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以广西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两种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和对数模型等回归参数模型在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能较真实反映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规律的指数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了道槽区路堤工后沉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填筑体厚度极不均匀,工后沉降变化显著,但单位路堤填高沉降量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分析方法的高填石路堤工期沉降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邓肯一张E—V非线性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填石路堤工期沉降进行研究,并针对数值分析中计算参数取值困难,根据部分现场实测值,运用复合形法对参数进行优化,反演出适当的参数组合,再以反演参数值预测路堤施工期下阶段的沉降值。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反分析方法预测沉降误差较小,可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对BP神经网络存在训练过程不确定的缺点,基于MATLAB建立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可克服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缺点。结合实体工程实测数据,将该优化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泊松曲线模型和Compertz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黄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精度最高,可运用于黄土路基的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4.
遗传算法在高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高路堤填土施工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分别运用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确定灰色GM(1,1)预测模型中的灰色参数a和u,然后据此预测路基后期任意时刻的沉降量及最终沉降量,通过与实测沉降资料做比较分析,表明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参数预测高路堤沉降具有比其它方法误差更小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因此适宜于在高路堤的沉降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路堤下涵洞的沉降特性,对某路堤下涵洞的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出涵洞断面的沉降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吻合较好.涵洞基础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的影响最大,当弹性模屠从40 MPa降至5 MPa时,涵顶沉降值增大4.39倍,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不敏感.回填土和地基土的泊松比对涵顶沉降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几种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高路堤沉降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对各个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6种预测模型的比较得出,双曲线和指数曲线更适合于施工前期预测,两者中双曲线精度更高一些;皮尔曲线、灰色预测、龚帕斯曲线和皮尔神经网络方法更适合于长期预测,4种预测方法中皮尔神经网络精度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7.
软基路堤超载预压路段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公路软基路堤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不能较好预测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实测沉降反算沉降系数和软基平均固结系数,以此反算的系数为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近似地预测了超载预压路堤的工后沉降.由于计算中考虑了超载预压部分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此方法预测的结果较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目前公路较基路堤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不能较好预测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实测沉降反算沉降系数和软基平均固结系数,以此反算的系数为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近似地预测了超载预压路堤的工后沉降。由于计算中考虑了超载预压部分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此方法预测的结果较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桥台后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揭示桥台后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因素,应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沿桥台纵向的平面应变计算模型,对回填材料进行了相关参数的沉降敏感性分析。高等级公路沉降实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反映实际工况下路堤沉降的变化规律,可合理预测高填土路堤实际变形特征,弹性模量、渗透系数、容重、施工间歇期是影响近桥台处路堤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建议回填设计中应通过综合提高回填材料力学性能与改善施工方法的手段来达到减轻桥台后跳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路基和土基的Duncan-Chang模型,选用拼接路基顶面的最大沉降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路基拼接工况下模型的灵敏度函数和最敏感参数,使用实体工程中沉降板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参数反演,并根据反算参数计算了铺筑路面结构层引起的路基顶面差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拼接工况下,路基E-B模型对模量指数n最敏感,模量系数kE也有较大影响;土基E-B模型对破坏比Rf最敏感,kE和n也有较大影响;埋设在土基顶面和路堤中层的沉降板检测数据可用来反算土基和路基Duncan-Chang模型的最敏感参数;拼接路基表面的工后沉降计算曲线与类似工程实测沉降曲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采用反算参数的数值仿真可以描述拼接工况下路基的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沉降预测是铁路路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来预测沉降是实际工程中较多采用的方法.单一的预测方法各有其适用性,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据此提出既能综合利用多种预测方法提供的信息又能提高预测精度的组合预测.采用以有效度最大为准则的优性组合预测,并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实测数据的分析,说明优性组合预测的有效性及加权系数的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基于等体积法的路堤侧向位移沉降模型,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能准确简便地计算出沉降组成中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采用该公式对某高速公路试验段长达1年的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0%;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并非瞬时完成,而是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在沉降预测中,应充分考虑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预测路基沉降的一种新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多级加载的施工方法使路基沉降曲线呈“台阶状”发展。结合相对时间坐标系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指数预测模型及其分级预测方法,并对双曲线模型进行了推广。改进的模型比原模型少一个参数,更适合于荷载恒定期的沉降预测,特别是工后沉降预测。应用改进的模型对苏嘉杭高速公路近三年的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和预测,验证了拟合和短期预测的精度,并对两种模型的中长期预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灰色预测在高铁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某高速铁路为背景,通过对路基沉降实测数据的汇总,根据沉降曲线形态及沉降速率的差异将其分为3类.对观测数据进行等时距变换,采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双曲线法、三点法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并对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选取堆载预压期的数据作为模型原始数据,通过与实测最后一期数据的对比,发现灰色理论预测结果更接...  相似文献   

15.
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高填方地基沉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西南地区某机场为工程背景,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高填方地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对于试验所用土体,高填方地基的沉降特征为“沉降大,压实快”,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施工后沉降小于总沉降的10%.  相似文献   

16.
公路高路堤填筑期的变形包括竖向沉降变形和侧向位移.建立了基于等体积法的路堤侧向位移沉降模型,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能准确简便的计算出沉降组成中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采用该公式对兰许高速公路试验段长达1a的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0%;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也并非瞬时能完成,而是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在沉降预测中,应充分考虑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路堤沉降过程看成一个灰色系统,建立适合高路堤沉降预测的GM(1,1)沉降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将某高速公路的已知观测数据代入GM(1,1)模型,推算该观测点的最终沉降。同时,在室内进行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灰色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肖刚 《交通标准化》2008,(6):132-136
通过分析众多影响路基的沉降稳定因素,以大广高速公路新乡段路基沉降控制技术为例,有关路基沉降速率取值标准的确定方法的介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存在深厚软土的地基,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可合理地反应出土颗粒骨架的蠕变过程及各时刻的蠕变量。基于加载卸载的应力应变关系,对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并采用数学规划中的黄金分割法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反演。结合工程实测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对加载卸载沉降预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对超载预压路基长期沉降预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