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客车在急转弯时,侧倾运动对其横向载荷转移率和轮胎垂向受力的改变,不仅会引起侧翻事故,还会对横摆运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分析客车侧倾、横摆动力学及其耦合关系,建立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差动制动和主动式防倾杆等主动控制方法,并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集成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高客车侧倾与横摆动力学稳定性,实现客车防侧翻和防侧滑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辆减少能量消耗与提高抗侧倾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主/被动可切换的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方法。基于9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蓄能器、液压缸、液压泵三者之间耦合的体积-流量-压力特性,建立液压互联悬架主动控制时域模型;结合"车身侧倾角-车身侧倾角速度"相平面法及车辆侧向加速度,得到车辆侧倾稳定域,并提出液压互联悬架系统侧倾稳定性控制介入与退出判据;在此基础上,采用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主动液压互联抗侧倾控制器。最后,分析并改进侧倾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高速双移线、鱼钩试验等极端工况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液压互联悬架主/被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在减少能量消耗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车辆抗侧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抗侧翻能力;当车辆侧倾状态超出设定的侧倾稳定区域介入线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由被动模式切换为主动抗侧倾模式,控制车辆侧倾状态回到稳定区域,以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当判定车辆侧倾状态满足主动控制退出条件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回到被动模式,以减小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辆减少能量消耗与提高抗侧倾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主/被动可切换的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方法。基于9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蓄能器、液压缸、液压泵三者之间耦合的体积-流量-压力特性,建立液压互联悬架主动控制时域模型;结合"车身侧倾角-车身侧倾角速度"相平面法及车辆侧向加速度,得到车辆侧倾稳定域,并提出液压互联悬架系统侧倾稳定性控制介入与退出判据;在此基础上,采用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主动液压互联抗侧倾控制器。最后,分析并改进侧倾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高速双移线、鱼钩试验等极端工况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液压互联悬架主/被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在减少能量消耗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车辆抗侧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抗侧翻能力;当车辆侧倾状态超出设定的侧倾稳定区域介入线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由被动模式切换为主动抗侧倾模式,控制车辆侧倾状态回到稳定区域,以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当判定车辆侧倾状态满足主动控制退出条件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回到被动模式,以减小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窄体车辆过弯易侧翻的问题,研究一种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主动向弯道内侧倾斜的程度,提高车辆弯道行驶时的安全性;针对车辆在转向和侧倾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响应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对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进行结构原理分析,并建立转向轮模型和车辆3自由度模型。然后,对侧倾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在线辨识,通过模糊控制得到因悬架阻尼力作用引起的侧倾响应时滞量,并对转向动作进行相应延时,从而实现转向与侧倾的同步控制;同时,分别确立期望的前轮转向角和整车侧倾角,通过PID控制使实际转向角和侧倾角跟踪期望值。最后,分别基于MATLAB/Simulink和试制的窄体侧倾样车进行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窄体侧倾车辆的悬架阻尼力导致侧倾动作的响应时间明显大于转向动作的响应时间,从而导致车辆的转向和侧倾不能实现同步控制;单移线和S弯转向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转向和侧倾的响应不同步现象,从而将窄体侧倾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向加速度和侧倾作动器的峰值扭矩分别减小67.9%以上和48.4%以上,有效防止了窄体车辆转向时...  相似文献   

5.
适量的侧倾有助于驾驶者感知车辆的反馈,但过大的侧倾会使得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变差,降低车辆极限工况安全性与转向时的乘坐舒适性。文章阐述了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的发展历程,并例举了典型的该系统生产公司,其次分析了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最后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转向时具有较大的侧倾刚度和阻尼,直线行驶时具有较小的侧倾刚度和阻尼,该系统可使得车辆悬架系统达到较为理想的抗侧倾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汽车侧倾稳定角试验过程中的车辆安全,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防止试验车辆发生侧翻安全事故的非接触式防翻装置。该装置通过液压缸驱动防护支撑板,实现支撑板与侧翻试验台上的被试车辆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跟随运动,避免车辆达到侧倾稳定临界角时发生侧翻。经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设计功能,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  相似文献   

7.
过硬的横向稳定杆会限制车辆的越野能力,因此某些车型为了保障越野能力而选用较软的横向稳定杆,便导致了越野车侧倾刚度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套可取代横向稳定杆的车身稳定系统,用于在不影响车辆越野性能的同时增加车辆的侧倾刚度。通过建立整车及液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运算仿真,以求得能和整车匹配的车身稳定系统的关键参数。然后根据该车的底盘结构对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并开发出了原型样机进行装车试验。通过对原装越野车和改装越野车进行悬架性能试验、蛇行试验和平顺性试验,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了车身稳定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车辆动态侧倾刚度,改善其操纵稳定性且并不影响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配件》2011,(38):13-13
9月8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世底盘控制系统苏州新工厂举行开业庆典。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的新厂将主要服务于博世底盘系统包括ABS防抱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和相关传感器等主要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3.横向稳定板簧横向稳定板簧可阻止车辆的横向运动,增加底盘的横向侧倾刚度。4.精确的高度控制阀在任何路面情况和驾驶工况变化的情况下,精确的高度控制阀都能保持精确的行车高度。5.高强度衬套无需润滑的高强度衬套具有优越的可靠性。COMFORTAIRTM客车后桥空气悬架系统COMFORT  相似文献   

