速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模型Ⅰ(坡脚进洞)洞口边坡发生震陷型滑塌,表现出纯黄土边坡的破坏特点,坡-隧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模型Ⅱ(1/2倍坡高进洞)洞口边坡发生失稳性滑塌,并由坡顶前缘横向拉裂缝逐步向洞口附近扩展,拉张裂缝逐步发展为剪张裂缝,表明隧道自坡腰进洞影响了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明显;(2)进洞高程对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与激振幅值的大小密切相关,进洞高程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在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计中应加以适当考虑。(3)在2种工况下隧道仰拱压力在20 cm位置处均达到最大,距洞口20 cm距离的部位是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最强烈的部位。当地震波幅值较小时,进洞高程对仰拱的外表压力有影响,对拱顶影响不大,随着地震波幅值加大,进洞高程对拱顶的外表压力影响明显增大,而对仰拱的影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段的灯草塘连拱隧道为背景,建立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段隧道-仰坡体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锚索对仰坡体的滑动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隧道三导洞开挖各阶段对中墙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有很大影响,隧道开挖完后,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中墙的腰部和底部位置,滑动面附近的坡体产生了较大面积的塑性区;锚索的施加,对坡体和围岩的应力重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坡体塑性区的面积,降低了塑性区贯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进口段隧道仰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下危岩体勘察尚无成熟的规范可以参考,采用无人机三维影像技术进行危岩地质勘测,可以弥补传统调查存在安全风险、调查观测不全面、卫星影像资料分辨率低等缺陷。文章以高坡隧道洞口仰坡为例对应用无人机摄影技术进行危岩体勘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高坡隧道洞口仰坡危岩体分布与稳定特征,并基于勘测结果提出了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波纹钢结构在方向上存在的性能缺陷,基于隧道洞口段仰坡荷载条件复杂工况,探究波纹钢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情况。以连拱明洞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洞口仰坡处波纹钢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混凝土、波纹钢拱圈的应力分布特点和位移特点,总结在不同仰坡坡角条件下,代表性拱顶单元轴力、弯矩与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洞口仰坡带来的应力与隧道中段应力区别在拱顶附近最大,拱脚处变化不大; 2)随着仰坡坡角的减小,截面弯矩有明显增加,截面轴力有明显减小; 3)随着仰坡坡角的减小,X方向(水平向)位移负向变化,Y方向(竖直向)位移负向变化,Z方向(隧道纵向)位移正向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常存在明显的偏压,一般在偏压洞口明暗交界前方设置明洞。为减少开挖量,偏压侧临时边坡往往较陡,受降雨或施工扰动易产生失稳滑塌。针对隧道洞口临时边坡滑塌的工程实例,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反算边坡力学参数,并进行边坡破坏模式特征的探讨,从而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与防护以及现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