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总结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特性及污染规律分析,本文对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及临近的仁怀至遵义高速公路的水样进行了监测,分析了1h内雨量在5~8mm降雨强度下,两条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特性和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路面径流水样中COD、BOD5、Pb、TP、氨氮与SS及COD与BOD5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由于交通量存在较大差异,仁赤路和仁遵路路面径流各污染物之间线性关系差异较大;传统生物处理方法不适合用于处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面径流污染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国外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研究的现状,包括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污染源及污染物从路面到受纳水体的迁移过程,污染物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及污染的控制措施.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我国开展公路路面径流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公路路面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以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来处理路面径流的观点.路面径流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变化大以及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净化.针对公路路面径流水质水量特点以及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污染物处理特性和效果,对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净化公路径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可以有效去除路面径流污染物,是处理路面径流可选择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龙城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和平榆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桥面径流污染物负荷、收集池沉积物污染物负荷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高速公路桥面径流中的污染物以SS、COD、NH3-N和TN为主;经污染物负荷计算,每年平均排放的SS为741kg,COD为670.61kg;经地累积公式计算,各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池沉积物中Cu、Zn和P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Pb含量达到中度污染,其余均为轻度-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7)
为分析处治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的浅层渗滤净化系统,选取陶粒、沸石和卵砾石,设计4种配置组合的渗滤系统,通过水质试验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率受水力负荷、进水水质、入流时间、植被等影响;植草型陶粒沸石渗滤系统对SS、COD、TP、Pb、Zn、TN、氨氮的净化率分别为89%~98%、55%~85%、70%~90%、65%~91%、50%~79%、34%~60%、25%~51%;系统中植被及微生物生长环境与净化材料协同作用增强径流中氮化物的控制稳定性;道路径流中相同赋存状态污染物去除率波动范围SS、TP为5%~8%和8%~12%,Pb、COD、Zn为11%~27%,TN、氨氮为13%~26%,悬浮态污染物较溶解态净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合料净化路面径流能力的影响,基于搭建的足尺道路路面平台设计了5种降雨强度下单、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测定了流经透水沥青混合料前后模拟径流雨水的代表性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能有效净化径流污染,且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污染净化能力显著优于单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对悬浮物(SS)、总磷化合物(TP)、重金属锌(Zn)、重金属铅(Pb)、总氮化合物(T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25%、74.13%、70.30%、65.14%、63.75%、61.38%;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透水沥青混凝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逐渐减弱,通过分析层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凝土污染物净化率的影响,提出了层系数α和雨强折减系数β,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推算一定降雨强度下实际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为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量化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路面清扫是路面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以苏州市某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不同类型道路广场,开展机械清扫作业、机械清洗作业、人工清扫作业对路面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与LID等工程措施进行运维成本的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清扫作业和清洗作业后,路面SS污染物浓度可降低40~50%。路面清扫作业运维成本低于源头LID设施,应选择适宜的LID设施与路面清扫等联动实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在路面径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用人工湿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成分,论证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污水的适用性。然后,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广东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突出体现了其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的差异性。设计方法可以为国内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处理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净水特性,根据重庆市主城区雨水主要污染物组成调查分析结果,自制污染物径流雨水来模拟路面雨水。通过净水试验计算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来评价路面结构的净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溶液通过路面结构层后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各污染物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TP(总磷)TSS(总悬浮物)TOC(总有机碳);设计空隙率同各污染物质去除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透水水泥路面的净水效果要优于透水沥青路面;路面结构组合层的净水效果较两种单层结构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少雄  衷平  石翔 《公路》2006,(Z1):228-234
对采用人工湿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成分,论证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污水的适用性.然后,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广东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突出体现了其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的差异性.设计方法可以为国内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处理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型可以精细化地计算海绵城市的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但建立模型时需要关注其参数、边界,并对概化以及率定进行相应的规范化。为此,在建模过程中,对降雨序列长短、步长影响以及模型概化过程中的管网考虑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渗透速度、不透水率、硬化面积收集率、蒸发量的不同设置方式等建模敏感参数,并对率定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所归纳出的结论可为其他海绵城市径流模型搭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运营中,坡面冲刷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边坡施工期,坡面冲刷较严重。坡面冲刷量在数值上等于坡面流挟沙量,包括推移冲刷和悬移冲刷2部分。以南方砂性土路堑边坡冲刷为例,对坡面冲刷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通过路侧排水口将路面径流快速排出是路面集中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分析路面宽度和坡度变化对集中排水的影响,准确识别集中排水条件下排水口泄流能力与影响范围,基于水动力学理论得到路面二维浅水方程,考虑降雨、地形、流体阻力等因素对路面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建立路面径流运动变化分析模型,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结合实际工程建立路面数字高程模型,在设计降雨条件下,分析路幅宽度增加和坡度变化对路面径流深度分布和路面集中排水能力的影响作用,对比不同坡度组合下的路面排水量,并识别路侧排水口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排水量、路面径流流速、路面径流汇流时间是路面集中排水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采用路缘石开口进行集中排水时,路侧缘石对路面径流的汇流过程具有明显的拦阻作用,路肩范围内出现壅水现象;较低的路缘石高度可以减少路侧壅水对外侧行车道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路面行车安全;对于模拟条件下(横坡2%)的固定排水口布置形式,存在相应的排水最优路面纵坡值范围(1%~1.2%);路面径流的汇流方向与路面合成坡度方向不一致,当路面宽度增加时,路面汇流路径增长显著,路宽24.5 m时,路面径流没有就近从排水口流出,汇流路径沿道路纵向超过70 m。  相似文献   

14.
