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枢纽匝道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为背景工程,针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同一墩处横向三支撑点支反力分布不均的情况,建立了顶推过程中处于最大支反力的墩前后长度为18 m的箱梁节段的三维模型,考虑了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及橡胶垫块的接触非线性,并基于单点高程变量控制,分析支点反力分布不均时箱梁的局部受力状态,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箱梁顶推过程中控制千斤顶及临时支座支撑点高程的控制阈值,用以指导顶推施工。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步履式顶推施工的流程和施工难点,研究了步履式顶推施工的主要技术,并通过Midas软件建模,从结构形变和组合应力两方面探讨了顶推平台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预应力大跨度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横向水平顶推法施工,着重从移梁滑道构造、梁体顶升、梁体水平顶推、落梁施工工艺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可供同类项目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震会引起桥梁上部结构偏移,纠偏复位是延续此类桥梁使用寿命的有效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四川绵阳南山大桥的震后偏位极其结构特点,提出了桥梁同步顶升和梁体纠偏技术方案,通过详细的施工设计成功地在施于纠偏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梁体纠偏后复位良好,纠偏过程中梁体受力状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拱桥推顶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关键结构力学特征,文章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推顶施工工况下不同桥梁构件的力学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对施工关键结构构件位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顶推施工阶段的进行及累计推顶距离的增加,其上部结构的拉压应力也在不断增大,其中最大拉压应力主要集中于前导梁根部;绝大多数构件应力也在不断增大,但对于后导梁而言,在第三阶段其最大应力减小,且全桥各构件的最大应力主要集中于顶推第三、四阶段;(2)前导梁、主纵梁、拱肋为施工主体受力结构,其结构位移对桥梁整体安全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墩柱偏位病害在公路桥梁施工及运营阶段均可能出现,会对整座桥梁的安全性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选取某山区公路桥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营阶段出现的墩柱偏位、支座损坏等病害,采取规范的检测方式,分析病害的根本诱因,并提出一系列桥梁墩柱纠偏处置措施,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佛山市桂澜大桥连续箱梁悬臂施工实例,阐述了大桥施工线形监控的内容及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该桥各施工阶段的累计挠度和预拱度值等线形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国道G214线K286 907三道河中桥是由我建设管理局承建的交通部新型科研试验桥,该桥上部结构为1孔50m钢--混凝土组合箱梁,采用波纹钢腹板.根据三年来对此桥的施工体会着重介绍组合箱梁的顶、底板和波纹钢腹板在不同荷载阶段的应力监测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连续梁桥箱梁0#块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体内锚固与体外支撑相结合的临时锚固方式,即在盖梁预埋直径为32 mm的精轧螺纹钢与0#块进行锚固,同时在墩柱两侧承台顶箱梁腹板下设置两根钢管支墩的施工方法,并提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通过采取该墩梁临时固结措施,达到桥梁上构主梁挂篮悬臂浇注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并准确合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明挖法施工的浅埋地铁隧道箱涵平移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整体平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平移系统布置和平移施工过程;并对箱涵基底摩擦力和平移推力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千斤顶分级平稳地进行顶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反馈,是平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培森柳江特大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部分斜拉桥宽幅箱梁施工的新型弓弦式菱形挂篮。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挂篮进行了结构计算,分析了多种不利工况下挂篮的受力变形情况,并对挂篮施工中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弓弦式菱形挂篮结构设计合理,在不同工况下受力变形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可为同行业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覃健世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90-192+204
