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天地     
《汽车杂志》2003,(8):135-137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日本汽车企业无疑属于后来者。与其说日本车厂正在加快中国的投资,不如说中国汽车正在快速融入世界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正是在与跨国公司的不断交锋中,日益成长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步开放和部分消费者对高档豪华轿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剧了跨国公司在华豪华轿车领域的争夺,为抢占市场份额和攫取高额利润,跨国公司纷纷以出口或本地化生产的形式,在中国豪华轿车市场展开了从价格,质量,产品差异化到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  相似文献   

4.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6,(24):18-21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为我国汽车工业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外部市场环境。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接近于日本的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汽车与零部件首次实现出口大于进口。而与此同时,国际性跨国汽车公司正面临着由于高成本的压力,导致国际竞争力的减退。因此,我国企业在新时期的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直面各大跨国公司的竞争,新的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5.
1汽车产品进出口概况 近年来,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的发展与变化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口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一个有益补充;出口汽车是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具体体现。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汽车需求的增长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向日益活跃的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转向除日本之外的亚洲、东欧和南美市场后,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汽车业巨头纷纷对华投资,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汽车产业是关联度极高、产业链条最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35):12-17
2006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银根明显收缩,但受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市场、车辆更新三大因素拉动,2006年国内重型车市场顺利走出“调整期”。1-9月份,全国重型车市场销售量累计222791辆,较2005年同期(183851辆)增长21.18%。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1-9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出口252282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106.7%;贸易额达2209942610美元,同比增长108.22%。国外进口市场也相对火爆,1。9月份国外汽车累计进口163695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43.42%;贸易额达5462846572美元,同比增长54.05%。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优势 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汽车总量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随后几年,产量逐年递增,2004年已超过5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05年汽车产量将超过550万辆,我国将成为超过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2000-2005年,我国汽车进出门贸易呈跨越式增长,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8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280亿美元。2005年1~6月份汽车进口总额为63亿美元,同期出口为9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2005年的汽车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且出口大于进口。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9.
相比国内市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2006年1~11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出口总计31162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0.26%;贸易额达28.04亿美元,同比增长97.62%。国外进口市场也相对热烈,2006年1~11月份国外汽车累计进口总计20169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0.42%:贸易额达6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9.17%。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出口数量已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较广,且多为发展中国家。在研究出口目标市场时发现一个被中国汽车企业忽视的国家——印度。2007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到印度只有1000多辆。印度是一个有着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其汽车市场2007年也呈快速发展趋势,2006年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汽车保有量接近1800万辆,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欧洲后,世界的第三大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车型都可以在国内看到,特别是各式跑车和豪华轿车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在2008年里,究竟是什么高端车会好卖?  相似文献   

12.
kim 《世界汽车》2004,(8):94-96
德国不仅是世界汽车生产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第四大滴费国(刚被中国挤去了第三的位置,但比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要成熟的多)。一般而言,凡是能在德国汽车市场上畅销的车型,都是能经得起长期考验,性价比皆优的车型,对于国内消费者买车很有参考价值。本文分车型介绍一下德国市场最畅销的车型,数据来源为德国机动车管理局(KBA)的5月份汽车上牌数,是最权威的汽车销量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2003,(1):27-28
2002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均呈上升趋势。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由于国内汽车产品进口配额增加,进口关税下调,进口增长大于出口增长。2002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335890万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整车出口28645辆,同比增长9.9%,出口金额24777万美元,同比增长15.8%,零部件出口额221006万美元,同比增长35.4%,摩托车出口额65007万美元,  相似文献   

14.
洪琪 《汽车与配件》2011,(24):48-50
德国是世界汽车的发源地之一。在强劲出口的带动下,2010年汽车总产量达到590.60万辆,同比增长了13.36%;而汽车注册量为319.85万辆,同比下降了21.01%。本文将就德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相关政策以及中国汽车企业是否适宜进入德国汽车市场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进口汽车市场受政策性因素及国内需求量下降的影响,整体走势一直比较低迷;另一方面,在低端商品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汽车商品出口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统计,1995年1~7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约6 880万美元,而前一年同期的统计为5 180万美元。1993年全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为6 310万美元,到1994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9 570万美元。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笔者在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国外产品和市场需求缺少了解的缘故,生产企业在产品及市场开发方面仍缺乏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志于发展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生产企业应对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8.
胡安生 《汽车情报》2006,(14):16-19
改革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的汽车工业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没有自主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初显对世界汽车市场的重大影响力,显现了大国的市场优势和对跨国公司的战略性意义,许多跨国汽车公司都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战略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许多跨国汽车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森林 《汽车情报》2005,(22):10-13
当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进出口出现首度顺差时,大多数观察者认为这只是短暂现象。但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再度呈现“进口大幅减少,出口快速增加”的势头,继续保持顺差增加状态。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进出口“顺差常态化”表明,中国汽车出口国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现在还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