10.
车辆底盘检查分为底盘动态检验和底盘下方检查两个方面。本作业指导书阐述了车辆底盘动态检查和底盘下方检查的工作内容和检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底盘检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内容具体、实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义预测理论的AFS/DYC底盘一体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基于AFS/DYC的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中,控制输入之间采用逻辑切换模式过于简单,无法优化车辆稳定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预测理论的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切换算法.该算法将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状态变量和AFS/DYC控制输入整合于优化目标函数中,通过实时协调多个控制输入的权重,调节AFS/DYC子系统在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权重,因而能连续协调AFS和DYC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实现AFS/DYC控制的平滑切换和同时工作时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12.
因汽车底部的不平整,空气阻力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影响车辆的行驶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高速转弯时升力变大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设计一种符合空气动力学形状的功能性底盘护板,建立这种功能性护板的物理模型,这种结构保证燃油经济性基础上产生向下方向的压力,提高汽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加装功能性护板后气流经过底盘处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在实际使用中燃油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底盘的改装     
底盘作为一辆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一直被广大改装车迷们所关注,如何改进底盘,让车辆高速行驶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汽车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汽车底盘测功机系统中功率动态平衡的原理,提出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与汽车质量的匹配规律,设计了为SHENCK364DL700型底盘测功机配套的惯性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在车辆最大质量10t范围内,惯性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惯性质量匹配。与加速踏板自动控制装置,多工况跟踪显示装置集成的控制系统可满足各工况条件汽车动力性能测试的要求,特别是能精确地模拟车辆加速,减速,爬坡,滑行等工况,本系统也可用于实现驾驶员驾驶行为适应性评判。  相似文献   

15.
车型:2007款宝马X5.E70底盘,配置4.8L发动机。 VIN:WBFEB1057LXXXXXX。 故障现象:在行驶过程中仪表上的ARS(主动防侧倾系统)故障灯点亮,如图1所示;中央显示屏显示动态驾驶系统失灵,如图2所示;同时助力转向失灵,随即停车查看,车辆下方漏油。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特种车辆或载重车辆在极端工况下易侧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具馈能与主动抗侧倾功能的电控液压悬架系统。对该悬架系统的主动抗侧倾模式和馈能模式进行了功能原理设计与分析;针对主动抗侧倾模式与馈能模式,构建了电液悬架系统仿真模型;设计了电液悬架系统主动抗侧倾模糊PID控制策略和侧倾力矩分配方案,以及执行机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Simulink、TruckSim和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电液悬架系统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联合仿真平台;对装配有电液悬架系统的车辆模型在极限工况下的抗侧倾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车辆在随机路面激励输入下的馈能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装配该电液悬架的特种车辆具备较强的防侧翻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悬架运动能量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7.
液罐汽车横向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罐车非满载工况下在水平道路上转弯行驶以及在侧坡道路上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时的液体质心坐标和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水平道路上转弯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主要与转弯半径,车速等有关;在侧坡道路上直线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主要与坡道的角度有关,在侧坡上转弯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除与侧坡角度有关外,还与转弯半径和车速等有关。为了减少液体质心的转移对汽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可在罐内增加纵向隔板,来抑制液体质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悬架系统出现的异响问题,利用质量管控手段,结合试验验证统计,对该异响问题做了全面的诊断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可知,摆臂与副车架连接处的螺栓扭矩衰减是主要原因,经过对紧固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做了诊断解析,完善对策后,车辆底盘异响消除,为底盘异响的防再发设计与消除提供了很好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驾驶者在遇到复杂的气候与路面时.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脑感应调控稳定循迹防侧滑控制系统(STG):监控驱动轮转动、减少牵引力丧失的危险。如果一个或两个驱动轮在油滑地面上打滑.由电脑感应调控的STC能在15/1000秒内自动调整发动机转速.防止侧滑现象发生:STC还可使您的车在油滑地面上轻松启动:STC还可保持车辆转弯时的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案例1:2017年奔驰E200主动式驻车辅助系统报警。故障现象:一辆2017年奔驰E200,底盘号为LE4213143,装配274发动机、9速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69958km。客户反映仪表上主动式驻车辅助系统报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