为了降低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文章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模型,对不同顶推力、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下盾构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随着顶推力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顶推力越小,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越大,建筑倾斜率越小;当盾构千斤顶推力为110 kPa、注浆压力为190 kPa时,建筑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并宜选择强度高的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矮塔斜拉桥为背景,对施工期间的线形监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矮塔斜拉桥主梁高程测量、主梁高差偏位监测方案进行了阐述;然后,明确了测点布置的方案;最后,结合主梁高程及偏差的实测数据,对矮塔斜拉桥线形监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锚喷支护中系统锚杆受力情况,判断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避免支护结构失稳带来的损失,结合工点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围岩弹性模量、衬砌厚度等作为主要随机变量,计算得到锚杆概率可靠度.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锚杆概率灵敏度进行分析,认为围岩物性参数和喷混凝土厚度是影响锚杆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要提高锚喷支护的安全和稳定性,除保证系统锚杆施工质量外,应确保喷混凝土厚度及其施工质量.在研究段落选择任意断面埋设预制测试锚杆,对隧道周边围岩不同点位锚杆锚固力进行连续监测,获得了大量实测数据;通过绘制时态曲线和锚杆轴力图,分析得到锚杆轴力大小、横向分布及时态变化情况,从承载力角度验证了锚杆的可靠度,现场测试与概率可靠度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针对某大型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的顶推滑移系统选择合适的摩擦面材料,文章对该顶推滑移系统的四组拟采用摩擦面材料(不锈钢板-PTFE、不锈钢板-NGE、普通钢板-PTFE、普通钢板-NGE)进行了静、动态摩擦系数测试。利用20 000 k N压剪试验机、采用双剪法进行了模拟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四组被测试摩擦面的摩擦系数中,不锈钢板与PTFE板的最小,普通钢板与PTFE板的最大;(2)锂基润滑油和水对减小不锈钢板与PTFE板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效果都十分明显,但锂基润滑油对摩擦系数的减小效果会随着油层被挤压变薄而逐渐减弱。该试验结果为该顶推滑移系统的摩擦面材料选择以及摩擦面润滑处理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隧道距离地表近,施工工序繁多,开挖和支护相互交错,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复杂。文章介绍了大连地铁2号线春光街站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监测方案,并对其横通道地表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素填土下隧道开挖引起了地表整体下沉呈扁漏斗状,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隧道掌子面施工对地表有明显影响,横向影响范围为30 m,纵向影响范围为15 m。由此提出建议,监测布点在掌子面前方15 m、监测有效期限为70 d,即可满足隧道围岩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顺层边坡的软弱层倾角、强度以及上伏滑体的体积和重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随软弱层的倾角和滑体的体积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与粘聚力的关系呈线性增长的模式;当内摩擦角在小于某个阈值时,安全系数的增长比较缓慢,当其大于阈值时,安全系数会陡增;滑体的临界位移随滑体容重的增长总体呈线性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铁区间施工主要以盾构法为主,但盾构法施工会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受到影响。目前对邻近建筑物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规律研究偏少,且Peck经验公式在预测沉降时忽略了建筑物的存在及其刚度的不同对沉降分布曲线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盾构隧道开挖邻近建筑物时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当地表沉降分别呈"塞形分布曲线"、"偏态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的变化时,隧道分别在位于建筑物正下方、扰动范围内以及扰动范围外的三种工况下进行施工,同时给出了"塞形分布曲线"和"偏态分布曲线"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通过分析算例验证盾构隧道开挖位于建筑物不同位置处引起的地表沉降呈"塞形曲线"、"偏态曲线"和"正态曲线"分布的合理性,可为邻近建筑物隧道施工及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530m合江长江一桥的200t级钢管拱肋节段拼装工程实例,介绍了卧拼和立拼两种钢管拱肋节段拼装工艺方法,指出两种工艺都是可行的,立拼工艺更接近拱肋安装施工的正式状态,而卧拼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立拼检验证明,当控制轴线偏位在±3mm以内时,卧拼工艺可以达到规范规定的精度,200t级钢管拱肋节段拼装推荐采用卧拼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铁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础内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城市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单桩、两桩、四桩基础的应力与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施工使单桩近隧道侧轴向应力减小,远隧道侧轴向应力增大,其影响程度随桩与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隧道施工下穿两桩或四桩群桩基础后,桩身近隧道侧轴向应力增大而远隧道侧轴向应力减小;(3)隧道施工对群桩的影响远大于单桩,其中距隧道较远桩顶两侧应力差在隧道施工后显著增大,承台距隧道较近时远隧道桩上部混凝土可能承受拉应力作用;(4)桩竖向位移随桩与隧道距离增大而减小,若桩底位于隧道底面以下,则隧道施工后桩产生较小沉降值;(5)桩受隧道施工影响一般在桩顶水平位移最大处,桩与隧道较远时位移值随桩深线性减小,较近时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其中桩上部位移沿桩深减小较快,桩下部位移收敛到定值,桩顶位移在桩与隧道一定距离时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