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铁路通信系统中各专业业务、接口和接入方式,分析其中存在的业务种类繁多、接口不标准、接入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相应的通信接入方式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司现有宽带业务接入方式和EPON接入技术的介绍,阐述公司未来发展需要EPON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相比较其他PON技术,EPON在技术成熟度和设备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EPON的试商用。EPON技术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具有节省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宽/窄带统一接入、接入方式灵活、高速带宽且分配灵活等优点。对宽带专线业务来讲,能减少业务侧数据设备的投资,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同时,能够实现带宽的灵活调整,可以同时开展带宽共享及独享业务,实现专线业务的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路网播控平台中PIS的接入方式,采用基于开源消息中间件技术的消息总线,构建具有高扩展性线路接入能力的路网平台,解决多线路PIS的接入需求,提高路网播控平台与线路PIS的通信性能,为路网播控平台的后续线路接入和平台的业务扩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802.11无线局域网信道接入机制没有提供服务质量保证,限制了许多实时业务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新的802.11 e协议对不同业务进行了区别,提供QoS保证.本文介绍和对比了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2种信道接入机制,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对2种信道接入机制下不同业务的吞吐量和延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802.11e的EDCA机制有效的提供QoS的差异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铁路数据通信网运维过程中缺乏IP地址的自动化准入和管理手段、CE交换机故障自动识别手段,以及对数据网设备、业务流量、IP地址的统一监测手段等问题,提出以综合运维、全网可视化、运维模型、IP画像等4种智能运维方法,实现更智能、更全面、更安全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通过IP地址级的流量监测及分析、安全准入,及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型分析,实现数据通信网的集中管控和智能运维,以及异常流量、网络风暴、非法接入等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7.
付立  荆涛  刘莉  冯玉珉 《铁道学报》2007,29(4):48-51
随着移动业务用户数量和业务种类的快速增加,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多业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有限资源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现有文献对于该问题进行的研究和讨论,是采用合理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改善系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系统性能。针对多业务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现有接入策略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双动态门限保护信道接入(DDT-GC)策略。该方案通过动态调整门限值,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分配,采用二维Markov过程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并与静态双门限保护信道策略及无预留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DDT-GC策略既保证了系统的服务质量,又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切换中断率和呼叫阻塞率,同时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综合承载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车地通信业务承载在LTE 网络上。针对 LTE-M 综合承载 CBTC+集群(+其他宽带接入业务)的地铁业务组合,充分利LTE-M 承载信号的 AB 双网,通过 LTE RAN 共享技术,将传统单网承载的集群业务的应用模式改进成基于空中接口的、AB 双网主备保障的机制模式。正常情况下 A 网承载集群语音业务,当 A 网空口异常时终端重选至 B 网驻留或接入,显著提升了 LTE-M 综合承载业务中集群列调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窄带码分多址(N-CDMA)方式的信息站系统与宽带多载波码分多址(WM-CDMA)系统的频谱重叠系统前后链路的容量进行了分析。建议将其作为窄带准高速移动信息系统(Infostations)向未来宽带多媒体移动信息系统过渡方案的一种选择,由于信息站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信息传输方式,其多次/多地点的传输特性非常适合于未来高速铁路WAP业务的需要,所以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列车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效率以及接入方式的优化,解决目前WAP业务中低于载速率和高上网成本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通信发展的最新成果-接入网技术,主要用于完成业务的接入、传输和网络管理。本文介绍了郑州-西安-宝鸡数字通信网采用华为光纤接入网的组网方式、业务应用及网络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地铁信号电源系统单套设备配置方案。从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角度出发,对信号电源冗余配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2种冗余配置方案。阐述了不间断电源并机冗余配置方案的工作原理;论述了双切换、双不间断电源、双母线供电冗余配置方案的负载接入方式及不同故障场景下的工作状态。从可靠性和经济性对2种冗余配置方案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双切换、双不间断电源、双母线供电冗余配置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我国铁路光传送网络的网络节点的分类以及网络节点冗余方式。为了提高铁路OTN网络的可靠性,增强网络调度的灵活性,骨干层、汇聚层OTN传输网络适合采用单平面组网方式,核心节点冗余保护设置为同城异地、多节点冗余方式。在接入层OTN网络中,建议网络节点设置在有业务接入的车站或区间,采用OTN网络保护方式提高网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就宽带无线接入的业务发展、宽带无线接入关键技术及在中国铁通应用三方面,对宽带无线接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建议采用McWiLL宽带无线接入。  相似文献   

14.
介绍铁路站场无线接入业务现状及业务需求,回顾站场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历程,提出站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选择建议,研究站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方案、系统构成及系统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GSM-R系统向LTE-R系统演进是铁路通信的大趋势。GSM-R向LTE-R系统演进过程中会有很长时间的双系统共存阶段,以保证演进的平滑性,因此双系统共存和逐渐过渡是一个重要场景。在GSM-R向LTE-R的平滑过渡和业务搬迁阶段,在2个系统的不同无线接入制式间,根据对信号强度的测量和判断机制,在LTE-R和GSM-R中选择合适的无线接入网接入系统,以实现LTE-R/GSM-R双网互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IP—Switch网是基于IP网络、采用软交换体系架构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平台,具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及良好的业务扩展能力,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介绍IP—Switch网的业务种类、接入方式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业务综合接入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原铁路通信网中未包含牵引变电所内新增的各种通信业务,故在电气化改造工程设计中,如何为牵引变电所内各种业务的实现,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就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现就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方式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孙琳 《铁道通信信号》2006,42(12):33-35
通过对交换机远端模块/单元方式、综合接入网方式、XDSL接入方式、FTTX方式和LAN宽带用户接入方式等几种有线接入方式的技术比较,进行了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几种通信接入方式:ADSL、光纤接入、无线接入,论述了这几种接入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铁路集装箱节点站无线接入的业务需求,对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McWiLL无线接入系统,并对系统功能、系统网络结构、系统组成、网络容量等关键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