低洼绿地对降低城市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径流深度、径流系数取值直接影响到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和建设投入,针对低洼绿地不同下凹深度对降低城市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径流系数受降雨量影响,当采用较高排水标准时,应当适当提高径流系数的取值;绿地不下凹时,在降雨量大的情况下,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仍较大;绿化率35%深度为100 mm的低洼绿地,在1 h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可以将相同径流深度所对应的降雨频率提高1~2个标准级;在1h相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可以将径流系数降低0.3~0.4左右,显著降低汇流比例,削减洪峰流量。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防洪排涝形势严峻的情况,为有效降低城区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有必要大力推广设置低洼绿地,绿地设置平均深度为80~120 mm为宜。  相似文献   

15.
王蔚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59-162,M0018,M0019
通过对一处植草沟-表面流人工湿地联合径流处理设施内的水体及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径流截流净化机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内重金属的水体-土壤迁移,是其在土地处理设施内脱除的主要途径,但这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土壤重金属富集现象。与周边自然土壤相比,径流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主要重金属(Fe、Mn、Ph、Cu、Zn及As)的平均浓度上升了1.5~2.9倍,带来了严重的负面环境风险。其在具备深度水质净化能力的土地处理设施单元内(如人工湿地)尤为严重。同时设施内重金属水体-土壤迁移的强度显著受到水体理化环境,特别是氧化还原水平的调控,厌氧及强还原性环境会进一步提高土壤重金属二次释放及向周边环境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挖掘桥梁健康监测数据蕴含的大量隐藏信息,以及改进传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桥梁监测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从有限元模拟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中分别提取加速度响应,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栈式自编码网络分别对明州大桥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图像和时间序列进行识别,同时与浅层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正确率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和监测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不论是通过图像识别还是通过时间序列识别,都表现出优秀的性能:识别正确率达85%以上。与浅层神经网络相比,深度神经网络的损伤工况分类能力更强,识别正确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秦成 《隧道建设》2017,37(7):878-884
为探析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隧址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岩溶水补径排条件以及隧道涌水与地表水文环境的相关关系,以华蓥山隧道工程施工为依托,开展动态水文监测和分析。利用水文动态监测体系反馈的水质和水量信息研究隧址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判定隧道开挖后地下水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常规水质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显示隧址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径流途径较短,并且受大气降水影响密切;2)隧址区地表布设的4个水文监测点均呈现流量、水位减少趋势,证明隧道建设对本区地下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不一;3)相关分析表明隧道涌水与龙古井、龙神洞2个地表水点呈强相关性,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赵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100-101, 121
公路、水利、市政部门经常遇到暴雨径流计算的问题,不同业界从业者运用的计算公式不同,对于重现期的选择差别也比较大,给从业者造成了困扰。通过对不同业界暴雨径流计算异与同的分析,可知:不同业界暴雨径流的计算原理还是一致的,只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和要求,在公式形式、参数选择方面做了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主要解决城市径流雨水“质”和“量”的问题。芜湖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均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芜湖市3条不同类型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从雨水径流污染及径流总量控制两方面着手,通过道路横断面坡向优化,并提出环保雨水口、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生态树池(带)及生物滞留设施等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的技术优化措施,实现道路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以及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可为相关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地形特点、排水管道所处坡段位置等条件,介绍对重现期取值以及对径流系数选用的一般方法,并分析了重现期与径流系数对流量的影响。该文还着重介绍了排水管网的平面布局方式和竖向布局方式:根据不同地势、不同的场地规划用地功能等特点,选用不同的平面布局方式,在满足服务区域的排水要求、管道埋深及管道交叉方式均合理的条件下选用不同的竖向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