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照明优化的隧道洞外亮度L20(S)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现行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洞外亮度取值对入口段加强照明灯具布置及能耗的影响。采用最优化方法,以能耗最低为目标,得出洞外亮度取值与入口加强照明的布灯间距存在高次多项关系,与能耗满足线性关系,从而为隧道照明节能设计及洞外减光设施的设计提供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2.
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数码技术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试方法,使得大规模、高效率地实测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成为可能。采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对金丽温、两龙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光环境进行实测,提出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建议值,可供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运营及改造设计时参考。基于环境景观理论,提出符合"环境友好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理念的接近段减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实际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隧道智能调光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隧道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利用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视觉特性.采用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表征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建立与亮度折减系数、车速2项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以此基于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区间.以张承高速(张家口—承德)小三岔口隧道为例计算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求解得到满足小三岔口隧道行车安全舒适性的亮度折减系数区间为[0.033,0.050],对调光方案进行节能计算,方案实施后预计隧道半幅在24 h内约节能20%.该模型可保证各时段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满足驾驶员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洞外亮度L20(S)取值对隧道照明系统建设及运营的意义,再对当前国内外通用的洞外亮度取值方法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数码相机实测法用于区域内隧道洞外亮度大规模实测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区域内隧道洞外亮度值取值特点,最终确定了区域内一组数码相机实测的洞外亮度值对该区域隧道洞外亮度值取值的指导意义,从而取得区域内洞外亮度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而言,洞外亮度是一个关键参数。由于受隧道洞门形式和走向、太阳辐射强度和照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洞外亮度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故目前业界对隧道洞外亮度的时间变化特性缺乏相应的研究。结合不同隧道洞口朝向,分析几种典型天气下隧道洞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对于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和运营控制以及洞外减光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洞外亮度L20(S)是进行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设计的基准之一,洞外亮度L20(S)的合理设定,对于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工程投资和运营开支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数码相机快速测试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的新颖技术,使得大规模、高效率地测试隧道洞外亮度L20(S)值成为可能,通过对已建成或在建公路隧道洞外亮度进行现场实测,得出较为准确的隧道洞外亮度L20(S)值,以减小洞外亮度设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基于数码技术的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试方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国内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琼水 《公路交通技术》2007,(4):114-115,122
通过对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隧道洞外亮度的实测,确定符合隧道洞外实际亮度的L20(S)以达到设计节能、提高照明效果、保证行车安全的效果,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择巴南广高速公路上的孙家梁与吴家湾隧道,根据实际的灯具布置情况及真实环境特性建立了仿真测试平台。采用了穿越毗邻隧道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指标,确定了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亮度等级及对应的心理感受等级,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后方隧道出口、前方隧道入口亮度对驾驶员的瞬时主观感受影响;着重讨论了中间亮度变化对驾驶员穿越毗邻隧道的整体主观感受影响,并通过对不同中间亮度的测试结果的数据拟合处理,得到了在隧道间距159 m的条件下,主观感受最佳时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3者亮度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福建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外亮度L20(S)是照明系统的设计基准之一,洞外亮度L20(S)的正确设定,对工程投资和营运电费都有极大的影响,不容忽视。总结了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2005年承担的《福建公路隧道洞口段照明参数研究》课题中对洞外亮度L20(S)研究的部分成果,供隧道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英涛  程国柱 《公路工程》2009,34(5):13-15,20
从分析公路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力恢复时间入手,研究隧道出入口减光隔栅段合理长度的计算模型与合理取值问题,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的隧道出入口减光隔栅段设计长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为例,通过对几种不同洞门减光防眩构造物(遮光棚、遮阳棚、遮光板)的比较研究,指出遮光棚不仅可解决减光过渡的问题,还可达到防眩的效果;通过对2种不利工况的分析,得出20°入射角是导致驾驶员失能眩光的角度。提出了遮光棚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如拱肋间距、铝合金管环向间距、亮度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公路照明质量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根据公路照明条件下的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与路面显示能力的关系,得出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照明技术指标及质量评价要求。根据公路照明的特点和驾驶行为学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公路照明测量对亮度测量仪器的特殊要求、公路照明测量范围限制和亮度测量点位及亮度观察点的选择方法与设置要求。将亮度测量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分别得出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总结了公路照明测量技术对公路照明设计、公路照明工程以及公路照明设施养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下穿既有综合管廊时,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会使既有综合管廊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威胁结构安全。为了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对既有综合管廊的影响,探索不同穿越交角下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综合管廊的沉降变形规律、地基加固对管廊沉降的控制效果及不同下穿交角对既有综合管廊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既有综合管廊在盾构机附近主要产生纵向上的不均匀沉降,随着盾构掘进,沉降逐渐增大,进行地基加固后能够有效减小既有管廊的沉降变形。当下穿交角较小时,既有综合管廊沉降变形增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隧道旁施工新建隧道时,开挖过程中需考虑对既有隧道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分析邻近既有隧道的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相互影响因素,并以福建省长安连拱隧道为计算模型,详细分析新建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围岩影响范围、塑性区、既有隧道衬砌位移及内部应力的影响,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岛海底隧道工程海域段穿越断裂破碎带,岩体呈碎裂结构,岩质软硬不均。为对岩体渗流场与洞周围岩开挖二次应力场二者间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检算施工期海底隧道开挖和衬护结构施作后,围岩体渗流场与隧道开挖二次应力场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围岩体渗流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洞周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和范围,为海底隧道工程提供设计、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16.
段杰 《隧道建设》2006,26(1):59-62
本文从洞口的投点布设要求、大地四边形的特点及适用性、大地四边形的内业计算方法、工程实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大地四边形在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是用于洞口控制测量的一种比较方便、精确度高的方法,文中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运用对类似隧道施工中的投点位置选择、洞口控制网布设、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工程信息综合管理方法,为了实现隧道类岩土工程信息在BIM模型中进行清晰、规范表达的目的,将IFC标准文件针对隧道领域进行相应拓展,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信息无损交互传递.通过参数化族建模方式创建隧道构件族库,采用坐标定位的形式拼装隧道工程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参照IFC拓展标准进行实体...  相似文献   

18.
苏宗贤  陈韶章  陈越  苏慈 《隧道建设》2018,38(5):790-796
为进一步综合分析长距离沉管隧道纵向内力和变形,保障其接头水密性,讨论了沉管隧道结构纵向静力分析计算模型和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包括接头受力机制、GINA止水带选型和水密性检算,以及纵向沉降差与纵向弯矩和剪力的关系等。总结了简单而高效的弹性地基梁纵向计算模型及其接头模拟方法;提出使用地层-结构模式和强制位移法的三维壳体模型作进一步的补充细化分析;指出隧道纵向沉降曲线的曲率及曲率变化率分别影响着结构的纵向弯矩和剪力;给出接头的止水带选型及水密性验算工作如何与隧道结构纵向计算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公路隧道调光参数的变化特征,更好地解决调光控制与隧道照明需求匹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环境简图法结合环形线圈车检器同步获取浙东沿海丘陵地区6条公路隧道的长序列洞外亮度L20(S)和交通流数据。实测结果表明: 1)对浙东地区,公路隧道春、夏、秋、冬季的L20(S)峰值比例约为0.95∶1∶0.95∶0.85,晴天、云天、阴天、重阴天的L20(S)比例约为1∶0.6∶0.18∶0.11; 2)L20(S)是影响浙东地区公路隧道照明需求的主要因素,其对调光控制节能的贡献超过95%,交通流对隧道照明需求的影响较为有限; 3)隧道越短,调光控制所取得的节能效果越显著,短隧道采用无级调光,照明能耗可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