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凸轮表面的接触应力,指出凸轮轴故障通常发生在供油凸轮;从凸轮表面相关工作环境、凸轮表面摩擦副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凸轮与滚轮形成的摩擦副工作条件出现异常时,在凸轮轴的凸轮表面部位承受了异常循环压力以及反复出现的滑动摩擦,导致凸轮表面出现剥层磨损。据此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车喷油泵是其燃油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精密部件,与供油凸轮共同决定了柴油机的供油量和供油规律。通过对东风型机车柴油机喷油泵滚轮故障的调查,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进的16V265柴油机供油凸轮的测绘和计算分析,获得了其从动件的升程、速度、加速度特性,介绍了凸轮随动机构的特点.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功率柴油机的高强度铝合金喷油泵体凸轮轴孔加工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数控加工的装夹方案与适宜性夹具研制、整体导杆设计与刀片的优化,以及切削参数的改进,在工艺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以上几个因素出发提高喷油泵体凸轮轴孔与柱塞孔加工精度的方法,保证了喷油泵体复杂孔系加工精度的有效控制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柴油机喷油泵下体滚轮体产生周向回转力分析人手,指出凸轮轴在工作中发生弯曲变形,使导向销承受冲击力磨损。由于材质及设计存在的不足,导致导向销被切断,造成滚子径向转动啃伤供油凸轮型面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导向销材质,保证装配过盈,调整喷油泵的工作负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配气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实测的凸轮型线进行分析,在保留了原凸轮升程特性基础上,对凸轮型线的测绘数据进行逆向优化设计.通过凸轮型线优化设计,保证配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气门落座速度和凸轮接触应力等参数,并保证凸轮型线的二阶连续从而保证型线的加工性.  相似文献   

7.
某型号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凸轮轴凸轮结构为凹弧型,设计结构特殊、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通过针对凹弧凸轮的磨削工艺分析、加工设备的优选、数控程序的优化等应用研究,在工艺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突破了凹弧型凸轮加工的关键技术,在批量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东风4型内燃机车柴油机喷油泵卡泵的危害、原因,指出目前在柴油机喷油泵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用于调节柴油机气缸功率的组合高压油泵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其主要特点是在柴油机运用中,不拆下喷油泵即可调节供油量,采用这种新结构可使燃油经济性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内燃机车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电磁阀闭合后的燃油流动过程等效为一维流体非定常流动,用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将电控单体泵系统划分为单体柱塞泵、供油凸轮、高压油管、电磁阀和喷油器几个子模块并分别进行数值计算,确定了油管两端的边界条件。以单体泵初始状态和外部条件为输入量,采用特征线法得出各点的燃油压力,并将仿真结果以图形的方式输出;在电控喷油泵试验台上进行了压力特性试验,得到不同凸轮轴转速下的泵、嘴端的喷油压力波形。两者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得出电控单体泵各部件参数对喷油过程的影响,为内燃机车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制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6缸泵喷嘴柴油机控制器在单缸原理泵试验台对电磁阀的油量控制,验证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与驱动能力,研究电磁阀不同工况下的喷油规律,得到转速、脉宽、提前角与油量的MAP图数据,以及开启电流、维持电流、开启电流作用时间等参数对喷油量的影响,从而得到电磁阀驱动电路需要设置固化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2.
刘骞  尹颂华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42-146
为了使AVLBOOST软件能够更真实的模拟计算本公司生产240/275系列柴油机,并对新研制的12V240ZJH型柴油机进行性能预测.首先以16V240ZJE型柴油机为基础,在真实的试验数据指导之下,综合应用柴油机的性能知识,通过参数的调整、优化,最终得到了可靠的仿真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12V240ZJH型柴油机进行性能模拟计算,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预测,为柴油机的研制和试验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在某单缸机高转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工作稳定性差、油耗高等问题,对该单体泵、高速凸轮与电控系统,在喷油泵试验台上进行进一步高转速下的性能匹配试验,确定该电控单体泵在单缸试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适用的高转速范围、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单缸机下一步的性能匹配试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结合可变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机车柴油机发展的影响,指出采用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负荷性能及对提高机车柴油机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在280系列机车柴油机上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崔毅  邓康耀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88-191
米勒循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现建立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空燃比、涡轮增压器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实际发动机的爆发压力和NOx排放限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进行参数优化匹配且涡轮增压器效率较高时,采用米勒循环才能提高热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